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癮成病”的社會心結

2018-08-06 17:05:44|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8月1日,西安某大學宿舍內,一名女生正在玩手機遊戲。本報記者劉強攝

  西安一座公園內,正在玩手機的市民。本報記者劉強攝

  8月1日,西安市某網吧內坐滿了玩網遊的年輕人。本報記者劉強攝

  隨著智慧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幾乎人人包括那些剛學會操作手機的孩子,都在使用網絡交際軟體,都會玩自己喜好的網絡遊戲。人們一方面享受著手機和互聯網帶來的便捷,一方面也遭受著網癮的困擾。一些青少年由於沉湎于上網打遊戲或玩視頻,導致學習成績迅速下滑,身體及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青少年網癮已經成為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世界衛生組織(WHO)6月18日發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預覽版,將“遊戲障礙”(網癮)歸入成癮性疾患,這讓廣大家長不得不正視網癮的嚴重危害。但同時醫學上的準確定位,也為網癮治療提供了病理依據,讓眾多身陷困境的家庭看到了治療網癮的方向和希望。

  網癮青少年成社會心結

  7月25日,在西安某大學女生宿舍裏,大三女生趙某面容憔悴,無精打采,多門功課的挂科讓她面臨留級甚至無法畢業的窘境。趙某2015年剛上大一時,勤奮好學,從來沒有遲到、曠課現象。自從大二跟男友玩起網絡遊戲後,趙某越來越沉迷其中,開始蹺課、曠課。兩年以來,趙某花完家裏給的學費和生活費後,為了籌集更多玩遊戲的費用,開始出入酒吧、迪廳。

  今年16歲的成煜(化名)本該已步入高中的課堂,可他從初二起就已經輟學在家,整日以遊戲為伴。成煜13歲時接觸網絡遊戲,很快陷入其中,本來乖巧聽話的他開始蹺課、晚歸、泡網吧,騙家人及親戚的錢,父母勸説、打罵,甚至將他送到封閉式的武術學校,都無濟於事。看著每天以網絡遊戲為生,幾乎不與人交流的兒子,父母的精神已近乎崩潰,為沒能將孩子的網癮制止在萌芽狀態悔恨不已。

  成煜的狀態在患有網癮青少年的家庭中,還不算最嚴重的。杭州一名13歲的學生因玩手機遊戲,被父親教訓後從4樓跳下;廣州一名17歲的青年連續玩手機遊戲40小時,誘發腦梗,險些喪命;西安一名8歲的男童因模倣“膠帶粘門”的整人視頻,導致6歲的弟弟絆倒摔傷;一少年因為沉迷抖音長達3個月,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選擇離家出走;渭南市3名少年為籌網資,在東莞持刀搶劫,致他人重傷……這樣的例子在媒體的報道中比比皆是。

  早在2013年以前,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就先後三次發佈《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據第三次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網癮患者超過2400萬人,還有1800多萬青少年有網癮傾向。近幾年,這組數字還在直線上升。

  今年5月31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以及騰訊公司聯合發佈了《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據調查顯示,當代青少年網民的觸網年齡愈發提前,約有超過六成的青少年觸網年齡在6~10歲,儘管接近半數的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都能控制在兩小時以內,但仍有24%的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達到2~4小時,上網內容依次為電影/視頻、遊戲類,接觸頻率佔比分別為41.68%、38.95%。

  迷戀網絡到什麼程度可診斷為網癮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斷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為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是,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被網絡特別是網絡遊戲所綁架,網絡就會變成身心健康的殺手。特別是身體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一旦“網絡成癮”,後果將極為嚴重。

  那麼,什麼叫網癮?一個人迷戀網絡到什麼程度可診斷為網癮?

