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文物修復工作的神秘面紗 感受三維科技無限魅力

2018-08-20 20:11:3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丹):8月18日,文物修復季特展系列第三季之“三維技術在文物修復工作中的應用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陜歷博”)西廳舉辦。十余名市民代表走進陜歷博文物修復室,進一步直觀了解三維技術,感受新興技術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中的應用。

  陜歷博于1983年籌建,1987年開始開展文物修復工作。陜歷博經歷了從“搶救性修復”到“科學認知”再到“預防性保護理念全面貫徹”的過程,逐漸建立起“修復、研究、預防”三位一體的文物保護體系。自2011年引入三維掃描與3D列印技術至今,陜歷博一直在嘗試從文物實體修復到虛擬修復,從文物實體翻模到利用模型翻模等工作,致力於將三維掃描技術與傳統修復工作結合起來。

  據文物修復師白璐介紹,三維掃描是一种先進的高精度立體掃描技術,通過測量空間物體表面點的三維坐標值,得到物體表面的點雲信息,並轉化為計算機可以直接處理的三維模型,是集光、機、電和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高新技術,又稱為“實景複製技術”。最常用的兩種三維掃描器是結構光三維掃描器和鐳射式三維掃描器,前者主要適用於金銀器、玉器、佛像等類型文物的三維掃描工作,後者則適用於陶器、石刻、木器等類型文物的三維掃描工作。

  

  利用結構光三維掃描器掃描出的羅漢像(攝影 王丹)

  

  鐳射式三維掃描器(攝影 王丹)

  在了解了各類三維掃描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之後,文物修復師指導大家分組體驗了手持式三維掃描器的應用。體驗者一人將手部擺放固定姿勢,另一人持三維掃描器進行360°掃描,連通的電腦上實時進行模型搭建,用時短,效率高。體驗者在感嘆科技為文物修復工作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為奮鬥在一線的文物修復工作者豎起了大拇指。

  

  手持式三維掃描器現場使用示範 (攝影 王丹)

  

  手部模型搭建 (攝影 王丹)

  “除了三維掃描器,三維印表機也是文物修復工作中重要的工具,與掃描器相輔相成。使用以光敏樹脂為原材料的objet3D印表機,層層固化輸出文物模型,製作出的模型惟妙惟肖。”文物修復師陳園介紹道。

  

  文物修復師白璐為體驗者馬克小朋友講解3D列印技術(攝影 王丹)

  西安外國語大學大一學生姚蕾表示,她是《盜墓筆記》的忠實粉絲,相比同齡人,姚蕾對文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參加本次活動之前,她並不知道有文物修復師這樣的職業,通過與他們近距離的溝通,姚蕾了解到了文物保護工作的艱辛,也感嘆現代科技為各行各業帶來的便捷與高效。

  本次“文物修復季”系列展覽將從書畫、金屬、陶瓷、木器傢具等多個方面展示陜歷博的文物修復工作,多方位展示文物修復的理念、方法和技術,旨在弘揚傳統技藝、普及文物保養知識,為公眾揭開文物修復工作的神秘面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