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 一個城市的美麗嬗變

2018-10-25 09:55:59|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四十年前,這裡只是陜晉之交、黃河岸邊一座偏遠的小縣城。

  四十年來,這裡的人們銳意進取、勇毅篤行。

  四十年後,小城已經成長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之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韓城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改革創新高瞻遠矚

  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韓原大地,韓城農村開始建立農業生産責任制,逐步把土地分給農民,自主經營。這在當時,既是走在全省前列的率先之舉,更是帶動其他領域改革的破題之舉。隨後實施以産業化經營的第二步改革,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以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椒、果、菜、畜”四大主導産業基地初具規模。尤其是花椒産業,從1985年修訂提出的“百里雙千萬株花椒商品基地”,到2015年建成百里4000萬株大紅袍花椒生産基地和5000畝花椒芽菜生産基地、全市花椒年産量達2400萬公斤。如今,國家級花椒産業園區建成運營、花椒産業鏈條不斷延伸,歷經20餘年的積極探索和辛勤耕耘,花椒已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骨幹力量”。

  從工業發展來看,1984年撤縣設市之前,韓城的工業可謂基礎弱、底子薄。1993年省政府進行國有企業産權制度改革試點,通過改造、改組和産權拍賣等形式,促使以股份制、私營經濟為主體的民營工業企業迅速壯大,催生了一批發展迅速、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2000年以後,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工業企業躍升到新的快速發展階段,煤炭“黃金十年”持續釋放能源優勢,黑貓炭黑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陸續落戶韓城,逐步形成了以煤炭、電力、冶金、焦化、建材五大支柱産業的工業經濟格局,工業經濟的後來居上、厚積薄發,成為陜西乃至西北地區能源化工基地、西北最大的焦化工業生産基地、陜西最大的鋼鐵生産基地,也是韓城經濟領跑全省的“制勝法寶”。近年來,韓城以“建設五個韓城,實現五個領先”為目標,啟動實施“三年千億産業振興計劃”,加快推進工業和旅遊兩大突破,深入開展“五城聯創”、工業治污“雙百工程”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2014年韓城從“陜西十強”第六位躍升至2017年第一位。

  城鄉融合快步推進

  改革開放初期,上百家單位、部門全部擠在0.99平方公里的老城。1984年撤縣設市拉開序幕後,韓城確立“保護老城,建設新城”的思路。截至1989年,城市中心區面積達到2.99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間,堅持把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城鄉發展的目標,中心城區由12平方公里拉大到2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64.5%。2013年,省上提出在韓城市試點設立省內計劃單列市。韓城按照“北林、南擴、西拓、東靠”的城市發展思路,累計投資30多億元,強化“六縱十三橫”的城市路網,成立高新區、經開區、黃河新區、龍亭新區等新區,將城市框架拉大到如今的50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區常住人口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萬餘人增加到現在的近20萬人。

  社會保障穩步前行

  1986年韓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開始實施,1999年8月6日,韓城成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職工醫保制度開始實行。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建立,覆蓋面也從城鎮擴展至農村,2004年韓城市新型合作醫療推行,2009年韓城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推行。今年上半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待遇標準達到149元,實現七連升,養老保險待遇支付能力和領取水準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近幾年,西安交大基礎教育園區等11所新建學校集中開學、交大一附院的建立以及醫聯體醫管中心的成立,農民工工資治欠保支工作,“一站式”醫療救助政策實施,無不成為有口皆碑的大實事;城鄉低保擴面提標,救助標準不斷提高。

  今年底即將投入運營的社會福利園,將分別建設社會福利綜合服務區、醫療護理區、健康養老産業綜合服務街區和候鳥式養老公寓四個板塊,將逐步實現“社會保障體系領先、社會救助體系領先、社會福利體系領先、養老事業發展領先、健康産業發展領先”的民生發展目標,譜寫更多普惠民生發展的新篇章。而早在2015年啟動的農村幸福院建設項目,至今共實施農村幸福院項目159個,有效解決了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將推動韓城養老服務能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集中供熱和鎮村氣化工程則讓群眾更加暖心。自2015年城區實施集中供熱至今,實際供熱面積已達400萬平方米,基本實現主城區全覆蓋。與此同時,去年3月開始實施的鎮村氣化工程,截至目前已安裝2.4萬戶,惠及10萬農村人口,真正做到了暖身更暖心,也成為生態宜居韓城創建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近年來,韓城把生態立市、綠色崛起作為發展戰略,積極探索渭北工業城市環境治理方式,大力實施“綠”變韓城工程,用“大綠、大水、大美”治環境、改形象,寧要清新的空氣,不要污染的GDP。大力實施農村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優化“五化”工程,投資30億元建成了10萬畝“北林”工程和33公里道路沿線花園式景觀長廊,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生態鎮村和環境整治示範村,農村環境整治經驗在全省推廣。強力推進鐵腕治霾“1+8”行動和20項專項整治,投資234億元實施生態環保項目107個,關閉28家污染企業和20家採石場,全面取締黃標車和城區燃煤鍋爐,剷除了盤踞龍門地區幾十年的面源污染,實現了鎮辦污水處理、垃圾填埋和平原鎮村“氣化”全覆蓋。規劃實施總投資100億元的“引黃入城濟澽”百里水系建設和總面積1.5萬畝的10個生態湖項目,澽河生態治理工程、司馬湖、南湖、東湖公園建成開放,北海公園持續推進,形成“百里水系、萬畝水面”的生態畫卷。積極治理大氣污染,拆改燃煤鍋爐,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6家焦化企業全部完成煙氣脫硫設施建設,151輛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投入運營,300輛計程車全部改用燃氣。加快治理廢水污染,建成工業廢水處理設施16座,城鎮生態污水處理廠7個,並建成黨家村等11個鄉村旅遊示範點污水處理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5.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3平方米。歷經3年努力,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楊旺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