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新區:三十而立正青春

2018-09-28 11:55:5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渭南高新區3D列印産業培育基地。

  落戶渭南高新區的帝亞一維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新車“小維”亮相第5屆中國(西安)國際新能源汽車電動車展。

  中信重工渭南基地的工人正在調試消防滅火機器人。未來3年,該基地將年産2000架特種機器人,産值將超過15億元。

  三十而立,春秋正隆。

  在陜西,在關中平原,在秦東大地,渭南高新區的開拓者、建設者、奮鬥者們正在實幹中譜寫著新時代追趕超越、砥礪奮進的新篇章。

  從1988年的艱苦創業到2018年的厚積薄發,渭南高新區用一萬多個日日夜夜鐫刻下發人深省的改革創新實踐。在陜西省委、省政府和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殷切關懷和支持下,三十年來,渭南高新區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創新創業歷程,是一首自強不息的奮進交響曲,是一部鍥而不捨的奮鬥傳奇。

  三十年來,渭南高新區的綜合實力實現跨越發展。發展實力潛力不斷積蓄,內生動力動能持續釋放。

  三十年來,渭南高新區的改革創新實現縱深推進。落實改革部署紮實有效,發展品質效益同步提高。

  三十年來,渭南高新區的産業結構實現提升優化。優勢産業資源組合集聚,優質主導産業特色鮮明。

  三十年來,渭南高新區的城市建設實現美麗嬗變。民生福祉得以全面增進,生態環境煥發嶄新風貌。

  邁進新時代,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節點上,渭南高新區已經瞄準了新的奮鬥目標。“渭南高新區要傾力打造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經濟發展新引擎,努力爭當渭南追趕超越、産業轉型、創新發展、協同發展和優化環境的‘排頭兵’。”渭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朱忠效説。

  “作為渭南市加快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渭南高新區高瞻遠矚精心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強勢崛起,追趕超越後勁十足。”渭南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薛清軍對此堅定不移。

  搭乘改革東風三次創業破繭成蝶

  三十年的時間跨度,築成三十年的創新高度。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宏偉篇章中,渭南高新區留下了奮鬥者的時代注腳。

  驅車入潼關,沿著西潼高速公路一路向西,在今天渭南市中心城區的西端,一座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新城正在崛起。這裡就是今天渭南最具創新活力的熱土——渭南高新區。

  時間倒回到三十年前。1988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渭南設立渭南經濟開發區。當時,擺在開拓者眼前的只有初建不久的國營化肥廠——渭河化肥廠。就在這片被稱作麻李灘的莊稼地上,渭南高新區的建設者們開始了艱苦的第一次創業。

  2002年9月,渭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於加快渭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試驗區發展的決定》。薪火相傳的渭南高新人開始了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大刀闊斧地解放思想,多項機制體制上的創新在全省開發區中領時代之先,掀起了第二次創業的浪潮。

  時代總是呼喚新作為,而新作為也總能呈現新氣象。2015年,以紮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抓手,渭南高新區緊緊圍繞“創建國內一流創新型特色産業園區”目標,突出“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支持企業發展壯大”三大任務,抓住“在産業轉型上實現新突破、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在城市品位提升上實現新突破、在民生事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四個突破,力推“聚集人才保障、強化資金保障、加強土地保障、優化機制保障、夯實組織保障”五項保障,快速做大經濟總量,有效提升發展品質,吹響了第三次創業建設千億級園區的號角。

  三十載滄海桑田,三十載勵精圖治,三十載破繭成蝶。如今,渭南高新區已經形成以渭南高新區核心區為中心,東區産業園、渭北産業園、蒲城園區、渭臨經濟協作區為骨幹的發展新格局。一座承載著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創新夢想的現代化新城,正在泱泱渭水河畔穩健崛起。

  集聚優勢資源特色産業邁向高端

  渭南高新區是陜西第三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也是關中平原東部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建設,今天,渭南高新區已經成為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區五大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渭南乃至關中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陜西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的前沿陣地之一。

  作為渭南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創新高地和城市新區,渭南高新區始終圍繞全市新型工業集聚地這一定位持續發力。堅持特色、集群的産業發展思路,渭南高新區下大力氣招引戰略性特色産業項目,以精細化工和裝備製造為主導産業,引領園區工業邁向中高端,實現經濟蓬勃發展。

