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用剪紙記錄時代變遷

2018-10-09 09:55:48|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王文質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  本報記者 黨運 攝

  臨窗一株桂花樹,香氣撲鼻而來。82歲的王文質獨坐窗前,戴上老花鏡,在一張紅色宣紙上,剪出兩個燈籠。他頭髮已經全白了,但手腳還算靈便。剪紙最考驗手上功夫,他不停更換著剪刀,細節處,再拿刻刀加工。桂花香盪漾,他沉醉在一刀一剪中,“講述”著改革開放40年來的時代變遷。

  今年是王文質來陜西的第51個年頭。他出生於北京,1952年進入北京211廠,隨後考入北京第一航空學校。1956年,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擔任院長,王文質成為研究院的首批員工。

  “我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過剪紙,還學過剪皮影。”昨天,他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可能是受小時候學皮影的影響,他的剪紙與普通剪紙有點不同,“有人説我這是剪紙的手法,版畫的表現力”。

  1967年農曆正月初二,已經是生産廠廠長助理的王文質,突然接到通知,前往陜西秦嶺的山中,負責新建一個基地。1997年,他從西安航天六院7103廠退休,“騎著自行車,跑遍長安區多一半的村子,搞社會調查。”

  在走訪中,王文質感受最深的是今昔變化。他的剪紙《人歡魚躍》的創作靈感,就來自長安東大鄉西留鋪鄉發展養殖和旅遊業而致富的事跡。2010年,雁塔區政府授予王文質“西安市雁塔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版畫技藝”。

  “父親的剪紙作品,全部都取材于真實的生活場景、故事,紀實性很強,堪稱‘時代日記’。”小兒子王建波説,父親的作品在構圖上吸收了年畫、漫畫寫意的長處,剪法又借助了版畫的特點,創作時剪刀、刻刀並用,在長安地區乃至西安都獨樹一幟,被人稱為“剪紙王”。

  在一部名為《航天歷史》的作品集中,王文質在扉頁寫下一句話:四十年磨一劍,四十年滄桑,四十年飽含了一代航天人的酸甜苦辣,凝聚了一代人的創業歷程。

  近日,王文質完成了《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整套剪紙作品,從縫紉機、電視,到手機、支付寶、高鐵等都躍然紙上,“如果説時間是記錄者,那麼我願意做一名書寫者。”他説,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道路越走越開闊,航天人從未停歇自我突破的拼搏腳步,他們的歡笑與榮耀,屬於他們自己,更屬於這個時代。(本報記者 宋雨 實習生 杜豆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