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改革開放40年 陜西電影櫛風沐雨攀登新高峰

2018-09-18 16:32:1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吳宇婷):改革開放四十年,陜西電影經歷了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曾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作品,鑄就了以西部電影為代表的陜西電影的輝煌,讓中國西部電影在世界上聞名遐邇。

  如今,陜西電影人不忘初心,孜孜不倦追求,持之以恒奮進,為讓西部電影在新時代再次迎來朝陽而奮鬥。近日,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40年·40人 記錄特色陜西”採訪活動特別採訪到了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戲劇與影視學專業學科帶頭人張阿利。

  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戲劇與影視學專業學科帶頭人張阿利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段曉蕊)

  篳路藍縷  陜西電影讓“太陽”從西部冉冉升起

  “陜西電影事業誕生於二十世紀初期,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逐漸在鐘樓地區形成了以阿房宮電影院等放映活動為代表的陜西電影産業的雛型。1938年,延安電影團在陜北誕生,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新中國電影事業從此起步。陜西是中國電影發展的重鎮,但是真正的陜西電影,是從1958年西安電影製片廠誕生開始的。”張阿利説。

  張阿利表示:“1978年,改革開放的浪潮滾滾而來,同時也推動了陜西電影走向高峰。電影《生活的顫音》和《西安事變》先後面世,象徵著陜西電影開始攀向新的高峰。其中,《生活的顫音》採用了音樂敘事方式,是一部展示四五運動、人民自發紀念並懷念周恩來總理的現實題材電影,具有很強的歷史性和藝術性。《西安事變》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真實記錄了西安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影片在全國熱映,也體現了改革開放後社會的思想解放。”

  “《生活的顫音》和《西安事變》是陜西電影藝術創作發展的重要節點,不僅發掘了一批優秀的演員,同時也讓電影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度。兩部影片帶著濃厚的改革開放氣息,表現了改革開放後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解放。同時,也帶來了西安電影製片廠的藝術生産解放,為陜西電影發展奠定了基礎,讓陜西電影開始在國內有了影響力。這既是對於本土歷史和文化的展示,同時也立足於全國,放眼於世界,用國際視野來講述本土故事。”張阿利介紹道。

  “1983年末,導演吳天明擔任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當時中國電影出現了盲目跟風現象,電影選材盲目追求時髦和時尚,讓電影失去了它本身的現實意義。1984年3月,吳天明邀請鐘惦棐等國內著名影視專家在西安電影製片廠召開了創作研討會,研討會上確定了‘讓電影面向現實,面向老百姓’的創作方向,這讓陜西電影確立了立足大西北,注重開發大西北人的精神世界的藝術宗旨。尤其鐘惦棐提出‘拍攝中國的西部片’的藝術倡導,更加明確了陜西電影人的創作方向。”張阿利介紹説。

  張阿利表示,此次研討會的召開,讓西安電影製片廠的第四代導演開始面向現實,關注人的本身。1984年,吳天明導演的《人生》面世,象徵著以西安電影製片廠為代表、以西部電影為品牌的陜西電影開始走在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道路上。隨後拍攝的《野山》《黑炮事件》《老井》《紅高粱》都是傑出的西部電影作品,將陜西電影推到巔峰。其中,《紅高粱》斬獲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大獎,《老井》獲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這讓以陜西電影為代表的中國電影在國際上有了知名度,也迎來了陜西電影最輝煌燦爛的發展時期。

  “那段時期,是所有電影人無比懷念的黃金燦爛的日子,電影之光從西部冉冉升起。”張阿利感嘆道。

  砥礪歌行  陜西電影百花齊放散發新活力

  “1990年後,隨著我國電影體制性問題的逐漸暴露,再加上美國商業大片的衝擊,本土國産電影開始出現全面滑坡現象。當時的西安電影製片廠還在堅持拍攝西部電影,但影響力已經開始衰退。進入新世紀以來,陜西電影産業逐漸從迷霧中走出,不斷積累沉澱,重新散發出了新的活力。電影市場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除西安電影製片廠外,更多的民營公司以及優秀的影視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陜西電影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態勢。同時,中國電影人也越來越看重西部題材電影,涌現出了《無人區》《西風烈》《可可西裏》等膾炙人口的優質作品,西部電影越來越成為了一種藝術化和國際化的追求與衡量標準,迎來了新西部電影的崛起期。”張阿利説道。

