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港,打造陜建“加速度”與“高品質”

2018-07-25 11:10:45|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正在建設中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基地項目是由陜西建工集團總承包承建的我省重點工程項目。項目總建築面積159萬平方米,由48個單體工程構成。

  在這裡,“陜建速度”成為傳奇,“陜建品質”成為風尚,“陜建人文”成為傳唱。

  打造“高品質”

  6月2日是個星期六。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創新港科創基地3標段的4位棟號長與施工一線的十幾名工人照例開了一個科技品質創優研討會。這次大家研討的題目是屋面工程細部創優做法。

  這個話題已經不是第一次討論了。“這兩三個月我們都在討論著怎麼樣施工才能使屋面既美觀,又具備耐久性。”3標段21號樓棟號長藺衛衛説。

  按照工程進度,以“快”著稱的創新港科創基地48棟主體工程,目前已基本進入樓體裝飾施工階段,藺衛衛負責的21號樓也不例外。“最近我們反復討論屋面的天溝做法,就是希望能防治工程施工中易出現的品質通病,能根治的徹底根治。”藺衛衛説,在裝飾施工階段,他們力爭效果最優化,很多施工標準甚至比魯班獎要求的還要高。

  實際上,不僅僅是裝飾施工階段,在主體施工階段,21號樓的諸多施工要求均要高出行業標准許多,被當成了樣板樓來打造。

  “舉個例子,墻體砌築時兩塊磚間的砂漿層,即灰縫,規範要求是在8毫米至12毫米之間,允許有一定的偏差,而我們這個工程是絕對不允許的。”藺衛衛介紹説,在工程施工前,項目上製作了大量的皮數桿來確保豎向施工過程中磚體距離、灰縫厚度嚴格按施工要求進行和精度無偏差。

  除了運用常用的施工工具控制精度,一些技術創新也讓項目品質不斷提升。加氣混凝土砌塊切割機具看起來很不起眼,效果卻是杠杠的。“這種切割工具避免了以往切割過程中出現的切偏問題,把磚體固定在工具卡槽裏,按照所需尺寸切割,既方便省時,又提高了準確度。”創新港黨總支副書記白曉寧説,這個由創新港1標段2號樓項目部工作人員自行研製的工具,給21號樓以及其他樓體施工幫了大忙。

  與後澆帶獨立支撐體系相比,切割機這個創新只是小例子。據2號樓技術總工羅剛介紹,兩塊相鄰樓板在後期施工對接中,因樓板所在樓體高度不同,兩塊樓板受不同重力影響無法完全保持在同一水準面上,這樣對接後難免會出現裂縫等問題,給整體結構留下安全隱患。後澆帶獨立支撐體系能使兩塊樓板保持同一水準,並與主體施工架體、模板一次施工完畢,穩固後再拆除支撐架,避免裂縫産生,讓樓體結構更加“結實”。

  “品質管理+技術創新才能使項目建設精益求精。目前由我們管理人員和工人共同開展的技術創新達到了150余項,大大提高了工效,提升了項目技術品質控制水準。”創新港項目總工程師宮平説。

  創出“加速度”

  創新港48棟單體建築,2017年2月26日啟動,3月25日土方全面開挖,6月“衝”出正負零,8月首棟單體建築封頂,9月首棟巨構封頂,11月20日實現全面封頂,創造出了多個“陜建速度”。

  現代化的施工技術,是使陜建速度能夠實現的強大推力。據介紹,在科創基地建設過程中,各施工環節始終堅持以創新為本,採用天然地基,節能環保且縮短建設週期;廣泛應用BIM技術,在設計階段優化設計,在施工階段動態掌握施工進度;部分樓宇使用裝配式建築,在産業基地進行標準化預製生産,再運輸至現場進行吊裝等。

  15號樓是科創基地首個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多層民用公共建築,從2017年10月2日用時10分鐘就成功裝配起該項目的第一根柱子,到當年11月底項目封頂,僅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該項目從結構設計、構件生産、現場裝配到物料跟蹤管理,全程採用BIM+二維碼技術,使整個項目做到進度可調、品質可控。”創新港項目總經理沈蘭康説。

  施工過程中不斷涌現的小創新,對施工進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號樓技術負責人趙維剛研發出了一種樓層間物料運輸提升機。“我們這個樓層高4.5米至5.4米,之前砌墻材料上架要靠工人肩扛、托舉。尤其是層高較大、操作架為2層時,中間層架上還需要1名工人傳遞材料,既費人力,還影響施工進度。”趙維剛説,樓層間物料運輸提升機1名工人就能操作使用,可將材料提升至需要位置,還能推移轉換地方,大大縮短了材料運送時間,提高上料速度和工作效率。

  除了技術,在創新港,人的熱情幹勁也推動著施工進度加速前行。

  4月10日下午,創新港項目部再次啟動了“六比六賽”勞動競賽。“二期建設啟動這一競賽,是源於一期建設的經驗。”宮平説,一期建設中,36小時搶通1.2公里進場路,12天完成7470平方米臨設搭建,30天開挖土方百餘萬立方米等等“壯舉”,都是各個項目部比進度、你追我趕的效果顯現。“為了搶進度,我們合理分配‘流水段’,提前籌劃,細化每棟樓的勞動力,工作量精確到小時,以保證任務按期完成。”2號樓項目經理部黨支部書記王帥峰表示。

  營造“溫馨家”

  4月23日上午,2號樓項目部34歲的粉刷工李國虎仔細打量著他身處的一間15平方米的房間,房間裏空調、雙人床、床上4件套、床頭櫃、桌子、臉盆架、鞋架等設施一應俱全。以後,這個房間就是他和妻子牛利利在工地上的“家”了。

  李國虎和牛利利都在創新港項目上打工,之前各自住在工地的集體宿舍裏,生活很是不便。“為了給這些外出打工的勞動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讓他們有歸屬感,我們出臺了專門的管理制度,只要夫妻都在工地上班,均可申請項目部提供的夫妻房。”王帥峰説,創新港項目部共建設了120余間夫妻房,20余間探親房,其中2號樓項目部夫妻房有18間。

  住進了夫妻房,李國虎心裏滿心歡喜:“利利愛給我梳頭。現在每天早上她都可以為我梳頭了,我覺得自己特別幸福。我們愛看書學習,在房間裏我們相互監督著學習。跟著陜建集團幹活,能掙到更多的錢,學到更多的東西。”

  李國虎説的“學到更多的東西”,是指創新港項目部開設的5所職工夜校。職工夜校制定了施工技能、特種機械操作、安全教育、消防培訓等多項培訓計劃。愛學習的李國虎夫妻經常到夜校參加培訓。

  在創新港工地上,還經常能看到寫著“陜建集團交大創新港勞動者服務站”字樣的建築物。工人們進進出出,或是休憩,或是閒聊。服務站裏,有自動售貨機和衛生間,配有空調、熱水器、急救箱、手機充電器、電子閱讀器、報刊等。“這是為保證職工臨時休息,力保安全作業,我們在施工現場建的。”白曉寧説,創新港項目部共建了17個勞動服務站,這些服務站給作業工人們提供著“冬能禦寒、夏能避暑、累能歇腳、渴能喝水”的功能。

  除此之外,項目部還持續開展職工集體生日活動,利用“五一”“七一”、國慶等節假日組織慰問演出,並通過開展安全趣味運動會、演講比賽、籃球比賽等活動,踐行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這些活動,不僅凝聚了人心,也讓工地成了真正的勞動者之家。”白曉寧説。(汪曼莉 楊英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