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醫匠心到抗癌鬥士 ——對話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産科教授鄒余糧

2018-07-31 13:59:06|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鄒余糧教授正在接受治療

  仁心可治千般病,一壺清氣滿乾坤。

  今年52歲的鄒余糧,1984年為了實現“學醫報國、治病救人”的理想,他考入西安醫科大學,從此踏上了醫學報國之路。經過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他已是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知名的婦産科領域的“大專家”。

  鄒余糧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務部部長,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療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醫院品管圈聯盟臨床醫療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整合婦産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婦産科分會微創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療風險管理分會委員,中國醫院協會醫療品質管理專業委員會醫務組第一屆委員,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委員,陜西省性學會婦科腫瘤主任委員,陜西省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華人醫藥聯合會圍産醫學分會常委等。《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編委、《中國婦幼健康研究雜誌》特邀編委等。曾在清華大學管理學院與國家衛健委醫政管理創新班學習1年,先後赴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地參加學術交流及管理培訓;主持及參與各類基金10余項,發表文章40余篇,其中SCI近10篇,參與著作7部。

  多年來,鄒余糧先後被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曾獲中國醫師獎、萬名醫師下鄉支農省衛生廳先進個人、西安交通大學教學比賽一等獎、韓城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醫改突出貢獻獎、陜西省高校優秀共産黨員……作為一名臨床專家,鄒余糧每年診治患者3000余例,完成微創以及三級、四級手術達千余例,2014年他實施了首例“磁壓榨直腸陰道瘺閉合修補術”。此外,鄒余糧還經常利用週末休息時間,走進縣鄉村鎮,指導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提升診療技術,開展流行病調研。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心存大愛的好醫生,卻在2017年底被確診為肝癌晚期。2017年12月20日,生命垂危的鄒余糧教授倒在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上,不得不住進交大一附院接受治療。從此,鄒余糧從一位治療婦科腫瘤的知名教授變成了一位重症癌症患者;從一位醫院管理者一下變成了醫院的普通病人。就這樣,鄒余糧在交大一附院上演了一位腫瘤專家的抗癌感人故事,是他用精神和身體唱響了一曲壯美的生命之歌。筆者日前走進西安交大一附院,在鄒余糧的辦公室對他進行了專訪。

  直面肝癌保持鬥志

  筆者:鄒教授您好,您是什麼時候入院治療的?當您得知您已經到了肝癌晚期的消息後,您害怕嗎?

  鄒余糧教授:我是2017年12月20日病重住院的,在2018年2月,我開始接受CAR-T淋巴細胞免疫治療和新一代靶向藥物相結合的治療。

  對於得病的醫生來説,90%的醫生是能正確面對的,我也一樣。為了保護我,當時沒有告知我病情,但我的妻子壓力很大。隨著我病情的不斷惡化和加重,我妻子和科裏的另外一位教授還是決定,將病情告訴我。得知病情後,我異常淡定,這是我妻子沒有想到的。我很認真地對妻子説:人一生當中總是要遇到困難,遇到困難不跌倒或者不趴下,站起來勇敢地往前走,才能戰勝困難;也許我過去工作太多太累了也該歇歇了。因為過去,無論是在醫院管理、醫療工作、科研教學等方面我都是很拼的。

  病了以後,我的很多朋友都不敢來醫院看我,也不敢給我打電話,因為他們知道,面對這樣一個癌症晚期患者,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安慰我。作為一名醫生,我心裏很清楚,在很多人心中,我已經是被判了死刑的,也許三個月就是生命的盡頭。

  作為一名婦科腫瘤醫生,我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情,婦科腫瘤跟肝腫瘤一樣,只是沒想到自己能嚴重到這個程度。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我變換角色成為一名合格的、遵醫囑、並信賴醫生的患者。保持好心態、留有鬥志,在戰略上要藐視它,在戰術上要精細化治療,這是我戰勝病魔的信念。

  向我開炮獻身醫學

  筆者:鄒教授,一般來説肝癌晚期就等於判死刑,您卻以一顆平常心保持著鬥志,藐視它,要戰勝它,您作為一個專門治療婦科腫瘤的臨床教授,這種信心和戰勝癌症的勇氣從何而來?

  鄒余糧教授:對這個治療方案的選擇,正如我在獲得優秀共産黨員的時候説的那句話,我很感謝我的醫院。從1987年見習至今,我在交大一附院已經工作生活了32年,並深深地了解這家醫院的醫療科研實力。因此,我病倒以後第一時間選擇了信任,信任我的醫院、信任我的老師、信任我的同仁們和我的學生。信任,給了我治好疾病的動力。現在看來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採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CAR-T治療技術。這種CAR-T技術在肝臟實體瘤上的應用,目前極少報道,還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只有敢於嘗試的人才能受益。我是第一個以堅決的態度,願意承擔任何副反應和願意承擔一切後果的患者。

  當時我對主治醫師這樣説:此刻,我就是戰場上的王成,在關鍵的時候,必須要有向我開炮的精神,方能贏得勝利。你就拿我做實驗,我活著你的博士就畢業了;我死了,你的博士也畢業了,因為這是真實的數據,沒有比這更真實的記錄;倘若能成功,你肯定會有高水準的文章發表,肯定會積累臨床經驗,給更多的肝癌患者帶來福音。

  我曾向醫院治療團隊承諾,你們要的任何檢查我無條件服從,抽多少次血都行,我甘願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以,在我病情不斷惡化、生命垂危的時候,我是全世界對這個技術最有信心的人,也是最敢於嘗試的人,這也是我作為一名腫瘤醫生最應該選擇的治療方案。作為一名醫生應該有救世的大醫情結,懂得放下,懂得奉獻,敢於嘗試。正如我做臨床醫生的時候,很多病人想滿足自己的需求,我盡力開展新醫療新技術,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我都做了嘗試,個別新技術已經達到區域內領先水準,滿足了患者的就醫需求。

  敢為人先創造奇跡

  筆者:鄒教授,您採用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先進治療方法?目前治療效果怎麼樣?