  在精細化工産業領域,渭南高新區以現代煤化工和新一代煤氣化技術應用的先行者——渭化集團、亞洲最大的鉬化學産品加工出口基地——金鉬化學分公司為龍頭,重點建設新型煤化工、鉬化工生産研發基地,已形成關中平原城市群最大的精細化工産業集群。同時,渭南高新區還著力引進上下游産業配套項目,延伸産業鏈。目前,依託渭化集團建立的精細化工(煤化工)循環經濟示範園,渭南高新區已經全面推行循環生産和綠色製造模式。預計到2020年,渭南高新區精細化工産業總産值可達100億元。

  在裝備製造産業領域,渭南高新區以中國企業500強、我國工程機械裝備製造領軍企業——中聯重科,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包裝印刷設備龍頭企業——陜西北人印機,大中型凹印機自動套色及印刷圖像監測系統研發生産企業——渭南科賽機電為龍頭,重點建設土方工程機械、印刷機械産業基地。現在,渭南高新區已有西部重工、陜西奧爾德等20余家配套企業陸續建成投産,裝備製造産業鏈條逐步健全,協作配套能力日趨完善,已初步建成陜西規模最大的裝備製造産業集群。預計到2020年,渭南高新區裝備製造産業總産值可突破200億元。

  緊扣時代脈搏新興産業強勢崛起

  進入新時代,如何在經濟新常態中保持核心競爭力,是所有國家級高新區必答的時代問卷。

  在渭南高新區,這一命題的答案清晰可見——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引導支持下,按照“項目帶動、自主創新、資源整合、産業集聚”的發展路徑,渭南高新區重點培育發展以3D列印、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讓新産業激發新動能。

  渭南高新區先後與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72位新材料專家常年服務高新區。西安交大盧秉恒院士團隊、西工大黃衛東教授團隊等七個國內頂級3D列印團隊落戶渭南高新區,建成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增材製造國家創新中心、陜西增材製造協同創新研究院,孵化出瑞特、恒通、智拓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服務示範平臺、陜西省3D列印産業示範基地、陜西省科技企業孵化器……渭南高新區已成為我省乃至全國3D列印産業的重要聚集地。2017年,渭南高新區引進和孵化企業65家,營業收入9.8億元。2020年,預計渭南高新區將有超過300家企業落戶,營業收入將超過100億元。

  新能源汽車産業是朝陽産業。渭南高新區搶抓機遇,規劃建設了4000畝産業應用示範基地,延伸拓展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條,整合資源,積極構建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製造的全産業格局。

  渭南高新區先後推動沃特瑪年産10兆瓦時動力電池項目、天臣年産12.4兆瓦時鋰電池及派克項目、星美年産10兆瓦時電池及派克項目落地投産。全部項目建成後將形成産能32.4兆瓦時,産值超過800億元。

  目前,帝亞純電動乘用車製造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年內有望實現整車下線;沃特瑪二期兆瓦時生産線正在安裝,天臣三期8兆瓦時鋰離子動力電池智慧生産線計劃2019年3月試産,星美二期年內將開工建設。2017年,渭南高新區新能源産業實現産值52.03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28.6%,已成為工業增長的強力支撐。

  構建雙創舞臺創新帶動經濟騰飛

  在渭南高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蔚然成風。

  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模式,渭南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斷集聚優勢資源,健全完善服務體系,提升創新主體的創新水準。

  渭南高新區積極探索協同創新體系,制定出臺了《科技創新創業政策》。按照“創業苗圃+企業孵化+産業化”的梯次孵化培育思路,渭南高新區著力打造國家級眾創空間(渭南市創新創業中心、渭南3D列印眾創空間)、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D列印産業培育基地)、渭南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陜西容廈雲谷眾創空間、增材製造創新中心産業園等雙創平臺。目前,渭南高新區孵化面積已達20萬平方米,入孵企業230余家。

  渭南高新區創新創業中心先後成功舉辦了國際創客馬拉松、西安交大“西遷新傳人”青年創客訓練營等活動,並獲批陜西省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今年,渭南高新區還將新建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四個。

  與此同時,渭南高新區還不斷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紮實推進省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形成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新格局。現在,渭南高新區已與西安交大、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常態合作機制,成為高校專家學者轉化研究成果和企業培訓人才的重要平臺。截至目前,渭南高新區已擁有高層次人才3331人,其中:博士108人,碩士1312人;國家級人才四名,省管人才九名,市管人才65名;建起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一個。

