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硬科技提質“雙創” 打造高品質發展“尖點”

2018-10-16 16:41:55|來源:科技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幾隻機械臂聚攏在一起,正在專心致志地協力完成一項任務。它們不是在裝配汽車零件,而是在修補人體。在2018年全國雙創周北京會場,北京術銳技術有限公司展示的模組化多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吸引了眾多觀眾的圍觀,一個帶有數個孔的圓形透明罩代表人體;機械臂透過孔伸到罩內,縫補一顆代表手術部位的葡萄。

  同期,在成都主會場,中關村企業創業黑馬亮相“新生態加速構建展區”,並作為重點項目在核心展示區展示。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告訴記者,通過開展創業輔導培訓、創業大賽、創業社群、創業媒體等多種服務,創業黑馬已深度服務10000多家企業,黑馬企業累計融資超過4800筆,總融資額超過268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雙創”進入到2.0階段,很多創新成果與産業相結合,高品質創新創業項目不斷涌現,以硬科技為核心技術、軟科技為解決方案的創業日趨成熟。在近日舉行的北京會場啟動儀式上,中關村管委會發佈首批徵選出的27家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平臺。“最高每個平臺年度支持可達1000萬元,同時將配套提供相關投融資、上市輔導,以及項目對接和信息交流等各類活動。”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在發佈時表示。

  這些新的變化正是中關村“雙創”不斷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引領全國雙創蓬勃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實際行動。近年來,中關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品質科技供給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和品質提升,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新經濟新動能的成長勢頭不斷蓄積,高品質發展呈現良好勢頭。

  高起點佈局 原始創新能力不斷躍升

  2017年12月,北京市發佈《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個高精尖産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對“北京要發展什麼”給出了明確答案。

  翻開北京市的“科創地圖”,中關村“一區十六園”的佈局正引領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風向標。統計顯示,2018年1—7月示範區六大高新技術領域實現總收入23358.3億元,同比增長17.1%,佔示範區總收入的比重達81%。

  科益虹源自主研發的光刻用準分子鐳射器,具有短波長、高能量、高重頻等特性,是光刻機的核心部件,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進口替代;國聯萬眾自主研發的4G/5G氮化鎵(GaN)功放晶片,打破了5G射頻功率器件壟斷,實現全頻段覆蓋;京東聯合中國太平洋保險、大象慧雲,運用“智臻鏈”推出“區塊鏈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項目”……如果説“敢為天下先”是中關村與生俱來的氣質,那麼,不斷涌現的原始創新成果,讓這個“村”始終走在中國創新創業的前沿,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

  “我們自主研發的碼垛機器人及自動化集成系統,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一套生産線可替代20人,一年之內即可收回成本,目前已在食品加工行業投入使用。”北京賽佰特總經理王亭友告訴記者。

  “公司研製的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天眼系統’,擁有科幻片般強大的人臉識別能力,可在匹配到人臉的第一秒進行精確搜索,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公安系統幫助捕獲、控制嫌疑人員5000多人。”曠視科技Face++總裁付英波對記者説。

  事實上,中關村的“新”並非一味的求新求變、推倒重來,更多的是老樹發新枝。近年來,中關村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做大做強數字經濟,誕生了一批建立在傳統産業基礎之上的新業態新模式,在舊動能與新動能之間形成了良性互動。

  航天雲網平臺,以“雲製造”為核心,連接“互聯網”和“智慧智造”,為工業企業提供供需對接、信息共享以及産業鏈配套服務。上線3年來,平臺註冊企業超過170萬戶,分佈于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成交共計2100余億元;百度圖騰與熊掌號聯合發佈熊掌號“原創保護計劃”,百度圖騰將基於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熊掌號提供在線實時侵權監測、發起維權等系列服務……數據顯示,中關村現代服務業結構高端化、智慧化特徵明顯,對示範區總收入增長貢獻率達78.4%。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頭雁帶雁陣”“以尖點帶整體”,政府和市場相結合,是中關村推進高品質發展的一個重要方法。

  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投用以來,不斷吸引著人工智能、智慧製造、顛覆性新材料、前沿生物等領域的前沿技術企業和機構陸續入駐。“我們挑選出來的企業,要麼全球領先,引領産業發展,要麼替代進口或填補國內空白,造福社會百姓。”中關村前沿科技與産業服務聯盟聯合秘書長竇彥莉向記者介紹,該中心目前已入駐16家企業,儘管平均成立在3年左右,但總估值已達1500億元。

  根據規劃,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將用3—5年聚集100個左右前沿技術企業,打造全球領先的前沿技術創新生態。這也是中關村引領北京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的一步先手棋。

