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名人”探秘西北大學博物館:穿越古今 探訪史前

2018-10-20 15:28: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佳):10月19日,參加第六季“2018絲路名人中國行”活動的土耳其、埃及、阿富汗、巴勒斯坦等國家的8位“絲路名人”走進西北大學博物館,感受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探索人類演化的奧秘。

  

  巴勒斯坦法官艾哈邁德·穆拉德(左)和阿富汗《亞洲之心》報社政治評論部負責人阿斯杜拉·瓦希迪觀看古長安城全景圖(攝影 沈衛)

  西北大學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標本5000余件,以多角度、多方式、多側面向公眾展示西北大學的教學、科研成果,將收藏保管、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功能進行有機結合。目前,博物館下設校史、地球、生物、歷史4個分館。“絲路名人”參觀了歷史館和地球館。

  

  土耳其《晨報》攝影記者薩費特·阿扎克駐足拍照(攝影 沈衛)

  歷史館的展品主要以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歷年發掘的西北地區出土文物為主,展現了陜西及西北地區史前文化發展與文明起源、周秦漢唐盛世文明風貌、中外各族文明交往及西北大學校園考古成果。

  西北大學師生們自己修復的陶器、出土于新疆的唐代面制點心、發掘于甘肅某墓地的陪葬品、“四神”瓦當……一件件“遺珠”為“絲路名人”展現了一幅古絲綢之路畫卷。“絲路名人”一邊聽講解,一邊駐足欣賞。

  

  “絲路名人”參觀西北大學博物館(攝影 沈衛)

  尤其在“汗赭”烙馬印和鎏金銅蠶前,“絲路名人”驚嘆于古代絲綢之路的悠長歷史和豐富文化。巴勒斯坦《中間人報》記者麗娜·法迪勒説:“在這裡,不僅能看到中國古代的歷史風貌,還感受到了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這趟行程非常值得。”

  據了解,“汗赭”烙馬印是專為汗血馬臀部烙印的鐵印。西元前138年,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的張騫曾到過大宛國,即現今的土庫曼斯坦,這裡是汗血寶馬的故鄉。而這件“汗赭”烙馬印正是有關汗血寶馬的直接證據。

  據講解員介紹,西北大學博物館收藏的鎏金銅蠶也十分罕見,它將蠶柔和的型體,圓潤飽滿、溫暖祥和的感覺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體現了中國人對蠶神生生不息的崇拜。

  離開歷史館,“絲路名人”走進地球館,地球館主要陳列秦嶺造山帶及其資源環境效應、寒武紀大爆發時期古生物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絲路名人”徜徉其中,仿佛在短短幾十分鐘內從5.3億年前穿越到了現代。

  

  埃及《廣播與電視》雜誌總編輯哈立德•哈奈菲與化石合影留念(攝影 沈衛)

  在黃河劍齒象、巨型山東龍、洛川大角鹿等古生物化石前,“絲路名人”不禁發出陣陣讚嘆,同時也感受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土耳其《晨報》攝影記者薩費特·阿扎克説:“通過此次參觀,我了解到保護陜西秦嶺對於改善生態環境有很大的價值,希望更多的人能認識到環境保護的意義,加入到保護秦嶺的行列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