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首次發掘明代土洞式佛窟遺址

2018-08-27 08:41:47|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昨日(8月26日)記者獲悉,陜西省首次發掘了一處明代土洞式佛窟遺址。遺址所在地距黃河較近,處於陜西、山西、內蒙古三省區交通的要道上,為研究明代中期這一地區的地理交通、佛教文化交流、氏族分佈等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據了解,去年10月下旬至12月底,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綏德縣文物旅遊局、綏德縣博物館的協助下對綏德縣滿堂川鎮圪針灣村螺絲疙瘩山修築生産道路時發現的佛窟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出禮佛窟2座、龕式窟3座、僧房窟1座。洞窟均坐北朝南,係開鑿于黃土斷崖上的土洞窟。龕式窟保存狀況較差,從殘存後壁可以看出上部皆呈拱形,後兩窟內發現有石質造像龕、圓雕石造像、泥質塑像頭部、石供器等共計10件遺物。其中,圓雕造像為倚坐彌勒像,袒露左臂,右手殘,左手拂膝,背後為水準粗鑿痕,跣足踏蓮,“V”形蓮枝,造像表面殘存少量覆泥。造像表面覆泥塑形,部分背後尚可見題刻,有“天寶”紀年。

  該遺址內最大的一座洞窟處於中部,平面呈向右傾斜的矩形,後部開龕。龕頂為尖拱形,龕後部高臺上所塑三佛皆為結跏趺坐于單層蓮臺之上,裙角搭垂于蓮座,原本通體涂金。洞窟前部中南部東、西兩壁繪有大幅壁畫,根據壁畫形象推測東壁為藥師佛與十二藥叉神將,西壁為熾盛光佛和九矅(北斗七星及輔佐二星)。此外,根據四件在原位的石柱礎,推測原來窟內中南部有柱式結構。窟內佛龕與前部壁面上分佈有數組出資人題名,均為家庭式的組合。龕內還發現有漢畫像門扉1件、紀年石柱身1件、石獸墩1件、圓口石供器1件、石夯1件。

  考古專家表示,該類型的土洞式佛窟遺址還保存了禮佛窟和僧房窟的組合,在陜北乃至整個陜西地區都十分少見,加之掩埋較早,除局部破壞和坍塌之外,整體上完整保存了明代中期造像、壁畫、洞窟形制的原貌,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和文化遺産價值。(記者 趙爭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