  新政策支撐 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

  “加大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改革力度,進一步發揮中關村改革‘試驗田’引領作用,積極爭取和系統推進新的改革試點。”今年7月份印發的《北京市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重要舉措的行動計劃》對中關村繼續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1+6”系列政策到“新四條”,從境外並購外匯管理到投貸聯動,從“中關村人才20條政策”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費用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中關村勇擔科技改革“先行先試”使命的思路越發清晰和自信。

  富龍康泰自主研發的1.1類抗腫瘤新藥FP-208獲批一類新藥臨床批件,標誌我國又一具有自主産權抗癌類新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研發的可定制石墨烯電子紋身,未來有望應用於運動、生物醫療等領域;墨雲科技研發的Vackbot“虛擬駭客機器人”可代替人工安全服務,緩解當前安全專業人才短缺問題……

  通過稅收、股權、分紅權以及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等激勵制度改革,讓科技人員有收益;通過引導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投資科技初創企業,讓中小企業有活力;通過從國外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回國創業,讓人才高度聚集……正是這些要素耦合在一起,才形成人才、技術、資本“新三駕馬車”,為中關村的創新發展“開足馬力”,形成了有利於創新創業的“雨林生態”。

  “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中關村管委會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和社會組織服務創新的專業化作用,著力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創業投資、科技服務、社會組織和新型科研機構發展,探索形成“小政府、大服務”的創新治理格局,以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提升整體效能。”翟立新對記者説。

  據統計,目前活躍在中關村的産業聯盟、協會等社會組織已達500余家,聚集各類創新創業主體近10萬餘家,覆蓋了中關村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繼企業、高校院所之後的中關村創新的第三極。

  創新創業生態是基礎,驅動人才並實現人才驅動是根本。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創新大賽上,來自中關村的“深思考”在400多個報名團隊中殺出重圍,摘得了“人機交互創新應用賽”的桂冠。作為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的技術引領者,其核心團隊由中科院自動化所、軟體所、計算所、微電子所等中科院院所、清華大學人工智能方向的科學家與領域業務專家組成。

  記者了解到,在中關村,知識創業、青年創業、連續創業逐步升級。49%的創業者曾是領軍企業高管或技術專家;科研人員、高校教師、醫生、大學生等高知創業成為主力軍。青年人才成為創業骨幹,80後佔比39%,90後佔比11%。連續創業持續增加,連續創業者佔比高達28%。

  “在創新政策方面,中關村支持企業創新的政策還將進一步改進完善。比如資本市場的核準制度、市場準入政策等對新經濟、創新型企業還不夠適應,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還有一些障礙,創業成本偏高等。”翟立新説。

  硬科技引領 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升級

  在“高品質發展”展區,還有一款手術機器人吸引著觀眾的目光。這臺手術機器人由北京柏惠維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通過掃描影像、計算機視覺、機器人控制等技術,幫助醫生實現神經外科手術的精準定位,定位精準度達到1毫米。

  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搜狗自主研發的多種人工智能産品在此次展覽中集中亮相,吸引不少觀眾駐足圍觀和體驗。搜狗語音交互中心負責人王硯峰告訴記者,目前,搜狗唇語識別技術在車載、智慧家居等特定場景準確率達到90%,而非特定人開放口語測試達60%以上。基於該技術的先進性,該唇語識別技術可應用於嘈雜環境、輔助殘障、身份識別、公共安全、軍工軍事等領域。

  在此次展覽中,曠視科技推出了世界開發者數量最多的人臉識別開放平臺Face++。該産品可以精確實現人流分析、軌跡跟蹤和行為分析等功能。“基於Face++開發的‘天眼系統’已在30多個省市公安系統幫助捕獲、控制嫌疑人員5000多人。該系統的展館解決方案可以精確實現刷臉入館、客流分析、人群熱點分析、VIP軌跡跟蹤和行為分析等功能。”付英波告訴記者。

  中關村高科技産業促進中心主任徐劍告訴記者,近年來,中關村示範區從基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創業為主的軟科技創業,逐步向硬科技創業與軟科技創業並行驅動轉變,硬科技突破+商業模式創新的解決方案式創業成為標配。

  一項技術如何完成到産品的“最後一公里”?中關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個1平方釐米的晶片,被嵌入到感測器之中,可感應10公里範圍內可燃氣體濃度的微小變化,在火災發生的最初期發出警報。

  “公司用4年自主研發物聯網底層技術,實現了從物聯網晶片、感測器、基站到雲端平臺完整的端到端的産品線,其在運作過程中斷電斷網都不受影響。”北京升哲科技創始人趙武陽告訴記者。

