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神木銀豐陶瓷董事長劉銀娥: 企業發展應敢於求新求變

2018-10-11 18:03:0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郭克強):改革開放的40年裏,國內各地區涌現出一批能把握時代契機,爭做時代弄潮兒的創業者,如今年華流逝,當初艱難創業的開創者已經成為商市裏的大鱷或是領軍人物。在陜西神木,也有一批活躍市場經濟的弄潮兒,他們從改變自身生活開始,逐漸的成長為促進神木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且他們還將開拓前行,為神木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近日,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40年·40人 記錄特色陜西”採訪活動對話陜西省神木銀豐陶瓷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神木銀豐陶瓷”)董事長劉銀娥,了解作為一名創業者是如何緊跟時代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求新求變,以贏得企業長效發展之機。

  

  陜西省神木銀豐陶瓷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銀娥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 (攝影 羅赟鵬)

  劉銀娥出生在大饑荒的那個年代,時代的寒窮給她留下了深刻記憶,但也因貧窮造就了劉銀娥敢探索、不服輸的堅韌品性,而這種品性在其未來事業打拼中給予她強勁的動力支持。

  據劉銀娥介紹,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她從賣一根冰棍五分錢只賺一分開始,積少成多攢下自己創業的初始資金。“剛開始推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售賣冰棍就是想增加一點收入,貼補家用。早出晚歸,風裏來雨裏去的就這樣省下了一點閒錢。”劉銀娥説,之後她用這筆錢開辦百貨門市部,辦起了“水暖建材五金門市”,事業開始不斷的進步和擴大。

  劉銀娥的家鄉神木坐擁豐富的煤炭資源,在二十一世紀初期,隨著煤炭價格的一路上漲,一時間神木煤炭産業方興未艾,很多神木人享受到了煤炭經濟帶來的經濟增益。2008年神木煤炭年産量更是達到兩億噸,被稱為中國的“科威特”,邁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花式多樣的瓷磚展示 (攝影 羅赟鵬)

  而劉銀娥從八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紀初,經過十多年的打拼,逐漸熟悉了神木商業市場,也積累起足夠的資金支持自己對新的商業領域和經營方式發起探索。在2001年劉銀娥敏銳的嗅到市場風潮和機遇,大膽的將自己的資本投入到神木焦煤市場,在神木錦界地區辦起了焦化廠。為降低焦油成本,確保焦化廠的可持續發展,同年,她又決定投資辦煤礦,年産原煤6萬噸的青草界煤礦很快就辦起來了。

  憑著堅韌不拔、直面問題和困難的精神,劉銀娥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挑戰自己,相繼創辦煤炭公司、礦業公司,醫藥公司、棗業公司、文化傳媒公司等,劉銀娥已從一個普通的創業者成為了陜西銀潮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面對自己取得的成就,劉銀娥説:“起初就是想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面貌,但慢慢的發覺自己的業務和團隊在變大,也發覺自己打拼也不光只是為自己一個人、一家子的事情,而是要考慮到更多人謀生的問題。這些人的吃穿用度是我的一種負擔,也是一種責任,正因如此也就更加鞭策自己要把公司辦好、發展好。”

  2009年,在煤炭産業發展如日中天的時候,劉銀娥做了一個令別人訝異的決定,興辦陶瓷廠。她註冊資本3.5億元(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興建了陜西省神木銀豐陶瓷有限責任公司,這成為第一家入駐佛山·神木陶瓷工業園的陶瓷墻地磚生産企業。

  然而人們對劉銀娥做法的不理解在於當時中國陶瓷産業廠家、從業人員多,陶瓷廠區建設發展是“南重北輕、東大西小”,在人們看來在中國北方內陸神木建設陶瓷廠是沒有什麼優勢可言的。但是劉銀娥憑藉自己的實幹精明和對市場變化發展的靈敏嗅覺,堅定的做出投資陶瓷行業的決定,併為此付諸於行動。

  在進入2012年以後,隨著中國經濟的下行,煤炭價格大幅下跌,昔日的“黑金”風光不再,神木也隨之結束了“黃金10年”的發展期,進入了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時期,而劉銀娥當初的決定和行動就已經使自己搶先一步,為其公司開闢新的發展道路贏得了先機。為此,神木銀豐陶瓷成為神木首家入錦界工業園區建廠的非煤工業企業,也是陜北能源基地工業轉型升級、資源綜合利用的代表型企業。

  不僅如此,神木銀豐陶瓷回收並利用園區周邊煤礦採空區廢棄高嶺土資源,和園區蘭炭企業排空蘭炭尾氣作為燃料材料,實現園區資源的減量化和再利用,大大節省了原料及燃料成本。

  “該項目的實施,能夠就地消化大量高嶺土、煤矸石,不但能讓高嶺土、煤矸石變廢為寶,還能減少大量固定廢棄物的排放,有利於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劉銀娥説。

環境優美的瓷磚生産廠生活區 (攝影 羅赟鵬)

  據劉銀娥介紹,截至2015年6月,陶瓷墻地磚項目一條生産線已基本建成、配套籽煤乾餾制氣及輸氣管道項目已經建設完畢。預計2020年項目全部建成運行後,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4億元、上繳利稅2.6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800多個。屆時將成為西部最大的建築陶瓷生産基地,服務於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在壯大自己企業發展的同時,劉銀娥還帶領其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一如既往地服務於當地經濟發展,幫助和引導更多的人走上創業之路,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獻出自己的力量。據了解,多年來,劉銀娥為修復楊家城古遺址捐助20萬元;捐助禁毒協會20萬元;資助煤業協會公益事業10萬元;“雙百幫扶”捐助萬鎮、花石崖11村修路300萬元;保護文物,修繕古廟宇捐助580萬元;修建家鄉養老院資助200萬元;助學圓夢,資助大、中、小學生上學25萬元余;為“三大基金”捐款3000萬元,2017年“7.26子州、綏德救災”捐款捐物20萬元。累計捐助金額達四千多萬元。

  劉銀娥説:“人活著總得為自己和社會做點什麼,我是一個從貧困中走出的創業者,我深知家鄉的發展面貌,希望以我之力能為家鄉的變化發展錦上添一些花。”

  三十多年的創業史,使劉銀娥泛舟商海,遍嘗生活的酸甜苦辣,當初從貧窮家鄉走出,從只求自己生活變化到緊跟國家及地方産業發展政策,瞅準機遇,堅定決心,謀求企業發展,並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以科學管理為基礎,以提升團隊素質為根本,以安全為保障,以品質求企業生存,靠創新求企業發展,從而使劉銀娥能夠把握商機,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中,乘風破浪,一往直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