  2017年,渭南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3.33億元,佔GDP比重的4.07%,同比提高2.11%;新增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1家;陜西北人印機企業技術中心成功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推薦天臣、鼎信、沃泰等企業申報省級科技獎三項。目前,省級印刷機械標準化委員會已掛牌成立,省級新能源動力電池檢測中心已成功獲批。

  優化營商環境一線服務安商富商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渭南高新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一直是各級各部門的共識。

  今年以來,渭南高新區紮實貫徹我省和渭南市的要求部署,將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推進三次創業、建設千億級園區的“助推器”。結合國家級經濟園區的發展需求,渭南高新區採取“短、少、通、優、低”五項舉措,實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堅持“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運行模式,有效提高了行政審批和群眾辦事效率,不斷釋放簡政放權的改革紅利。

  時間變“短”。在渭南高新區,企業開辦和登出涉及的辦照、刻章、開戶、辦理涉稅及簡易登出事項,均已壓縮到三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産登記壓縮到五個工作日以內;施工許可證辦理時限也由當前全省平均時間200個工作日壓縮到58個工作日。

  流程變“少”。在渭南高新區,施工許可證的辦理實行提前介入、多評合審、多圖聯審、並聯審批改革等措施,清理不合理的前置條件和“搭車”事項,規範了政府購買服務和仲介機構行為,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

  渠道變“通”。在渭南高新區,水、電、氣、暖辦理推行“互聯網+”服務、“一站式”辦公,開通“綠色通道”;在稅務手續辦理上,推廣“一人一機雙系統”辦稅模式,實現納稅人“進一個門、上一個網、辦兩家事”。

  方式變“優”。渭南高新區積極與渭南海關、口岸辦銜接,幫助企業加快通關速度,提速單證辦理時限,提升出口退稅辦理效率,持續推動直接投資便利化。

  成本變“低”。渭南高新區不斷優化小微企業貸款審批和發放流程,降低融資成本;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費,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實行引進人才獎補辦法,切實降低企業人工和融資成本;支持直供電交易,降低企業生産要素成本;進一步優化投資項目管理流程,讓企業運行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宜業樣板

  在渭南市,渭南高新區不僅是城市品位的新標杆,還是宜居宜業的新樣板。遵循“高起點規劃、組團式開發、高標準建設、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渭南高新區嚴格劃分土地功能,合理控制項目佈局,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規劃體系。在渭南高新區,基礎設施、教育醫療、城市配套不斷完善,産城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

  如今的渭南高新區,發展空間不斷拓展。按照西融、東進、北擴的發展思路和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成果共享、合作共贏的建設原則,渭南高新區依託良好的産業基礎,積極嘗試“飛地經濟”發展方式。

  渭南高新區借助毗鄰西安市臨潼區零口鎮的區位優勢,試點打破行政區劃局限,在零口鎮西潼高速公路以北、零河兩岸共建渭臨經濟協作區;依託渭南高新區精細化工和裝備製造産業基礎,利用華州區瓜坡精細化工産業園區和産業發展空間,啟動建設渭南高新區東區産業園;借助富平、蒲城、臨渭交界區域充足的土地資源,共同建設渭南高新區渭北産業園。通過西融、東進和北擴,渭南高新區不僅有效解決了産業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還為渭南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如今的渭南高新區,配套功能日趨完善。渭南萬達廣場成為陜西東部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商業中心。紅星美凱龍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恒大、中海、富力等知名地産企業相繼落戶。佔地9553畝的西海公園濕地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渭清公園項目正在加緊施工。

  經濟發展了,生態環境也變美了。渭南高新區穩步推進“森林高新”建設。敬賢公園、樂天大街、310國道、勝利大街等綠化項目均順利實施。目前,渭南高新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達46.48%。

  渭南高新區的科教實力也在不斷提升。作為全國知名的職業教育培訓基地,渭南高新區科教園區入駐了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渭南技師學院、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每年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兩萬餘人,為落戶企業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邁進新時代,站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歷史節點上,“三十而立”的渭南高新區已經踏上了新征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落實陜西省和渭南市各項部署要求,渭南高新區將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大美高新,爭當渭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傾力打造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經濟發展新引擎。(記者 鄭棟 通訊員 周微娟)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通訊員周微娟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