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上半年稅收2420.35億元 西部省份排名第2

2018-08-04 19:57: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葛寧遠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羅赟鵬):8月3日,陜西省新聞辦公室舉辦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第三場新聞發佈會,國家稅務總局陜西省稅務總局總審計師袁小平出席新聞發佈會並表示,2018年上半年陜西省稅務部門組織收入2420.35億元,反映出陜西省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主題系列發佈會第三場現場  (攝影羅赟鵬)

  1月至6月陜西稅收2420.35億元 

  據了解,2018年1月至6月陜西省稅務部門累計入庫各項收入2420.35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044.61億元,非稅收入完成86.88億元,社保費收入完成288.86億元。稅收收入2044.61億元,完成目標的63.58%;中央級收入1066.3億元,完成目標的66.15%;地方級稅收收入及非稅收入1065.52億元(其中地方級稅收收入978.32億元),完成目標的58.8%。陜西稅收總量排名全國第14位,西部省份排名第2位。

  袁小平表示,陜西省上半年稅務收入不僅預期目標完成較好,收入總量再創新高,而且經濟運行企穩有進,主體稅種普遍增長。據統計1月-6月陜西省增值稅入庫851.48億元,隨著“三去一降一補”的深入推進,供求關係改善,陜西省主要企業發展品質和盈利狀況進一步提高,企業所得稅入庫401.28億元,個人所得稅入庫145.97億元,反映陜西省經濟持續向好發展。

  不僅如此,1月至6月陜西省第二産業入庫稅收1191.35億元,第三産業入庫稅收851.41億元,均有較高速的增長,實現二、三産業協調發展。

  此外,陜西省整合原國地稅業務流程,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了辦稅效率,減輕了納稅成本,促進了稅源增長。在陜西省範圍內推行增值稅有獎發票,實施實名辦稅,加強稅收風險核查,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打擊虛開發票,稅收徵管能力進一步提升,堵漏增收成效顯著。

  稅務便民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近年來,陜西省稅務部門按照“始於納稅人需求、基於納稅人滿意、終於納稅人遵從”的理念,陜西省納服工作人員始終堅持為納稅人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持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推動稅收營商環境向優發展。

  如推行“清單式”服務,陜西省稅務部門嚴格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放管服”改革系列部署,在稅務總局5大類105項基礎上梳理、細化,及時發佈陜西省“最多跑一次”清單和服務指南,涵蓋9大類267個事項,其中148個事項實現全程網上辦。

  又如,優化實體辦稅服務,一方面大力推進省內通辦業務,打破納稅人涉稅涉費事項屬地辦理的限制,方便納稅人自主選擇辦稅服務廳辦理常見涉稅事項。另一方面,為新辦納稅人提供“套餐式”服務,實現新辦納稅涉稅事項一次性集中辦理,納稅人辦稅更加便利。還實現“12366熱線一鍵整合”和228個辦稅服務廳“一廳通辦”所有稅收業務,使納稅人“只進一個門,只進一個廳,只進一個網”,使納稅人的所有事項都可以得到辦理。

  在提升陜西省稅務部門的營商環境方面,陜西省稅務局還運用“數據化”思想理念,全力構建全新的自動、智慧、精準的服務體系,推行辦稅事項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讓納稅人足不出戶辦理各項涉稅業務,企業類納稅人網報開通率達98.53%。

  狠抓稽查維護經濟稅收秩序

  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底,陜西省各級稽查機構累計立案檢查2095戶、檢查審結2092戶、發現有問題2092戶,實現稽查收入總額19.49億元。陜西省稽查平均入庫率99.9%、選案準確率100%、結案率99.8%。陜西省各級稽查機構成功查處了一批重大案件,集中開展部分區域和行業性專項整治,在優化營商環境、維護正常稅收和經濟秩序、促進外貿和經濟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袁小平表示,陜西省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總體工作部署,稽查部門全面推行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對除綜合整治非法發票、騙稅、虛開以及高風險案源以外的案源,實施“雙隨機”抽查全覆蓋。在落實聯合懲戒涉稅違法“黑名單”工作方面,稽查部門嚴格按照總局工作要求,高度重視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公佈和聯合懲戒工作,自2014年10月啟動以來,累計有801戶企業被納入“黑名單”懲戒。陜西省稽查部門將繼續結合現有條件積極聯繫《備忘錄》簽署部門各相關單位,進一步擴大“黑名單”公佈影響,增強聯合懲戒效果和社會效應。

  “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納稅服務品質是永恒的話題。陜西稅務部門將結合陜西實際情況,不斷吸取、採納先進的理念和經驗,以更大魄力推動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全力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高品質推進新時代稅收現代化,為促進陜西經濟健康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袁小平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