  近年來,陜西電影人砥礪奮進,先後創作出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大獎的《圖雅的婚事》、銀熊獎的《白鹿原》《團圓》《紡織姑娘》,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大獎的《郎在對門唱山歌》,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聖喬治大獎的《垣上》,獲得蒙特利爾電影節、洛杉磯電影節等多個獎項的《血狼犬》等。另有獲得國內各種電影獎項的《錢學森》《隱形的翅膀》《德吉的訴訟》《腳尖上的信天遊》《愛的帕斯卡》《她們的名字叫紅》等一批富有鮮明藝術與文化特色的優秀電影。這些電影的出現,形成了近年來陜西電影藝術創作的精彩畫廊,大大提升了陜西電影的影響力。改革開放以來,陜西電影經歷四十年坎坷沉浮。在這個過程中,陜西曾作為中國電影的創新之都,吸引了眾多影視從業者聚集於此。同時,通過高等學校影視專業教育、開展“希望獎”影評活動等,培養了一大批青少年投身到影視行業,為陜西乃至中國電影文化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張阿利感慨道:“四十年的艱辛發展,陜西電影製作、發行和放映體系建設完善,農村電影院線發展位列全國前列,有著完善的電影産業體系。這也得益於陜西注重電影教育資源和學科建設,以西北大學、陜西師範大學等為代表的高校為陜西電影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陜西電影的發展是整體推進的,背後更多的是歷史和文化的沉澱,是社會和經濟的支撐。如今,儘管現在陜西電影呈現出較為良好的發展趨勢,但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陜西省電影市場環境較弱,電影産業呈孤島式發展,與其他地區的電影産業缺乏協同合作,導致電影産業突破和商業突破不大。陜西電影産業發展的滯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沒有標誌性的具有市場引領作用的大型電影生産企業;二是沒有本土投資為主體的大型電影院線;三是沒有大型的綜合性影視生産基地;四是沒有形成影視從業者、從業機構等的人才與産業聚集效應;五是沒有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和電影産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等。”

  “期望我們陜西的電影産業能夠補齊短板,不斷發展和完善,再次涌現出一批新的優質影視作品,不斷提升電影産業發展水準。”張阿利説。

  彰往察來 陜西電影不懈努力攀登新高峰

  當談到電影對社會産生的影響時,張阿利表示:在世界各個國家,電影發展都對國家和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歐洲電影促進了歐洲文化的養成,俄羅斯電影塑造了本民族的形象,印度寶萊塢的電影産業推動了其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文化影響力的增強,好萊塢電影更為助推美國國家形象、傳播美國價值觀、發展文化産業起到舉世矚目作用。電影不僅可以塑造人們的精神世界,還能夠拉動文化旅遊消費,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就業機會。同時,對塑造國家和民族形象,傳播民族優秀文化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應該説,陜西電影對陜西整體的社會進步、經濟進步、文化進步,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現在,陜西電影正處在新時代新的征程上,互聯網播放平臺為陜西電影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陜西將出現更多具有影響力的電影作品,以及優秀的年輕電影從業者。因為陜西人的骨子裏,有著深厚的電影文化基因,這是地域、歷史和文化所賦予我們特殊的電影情結。目前,陜西省電影家協會和各個高校、諸多影視機構正在致力於不斷發現電影人才,幫助年輕的電影從業者將電影之路走得更正、走得更好。”張阿利説道。

  2014年,第一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西安舉行,這是陜西電影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性的電影交流平臺和重要文化符號,四年來,已經有力推動了陜西電影的全面發展,讓陜西與國際之間建立較為充分的電影文化聯繫,促進了陜西電影文化産業的國際化交流。張阿利説:“2018年10月,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將在陜西舉辦,恰值西安電影製片廠建廠60年紀念之際,我們期待著陜西電影在此有一個更好的推進發展。”

  “改革開放四十年,陜西電影櫛風沐雨,彰往察來,正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攀登著新的藝術高峰。”張阿利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