  網癮的臨床表現一般為:停止遊戲時會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對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失去興趣;為了遊戲而撒謊;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陜西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寇覺中長期關注研究青少年網癮引起的心理問題,他對記者説,當一個人長時間全神貫注于互聯網遊戲或視頻時,他的大腦活動與毒品成癮者相似,長此以往,就會對網絡形成依賴,無法自拔,即網絡成癮。

  據媒體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原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科從2003年開始,通過臨床實踐研究青少年網癮問題,並得出結論:人的大腦組織與肌肉一樣,用進廢退,因玩遊戲無須太多思考,大腦只要興奮一個區就夠用,時間久了,其社會功能就會“廢用性萎縮”,出現情感麻痹等症狀,注意力、情感能力、情緒表達能力嚴重退化。大量腦功能檢查顯示,孩子若每天玩網遊6小時以上,半年後,其大腦前額葉的葡萄糖代謝下降15%,大腦氧代謝下降8%。

  2008年11月,由北京軍區總醫院制訂的我國首個《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玩遊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疾病”診斷範疇。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出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國家。

  按照這個標準對網癮輕重程度的劃分,一般人每天上網娛樂的時間能控制在1個小時內屬正常狀態,但當遊戲時間平均每天達到2小時以上,就已經有了輕度網絡成癮傾向;當每天網遊時間達到4小時以上,就已構成中度成癮;當每天達到6小時以上,就已重度成癮,身體會出現嚴重健康不良狀況,心理上出現嚴重的情緒障礙;當每天網遊的時間在8小時以上,除了吃飯與睡覺,基本都是與電腦在一起,就已成為超重度網癮患者,離開網絡,就會狂躁不安,已接近精神疾患。

  2013年,美國精神病學學會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引入了“互聯網遊戲障礙”這一概念。

  世界衛生組織(WHO)經過10多年的跟蹤調查,終於得出“遊戲障礙”(網癮)是成癮性疾患的結論。

  綜合各專業機構的研究,如果一個人在心理和行為上,將網絡遊戲等優先置於其他重要事項和日常活動之上而不能自控,即可判定有網癮傾向。這種行為可能是持續性的,也可能是間斷性的,它會對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等産生嚴重影響。

  “網絡成癮”的成因

  “到處都是手機控,隨處可見低頭族。”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遊戲又成為網癮的重災區。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致力於網癮問題的研究,“網絡成癮”帶給青少年的危害已被確認,如造成心理扭曲、人格異化、失學失業、視力下降、智商下降、脊柱彎曲、家庭破裂等等。

  那麼,導致“網絡成癮”的原因是什麼?

  寇覺中説,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個人因素,還有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層面的問題。首先,青少年處在成長期,心理和人格還沒有定型,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誘惑。如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方式不當,許多孩子就會轉向網絡等虛擬世界尋找精神寄託。據調查,在網癮青少年中,有相當一部分對學習感到吃力,缺乏學習興趣和激情。

  其次是家庭因素。很多遊戲成癮或過度使用網絡的青少年,其家庭本身就存在許多問題,或缺少對孩子的關愛和監管,或過於溺愛縱容,或家庭關係破裂等,導致孩子在網絡遊戲中尋求精神寄託和情緒發泄。

  第三,一些網絡遊戲開發商以及近來興起的某些短視頻平臺,為了追求效益,嚴重忽視網遊和低俗視頻的沉迷、麻醉效應。雖然有關部門對這些遊戲和平臺的監管和治理已經開始,但還遠遠沒有到位。

  有網絡機構辯稱,在玩網絡遊戲和視頻的人中,只有0.3%到1%的人符合“互聯網遊戲障礙”標準,65%的遊戲玩家並沒有網癮症狀。也許這個數據是可靠的,但是,當這“0.3%到1%”落到任何一個家庭頭上的時候,其痛苦和打擊都是100%!

  戒除網癮需要各方發力

  目前全球有超過20億人在享受著各種網絡平臺上的遊戲,其受眾早已不只是青少年,也擴充到了更廣泛的年齡段。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遊戲障礙”歸入成癮性疾患的今天,在許許多多慘痛實例面前,預防和戒除青少年網癮已成為社會共識和大眾呼聲,要求網遊開發與運營商“放過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戒除網癮需要多頭並舉。

