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設繪就陜西子長美好發展圖景

2018-10-10 18:04:2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編者按:天道酬勤,春華秋實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40年來伴隨著改革的春風,陜西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緊抓“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用心講好陜西故事。近日,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特策劃“改革開放四十年 見證魅力延安”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延安各個區縣,了解延安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風貌、新成就。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劉君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隨著物質文明建設發展而發展的産物。近年來,陜西延安子長縣以“文明村鎮·美麗子長”建設為目標,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全面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有力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子長縣創建全國文明村鎮2個、省級5個、市級10個、縣級40個,2016年順利通過“省級文明縣城”復查驗收,並獲得“省級文明城市”創建資格。

  “美麗鄉村”山青水秀(供圖 子長縣委宣傳部)

 環境美了 “美麗村鎮”青山綠水

  寬闊整潔的水泥馬路、乾淨漂亮的農家小院、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設施完善的活動廣場……在子長縣余家坪鎮新寨河村,村民正三三兩兩坐在涼亭下聊天,一群小孩子在文化活動廣場上嬉戲,十來位老人在幸福互助院裏休息、下象棋、看電視,不少人在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還有部分村民則在村子裏面的農村淘寶代購點買衣物。對於村裏愜意悠然的宜居生活,村民們很滿足,這些美好的生活和美麗環境的變化只是子長縣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

  新寨河村村民馬生軍(右)帶著孫子在廣場上玩耍(供圖 子長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子長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縣級領導帶頭,清理了常年積存垃圾,先後組織開展42次全縣垃圾大清潔、大清理、大清運活動,縣上領導劃片包段,對公路沿線主幹道的環境衛生開展整治清理,各鄉鎮也成立了環衛隊,招聘了環衛工人,配備了環衛設施,為鄉村配備環衛工人895人、環衛生産車29輛、垃圾箱(桶)3400個。制定了《子長縣城區環境衛生管理若干實施意見》《晝清夜掃24小時保潔制度》和門前“四包兩禁止”責任制,實行垃圾袋裝,糞便泔水統一收集,使環境衛生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鄉鎮駐地配備了垃圾箱、垃圾桶,修建了垃圾臺、垃圾屋,堅持垃圾日産日清,確保城鄉衛生乾淨。投資2億元的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城區垃圾處理場建成投運,公路沿線鄉鎮也建成了簡易的垃圾填埋場,有效提高了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大力實施城鎮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努力打造“天藍、水碧、地綠、人和”的適宜人居環境。在抓好衛生環境整治的同時,子長縣注重基礎設施設備的完善。

  全民共建綠色家園(供圖 子長縣委宣傳部)

  圍繞鎮村建設“十個一”目標,子長縣共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建設文化站10個,活動廣場178個,配備各種音響器材200余套,成立農村電影放映隊15個,安裝“戶戶通”設備29750套,建設農家書屋194個,總藏書量20萬餘冊,極大地充裕了文明村鎮創建的物質基礎。同時以小城鎮建設為紐帶,以中心村建設為骨幹,逐步把基礎設施建設由縣城向小城鎮和農村轉移,先後改造建設了安定、楊家園則、澗峪岔、南溝岔、李家岔等5個小城鎮,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安定鎮、楊家園則鎮。

  如今,子長縣19.7萬農村群眾基本告別吃水難,農電通村率和農村電視、電話覆蓋率都達到了100%,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2000公里,鎮與鎮之間公路全部實現黑色化,行政村公路通達率達到100%,形成了鎮村一體的便捷交通網絡,各重點鎮排污、供水、市場一應俱全,基本實現城鎮基礎設施一體化。

  民風新了 “文明村鎮”新風彰顯

  喪嫁娶對於農村家庭來説就是大事,操辦起來勞心費力又費錢。但對於余家坪鎮新寨河村的村民來説,他們村紅白事辦得很是省心,因為村裏的“紅白理事會”為他們全程操辦。

  新寨河村黨支部書記王閆華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近幾年,村民收入不斷增加,日子越來越富裕。但受農村習俗影響,紅白事村民都要在自家辦宴席。為了改變過去的浪費、攀比之風,今年年初,村委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成員由村民代表中選出的8人組成,義務管理該村紅白喜事的操辦,並制定了章程,明確了各類婚喪嫁娶的制度和標準,引導農民改變觀念,“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它喜慶事宜不奢辦”的新風。為了把好事辦實,村委通過項目籌資48.5萬元,建成了紅白喜事大廳,並專門購置了12套桌椅板凳和鍋碗瓢盆等設施。村裏不管誰家辦事都到紅白喜事大廳,只需要繳納300元,就可由理事會協助操辦,村委會為村民提供餐具、桌椅及各種服務。

  “自從村裏有了紅白理事會,家裏辦事既省力、省心又省錢,大夥兒打心眼兒裏贊成!”説起村裏的紅白理事會,不久前剛剛娶了兒媳婦的余家坪鎮新寨河村村支書王閆華讚不絕口地説。