  像“升哲”一樣的前沿技術企業分佈在中關村各個創業孵化器內,他們手握“硬科技”,依託合理的商業模式,將相關技術快速投入市場,並形成持續創新的良性循環。

  今年5月3日,智慧晶片設計公司寒武紀科技正式對外發佈新款AI晶片,其合作夥伴曙光公司也同步推出搭載寒武紀雲端智慧晶片MLU100的伺服器産品系列“PHANERON”。

  作為寒武紀基礎研究團隊帶頭人的陳雲霽在代表創業者發言時倡議,“進入新時代,科研人員要做的不僅僅是填補國內的空白,也需要做一些引領性的工作”。

  “寒武紀”僅僅是中關村與中科院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諸多成果之一。近年來,中關村與中科院共建了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29家中科院實驗室掛牌為中關村開放實驗室,與中關村2000多家企業聯合承擔國家項目、共建企業技術中心、制定標準和委託合作研發項目數百項。

  “中關村的底色就是科學,以大學、科研院所為代表的科技人才高地奠定了中關村堅實的科學基礎,如今這種科學精神正在不斷地傳承併發揚光大。”翟立新説。

  實現指紋比對完全自動化的“新一代指紋識別技術”、可兼顧分子模擬精度與效率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平臺”……北京大數據研究院成立3年,收穫頗豐。

  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介紹,研究院通過“大學+民非+企業”體制創新、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運營模式創新,形成了多方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産業化的“北京模式”。

  “我們始終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宗旨,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最核心的任務。”翟立新説。

  深化放管服 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時代改革開放要為創新發展掃清道路。

  瞄準小微企業研發投入面臨的“痛點”和“堵點”。今年3月,中關村管委會出臺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費用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該政策將對成立時間在5年(含)以內、從業人員100人以下、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下的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按照上一年度研發費用支出額度給予一定比例或額度的補助,最高補助金額20萬元,政策支持的普惠性顯著增強。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翁啟文向記者透露,除了切實地給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補助外,中關村還將建立科技型小微企業庫,開展“前沿企業挖掘與支持工作”,探索優質項目發現機制,對創新企業後續的技術研發、融資、業務拓展等,提供信用背書和更多的服務,在中關村這片熱土上培育更多的未來“獨角獸”企業。

  地平線是一家致力於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完整開放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公司,其開發的面向智慧駕駛的征程1.0處理器具備同時對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車道線、交通標誌牌、紅綠燈等多類目標進行精準的實時檢測與識別處理能力。

  得知地平線公司在設計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人工智能晶片時,中關村管委會主動尋找測試場地,促使人工智能晶片很快完成道路測試,加速了晶片開發的進程。

  數據顯示:1—7月,中關村示範區新設立科技型企業19415戶,同比增長24.6%,佔全市新設立科技型企業總量的44.2%,平均每天新設立科技型企業92家。

  在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企業開展産學研合作的同時,中關村還致力於幫助他們搭建一些開放實驗室,包括産業創新的協同平臺。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科研機構在中關村相繼成立。這些新型科研機構雖然具體做法不一樣,但卻具備4個共同特徵:緊抓源頭,瞄準應用,打通鏈條,集聚要素,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成立以來累計啟動的134個科研項目中,在先進製造方面,研發的機器人感知技術,可自學習物體識別演算法,未來將引入工業機器人中;在環境與能源方面,利用二氧化碳的特性,從低溫熱源中提取熱量可用於用戶集中供熱。這些項目將在近年完成研發,進入産業化階段。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及社會資本的有機“黏合”,構成了中關村新型科研機構的創新融資機制,整合多方面的資源,加快了産業化項目的落地實施。

  剛剛遴選出的27家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平臺,聚焦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慧裝備、人工智能、積體電路、新材料等高精尖産業領域。中關村將依託專業技術平臺及孵化服務資源,為相關領域科技型創業項目和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概念驗證等配套條件,同時提供投融資、産業對接等多樣化的創業孵化服務。

  “中關村管委會未來將重點在平臺專業設備投入、高技能人才引進、專業化運營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進科技成果在中關村各分園轉化落地,推動中關村創新創業水準。”翟立新説。

  面向未來,作為“先行軍”,中關村不僅肩負著科技“單點突破”的重任,更肩負著打造高品質發展“尖點”的重任。

  翟立新表示,中關村將對標國際一流,從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當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主要載體、培育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産業集群4個方面推動打造中關村的“雙創”升級版。(記者 李建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