  2017年5月1日,文化部印發的《規範網絡遊戲運營》通知開始實施,提倡給未成年用戶消費設限,並限定其遊戲時間,屏蔽不適宜他們的場景和功能等。

  對此,一些網絡遊戲軟體和短視頻平臺採取了一定措施,已經上線了包括時間鎖和內容過濾器在內的管理工具,設置了一些防沉迷功能,如用戶單日使用時間超過兩小時,系統就會自動鎖定等。但這些措施並沒有完全到位,有些軟體被鎖定後,只要花很短時間卸載並重裝,就能繼續使用,所謂防沉迷功能,能夠被輕易破解。由此看來,從源頭上杜絕和防範網癮,依然任重道遠。

  中醫學博士、西安宏晟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李宏從病理學的角度對網癮患者進行了研究,他對記者説,從社會和家庭角度來説,杜絕網癮首先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為青少年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環境,通過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轉移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的興趣和注意力,從小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他們的自我約束力和自強自立的能力。

  對已經患有網癮的青少年來説,到底能不能治?專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寇覺中説,他曾遇到過一個重度網癮的孩子,高中畢業後在家人的鼓勵下參軍,兩年後回來,不光是網癮好了,而且做人也回歸到一個正常的軌道上。從大環境來説,全社會都應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減少社會上不良風氣波及學校,影響青少年心理成長。“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盡可能地引導青少年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培養他們廣泛、健康、積極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的注意力從網絡中移開。對缺乏學習信心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不能給他們貼上失敗的標簽,要在感情上對他們多加關懷,及時給予鼓勵,幫助他們找回失去的信心和上進的勇氣。

  李宏博士説,對發現已經有網癮傾向的孩子來説,千萬不能歧視、不能放棄,要分清輕重程度,在專家指導下進行矯正和治療。對孩子進行精神引導、心理輔導,個別嚴重者輔助以藥物治療,都會起到好的作用。平時,要讓孩子多參加運動,多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多到大自然中去看看,讓他們多感受現實生活的美好並體會到勞動的快樂,他們就不會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記者 張軍朝 見習記者 鮑瑩瑩 實習生 李岫岩)

  手記

  呼籲建立專業“網癮診所”

  提起戒除網癮的機構和學校,讀者並不陌生。過去,很多被網癮困擾的家庭,選擇把孩子送到這些機構去治療。然而,這些機構和學校,往往就是“封閉式管理”“軍事化管理”“高強度體能訓練”的代名詞,大多采用簡單粗暴的辦法對網癮青少年進行管教。其中一些機構,甚至用電擊、毆打、辱罵或體罰等方法對待網癮患者,釀成的慘案也屢見不鮮。

  因為沒有行業規範,沒有可以辨別和選擇的標準,許多網癮青少年的家長對亂象叢生的網戒機構無可奈何。同時,因為沒有病理依據和疾病分類,一般正規醫療機構對網癮患者的治療也缺少科學方法,對其引發的精神問題只能按照抑鬱症或焦慮症來治療。

  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遊戲障礙”(網癮)列入成癮性疾患後,為戒除和治療網癮理出了方向和思路,英國首家“網癮診所”應運而生。6月25日英國《衛報》報道稱,這是世界上首個由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資助的網絡成癮戒除中心。該機構計劃從關注遊戲成癮問題,逐漸擴至關注基於互聯網的其他成癮行為,在治療和研究的同時,還向家庭提供諮詢服務。該中心的創始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道:“遊戲成癮終於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它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傷害是極端的,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遊戲上癮者和他的家庭提供幫助和有效的治療。”

  在國內,儘管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等專業醫療機構在致力於研究治療網癮,但是,專門為網癮患者提供專業服務的“網癮診所”尚是空白,也沒有直接針對網癮進行治療的藥物,專業的治療團隊和醫師隊伍也急需建立。

  社會的需要就是行業的風向標。在網絡已經普及每家每戶、人人都在使用互聯網和智慧手機的今天,網癮及其引發的相關問題不斷出現。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有效的應對手段就應跟進。我們在呼籲從源頭上杜絕青少年上網成癮問題的同時,也呼籲儘快建立專業的“網癮診所”和網戒研究機構,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能為有需要的家庭和個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讓青少年網癮患者早日回歸到健康的人生軌道上來。(張軍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