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扶志扶智在行動“精準制導”精確脫貧 咸陽市運用大數據創新脫貧攻堅紀實

2018-08-14 09:18:12|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脫貧攻堅——扶貧扶志扶智在行動“精準制導”精確脫貧——咸陽市運用大數據創新脫貧攻堅紀實

  如今在咸陽市,扶貧幹部只需登錄微信公眾號咸陽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所有貧困村的基礎設施、貧困戶的家庭情況等信息,就會一目了然。

  “借助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上的數字清單、地圖服務、航拍影像等功能應用,幫扶幹部就能輕鬆掌握扶貧數據,讓精準扶貧工作在大數據的助力下精準發力、持續用力。”7月18日,咸陽市委書記岳亮告訴記者。

  今年4月,咸陽市的大數據精準扶貧案例被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聯合授予“2018數字中國示範案例”稱號。

  精準信息科學甄別

  大數據帶來大改變

  説起大數據對幫扶工作的幫助,旬邑縣太村鎮店頭村第一書記付文學立刻想到了該村的貧困戶劉俊傑。5年前,劉俊傑患上多發性硬化症,多方求醫仍不見好轉。失去勞動能力的他與70多歲的老母親何會芳相依為命。

  2017年,在扶貧對象動態調整中,通過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咸陽市扶貧部門將劉俊傑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7月19日,付文學向記者演示,點開手機上的微信公眾號咸陽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從全縣的貧困戶中很快就搜到劉俊傑,顯示出劉俊傑的基本情況、生活條件等信息。

  扶貧扶到底。咸陽市幫扶幹部根據大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以及相關政策信息,決定為劉俊傑建全縣第一座光伏扶貧戶電站。“感謝黨和政府讓我享受到了精準扶貧的好政策。現在我家有了電站,每年有7000多元的收入。”何會芳高興地説。

  2017年,咸陽市圍繞“六個精準”的要求,通過構建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對全市扶貧基礎信息的匯集。同時,將公安、財政、教育、人社、衛生、民政、住建、國土等相關部門業務數據與扶貧基礎數據進行比對,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逐人核查,當年累計發現疑似問題數據6萬餘條。通過對全市扶貧基礎信息分析比對,2017年咸陽市剔除不符合要求貧困戶320戶,新識別貧困戶1512戶,精準定位貧困戶4.2萬戶。

  陽光監督量化考核

  大數據帶來強保障

  “扶貧項目有哪些?資金有多少?都用在哪?”在咸陽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上,所有的款項來源、用途全部一清二楚。

  “通過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咸陽市將建立公開透明的資金運行體系、嚴明有力的資金監督保障體系,不斷加強扶貧專項資金管理,促進扶貧專項資金的安全使用、規範運作、有效運轉,使扶貧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咸陽市市長衛華告訴記者。

  目前,咸陽市對扶貧資金撥付和扶貧項目落實進行全流程監管,採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條路徑監管:第一條路徑按市、縣、鎮、村逐級自上而下分塊管理,實現對扶貧資金從市、縣、鎮、村的申報、分配、審核、下達、撥付等環節全程跟蹤、監管;第二條路徑為“四支隊伍”入戶走訪,對資金等使用情況進行審核,並將村級以上財政安排的扶貧資金納入系統監管項目。同時,在扶貧項目查詢、政策諮詢、監督投訴、資金兌付等事項上,群眾可一號一卡便捷查詢。如今,咸陽市所有市、縣、鎮、村扶貧收支筆筆曬在網上。

  咸陽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也對幫扶幹部的工作動態實行實時跟蹤,對涉及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的指標項,逐一量化,形成了科學的考核方法,建立起縱向覆蓋縣、鎮、村,橫向覆蓋“八辦兩組”和“四支隊伍”的考核體系。

  互聯互通靶向脫貧

  大數據帶來新利好

  最近,家住淳化縣城關街道的羅建龍心裏樂開了花:妻子的病有了好轉,兒子、兒媳在咸陽市找到了工作,自家地裏的大蔥也能通過電商賣個好價錢。“沒想到咱還有打翻身仗的一天。”羅建龍告訴記者,妻子前些年被查出患有早期癌症,為了支付高額的治療費用,家裏早已債臺高築。在2015年,他家就被識別為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得益於醫療扶貧的好政策,羅建龍妻子的病得到了控制,往醫院跑的次數少了、看病的費用也少了。“我原本想著現在不再花錢治病了,摘掉因病致貧的‘帽子’就很不錯了,可沒有想到村裏的幫扶幹部主動找上了門,為我聯繫了技能培訓課程。”羅建龍説。原來,淳化縣利用咸陽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對全縣的貧困戶和脫貧戶信息實行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鎮(街道辦)之間的信息數據“雙對接、雙循環”,實現了全縣數據信息互聯共通。在這個過程中,幫扶幹部發現羅建龍家雖然已經脫貧,但家庭收入並不高,還需要鞏固。於是,幫扶幹部依託大數據平臺,把對羅建龍的幫扶重點轉移到創業技能培訓上。

  大數據帶給村民的驚喜不止於此。在旬邑縣馬欄鎮後義陽村的智慧鄉村信息惠民工作站,記者見到了幾樣高檔的服務設備:健康體檢一體機、金融服務一體機、網上辦事一體機。有了它們,村民除了可以進行健康體檢外,還能不出村在網上選購農耕物資、日用百貨,在網上銷售當地的農副産品、特色産品。(記者 張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