  鄒余糧教授:目前我所採取的治療叫T淋巴細胞免疫治療法,也就是CAR-T淋巴細胞免疫治療,這個T淋巴細胞不是別人的,是我自己的,該項治療是在機器裏邊把T淋巴細胞濾出來,收集起來然後去做培養,培養好以後給它裝上抗體來識別並結合腫瘤細胞,最後消滅腫瘤,這相當於生物導彈工程。我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治療,是因為我們一附院過去有各種免疫治療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我們醫院的院長、書記以及班子成員開放的思想,求賢若渴的這種發展理念和把先進技術引進醫院、引向西北,給老百姓服務的這種決心和實際行動給了我機會。我們醫院引進了美國一流的研究團隊,在CAR-T淋巴細胞免疫治療方面非常獨特,他們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能針對性的做很多腫瘤治療,這種治療叫精細化精益治療,精益治療實際上就是個體化的治療,也是一對一的治療。

  我不僅接受CAR-T淋巴細胞免疫治療,還輔助了靶向藥物治療相結合的這個治療方案,我對兩者相結合的治療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幸運的是,CAR-T淋巴細胞免疫治療實施後,我沒有副反應,而我的靶向治療副反應很大,曾在兩個月的時候達到高峰,當時我的口腔全部是潰爛的,可以説帶鹽的東西是苦的,帶辣的東西是疼的。面對癌症的折磨,我承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我懷著必勝的信心硬是挺過來了。

  目前我體內腫瘤最敏感的AFP指標小于20以下已經幾個月了。按照部分專家的認識,AFP這項指標20以下就基本達到初愈,近期多次復查結果提示APF完全正常,這意味著體內腫瘤細胞已被消滅且不再生長,這個結果真的令人難以置信。我非常幸運,很多專家擔心的副反應並沒有出現。目前在美國,這種CAR-T淋巴細胞免疫治療法FDA剛剛批准試用於臨床。在我國也開始慢慢啟動,允許在臨床上對癌症晚期的患者使用,這種方法正在使部分癌症患者受益。

  涅槃重生大醫初心

  筆者:鄒教授,您是醫生,也是患者,還是醫院的管理者,多重身份集于一身,通過這次起死回生的抗癌歷程,您最大的收穫和感受是什麼?您在住院治療和與病魔抗爭的這段時間裏,您都在思考什麼?

  鄒余糧教授:沒錯,現在我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患者,還是一位醫院的管理者。

  作為醫生,我們現在需要改變我們的理念,有時候決定患者命運的事情,應該交給患者,選擇什麼治療方案,患者是最有發言權。患者的知情,能喚醒主動抗病能力。我的專業是婦科腫瘤,我每年諮詢、診斷和治療患者3000余例,完成含微創以及三級、四級手術千余例,如果這些病人能主動配合,對治療就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是行醫幾十年來的總結。我們都想著隱瞞患者的病情,通過不讓患者知情來減輕思想負擔,相反患者會一直處於猜測、焦慮、恐懼中,在患者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治療,不能很好地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國際上先進的醫療模式是適應我國的,現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患者參與醫療決策和醫療安全非常重要,這是我作為患者也作為醫院管理者的深刻體會。患者積極參與醫療安全,把治療的關鍵點交給患者尤其重要,因為誰最關心患者病情?當然是患者自己,沒有任何人能比患者更關注自己。儘管別人給了患者愛心,給了患者支持,都比不上患者對自己病情的重視,因為信心、信念和積極參與的心態是戰勝疾病的最好手段和有利武器。

  今年,我一邊體驗做患者,也一邊在思考與我相關的醫療管理。躺在病床上,我一直在思考現代化醫院的先進管理模式和先進診療模式應該如何接軌,這種思考無疑加深了我對就醫過程的深刻體驗,或者説讓我更有戰勝癌症的信心。這絕對不是什麼高尚,這是我一個醫者純天然的職業習慣。因此,現代化的醫院先進管理模式和診療模式,對於快速發展的一附院來説非常重要,這也是一附院一直以來在實踐中踐行的,我們一附院在全院人的努力下儘量做到讓看病的群眾就醫放心,讓看病的群眾接受最好的治療。(陳銳 張瀟丹 阮班慧)

  編後

  7月11日下午,約好的下午3點採訪,我們在鄒余糧教授辦公室門口等了很久,卻遲遲不見他的影子,就在我們忐忑地準備離開時,他卻風風火火地出現在我面前,“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剛在院子裏碰到了我的一個病人,幫他處理了一下,既然人家相信我,我就得對人家負責……”他聲音洪亮,語氣鏗鏘,思維敏捷,和以前採訪他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覺得他比原來消瘦了些,剪短的頭髮稀疏了點,但我們怎麼也無法將他同一個癌症病人聯繫在一起。在我們面前,他依然是一位戰鬥在一線,充滿活力的值得患者信賴的婦科腫瘤專家。作為一位臨床醫生,鄒余糧一直在給患者治療癌症,一説起自己抗癌的事,他顯得更加平和,親切,充滿了激情,他臉上的笑容也變得更加燦爛。

  據了解,鄒余糧在疾病得到一定控制後,很快又回到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上,一邊做管理工作,一邊為患者診治疾病。他説:“一名醫生的戰場不僅僅是在門診和手術室,為群眾服務無死角,關鍵是要珍惜患者的這份信任。做一名醫生真的很幸福,只要你關心患者,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就會發現,老百姓的感情是最樸素、最真摯的。”這就是抗癌鬥士鄒余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