  余家坪鎮郝家川村淡水養殖場,鄉村美如畫。(供圖 子長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子長縣以紅白理事會為抓手,嚴格落實“一約四會”制度的同時,重點指導各村鎮成立紅白理事會、監事會和志願服務隊,實行統一章程、統一流程、統一標準、統一操辦、統一採購、統一管理的“六統一”,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著力革除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尚,積極改進移風易俗活動。同時大力開展“傳承好家風、弘揚新風尚”家風家訓徵集和尋找“最美家庭”活動,舉辦“傳家訓、立家規、樹家風”演講比賽,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社風。

  農家書屋整潔一新(供圖 子長縣委宣傳部)

  子長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文明村鎮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縣文明委多次召開文明委擴大會、文明村鎮創建工作表彰暨推進會進行安排部署,縣委、縣政府定期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及時研究解決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據介紹,子長縣先後出臺了《關於深化子長縣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的意見》《子長縣“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實施方案》《子長縣“十星級文明戶”動態管理辦法》等制度,促進了創建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依託道德講堂開展“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育身邊人”活動,利用道德評議會評選“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婦”“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典型。子長縣已有延安道德模範6人、“延安模範”2人、“延安好人”2人、“陜西好人”3人、“中國好人”2人,崇德尚禮、見賢思齊的良好風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子長縣加強縣鎮村三級文化隊伍建設,現有各種協會和民間組織22個,大型秧歌隊15支,鄉賢文化骨幹隊伍350多個,基本實現了“縣有協會鎮有隊、村組文化有陣地”的目標;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通過説書、道情、轉九曲、捏面花等形式,傳承和弘揚傳統民俗文化。子長縣每年開展各類文化活動1100余次,滿足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村民富了 “富裕村鎮”産業興旺

  走進余家坪鎮郝家川村,村道路兩旁的溫室大棚排排座落,河對岸梯田裏的葡萄園行行整齊,正在運營的魚塘罈罈清水,一派民有所居、業有所産的新新景象。

  “我鎮郝家川村,依託互助資金,目前形成三個‘5’的發展格局,即500畝葡萄園,50座溫室大棚,15座魚塘,這三個‘5’將助推郝家川村民走上産業發展之路。”余家坪鎮鎮長徐雪峰介紹説。

  該村貧困戶郝延河,依靠種植溫室大棚油桃,2016年收入2萬多元,走上依託産業實現脫貧致富的道路。郝延平,和28歲的兒子共同栽植了8畝葡萄園,去年單靠葡萄收入3萬元,並且發展起了自己的手工作坊自釀葡萄酒,收入2萬多元,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如期實現了自己的脫貧計劃。

  激發內生動力,合力脫貧攻堅,子長積極開展“樹文明鄉風,助脫貧攻堅”活動,成立互助協會、互助幸福院、自願者互助協會等,大力弘揚自願、互助、服務、關愛的精神動力。探索推行了村上建立互助合作社,互助合作社吸納文明戶、貧困戶的“合作社+文明戶+貧困戶”的工作模式,有力推進了農村“三變”改革,堅持文明創建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激發廣大貧困群眾特別是“等靠要”“懶賴推”思想嚴重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為文明村鎮創建和貧困村退出提供有力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互助幸福院,“空巢”變“共巢”老人們樂融融

  近日,在子長縣余家坪鎮郝家川村的互助幸福院,儘是一副其樂融融的生活景象,老人們三五成群地或在廣場上鍛鍊身體、或圍坐在一起下棋打牌、或在屋裏看電視,一張張笑臉中洋溢著幸福和快樂。

  82歲的郝家川村村民郝萬富,老伴在10多年前就去世了,子女又都外出打工,自己成為留守老人,平時連個陪説話的人都沒有,更難為他的是做飯的問題,經常饅頭稀飯熱一頓、涼一頓地瞎湊合,好久都沒吃過一頓熱乎飯了。“現在好了,在這互助幸福院裏能和老夥伴們下棋‘拉話’,而且還有人專門給咱做熱乎飯菜,感覺真是特別舒心。”郝萬富説。

  2018年,郝家川村立足於“農村養老”這一民生問題,多方籌措資金20余萬元,將原村委9間平房進行改造,建成佔地1.5畝的互助幸福院,設置床位11張。幸福院裏還設有廚房、餐廳、電視娛樂室、圖書閱覽室、棋牌室、休息室等,村裏70周歲以上的留守和獨居老人可以到此免費享受就餐、休閒娛樂、日間休息、生活照料等服務。

  “目前,已有15位老人住進了郝家川村互助幸福院,不僅解決了老人的生活問題,還極大的豐富了他們的業餘生活,老人們在茶余飯後也能看看電視、讀讀報、下下棋、打打牌。”郝家川村支部書記郝風達説。

  據了解,為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和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子長縣不斷創新思路,積極探索“黨政主導、文明主推、社會參與、尊老互助”的養老模式,合理開發利用村委會閒置辦公室、閒置窯洞,建成郝家川村、新寨河村、寺灣村、廖公橋村14個互助幸福院,共入住老人275位。

  “互助幸福院的建立,有效解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問題,讓老人們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實現居家養老、互助度晚年。下一步,我們將在全縣範圍內建設更多農村互助幸福院,使其惠及更多老人。”子長縣文明辦主任折碧娥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