西安高新區:從“引進”到“引領” 創新升級融入全球分工

2018-07-19 10:41:06|來源:新華社|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西安高新區自1991年成立以來,憑藉西安科教資源優勢,技術上堅持自主創新,制度上打通産學研壁壘,政策上支撐孵化模式升級,探索出內陸高新區實現跨越發展的經驗,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西部樣本。

  三次創業:從“引進”邁向“引領”

  從最初的模倣引進,到如今的創新引領,西安高新區跨越27年,經歷三次創業階段。1991年到2002年的第一次創業中,西安高新區按照“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産業”的思路,引進富士通、霍尼韋爾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到2002年底,區內超千萬元産值的企業200余家,基本奠定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三大支柱産業的雛形。

  如果説一次創業完成了“立區”,從2003年到2016年的二次創業,則實現了“興區”的目標。這期間,西安高新區體制機制全面升級,實施多元化招商,調整産業佈局,瞄準具有高附加值、處於價值鏈高端的産業環節,形成了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4大主導創業。同時還引進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單筆投資最大的外資項目——三星高端存儲晶片項目,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8年上半年,高新區正式啟動了“三次創業”的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0年全面實現追趕超越目標,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園區。“27年的巨變,得益於高新區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創新體制。從引進到引領,西安高新區探索出一條內陸高新區依託自主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模式。”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華説。

  不沿邊、不靠海照樣實現大發展

  相比沿海地帶,在內陸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存在著地域和資源稟賦的差異。高新區管理者提出“靠不上老鄉、靠不上老外、只有靠人才”的思路,依靠西安雄厚的科教資源,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壁壘,升級雙創孵化模式,使高新區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先行區的西部樣本。

  “知識分子創業是高新區的一大亮點。”楊華説,高新區大部分創業者都來自當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拆除高校院所“圍墻”,填平産學研間的隱形鴻溝,讓科技成果與市場接軌,是內陸高新區實現跨越發展的內生動力。

  西安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不到一年,就研發出全球第一款商用車輛巡檢機器人,産品初步實現小批量生産。這個由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張朝輝創辦的企業,正是依託西安交大的科研平臺,在西安交大一八九六科技雙創基地的支持下,逐漸發展壯大。

  為填平産學研間的隱形鴻溝,2017年4月,西安交大與其校友企業家共同發起設立了市場化運營的西安交大一八九六科技雙創基地。這個國內首家以“母校+校友”和“教授+企業家”為運營模式的雙創平臺,打通了校園內的技術資源和校園外交大校友的企業資源,形成了物理空間、創業服務、産業承接、投融資等要素齊備的開放生態。

  雙創孵化模式不斷升級,也是高新區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從1993年起,西安高新區探索對科技企業的孵化培育。目前擁有各類孵化器30家,累計孵化企業超3000家。通過建立“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鏈條,西安高新區打造了以“創途在XIAN”、中科創星為代表的眾創空間和新型孵化器。

  “從過去提供場所、對接資源,到打造新型孵化器,再到構建立體化的孵化網絡,形成良好的雙創生態,孵化模式的不斷升級,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機會。”楊華説。

  創建離岸創新中心快速融入全球分工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西安高新區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和創新鏈,在對外開放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2015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西安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要求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創新之都,把西安高新區建成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大眾創新創業生態區、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

  日前,西安高新區北美(矽谷)離岸創新中心在美國矽谷正式揭牌。這一中心將致力於搭建西安高新區與矽谷之間的合作,打造高科技項目的海外預孵化和加速器基地,在技術研發合作、資本服務對接、國際市場拓展等多方面與矽谷實現資源互通,成為西安高新區探索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的又一舉措。

  “快速融入全球分工中,打造‘一帶一路’創新之都,我們就要把觸角伸到國外,把孵化器建到國外。在國外找項目,再嫁接國內技術、市場。目前我們在矽谷的10多個孵化器成立離岸創新中心,未來還將在法國、德國、瑞典、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建立離岸創新中心。”楊華説。

  “走出去、引進來”。數據顯示,西安高新區面向全球招大引強,目前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高新區創辦外商投資企業1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及全球跨國企業超過100家。(記者 劉書云 李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