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山臭水溝到宜賞宜居 西安浐灞生態區變遷換新顏

2018-11-26 17:45: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西安浐灞生態區景色(供圖 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現在我們村有好多老人都在説,讓我再多活兩年,把這美景再看一看。” 家住西安浐灞生態區(以下簡稱“浐灞”)的72歲老人楊雲龍提起西安浐灞生態區讚不絕口。

  如今的浐灞水清、岸綠環境好,宜居又宜業。可對於不少老西安人來説,曾經的浐灞卻完全不似現在的這番模樣。十多年前,這裡一直算是西安郊區的偏遠地帶,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産生了大量的工廠污水和生活垃圾,源源不斷地排放到了浐河和灞河,“垃圾多”“污水多”“水質差”在當時幾乎是這裡的代名詞。

  “浐灞這些年的變化真的是太大了,遠的不説,就説説家門口的桃花潭,以前這裡哪有這麼美啊,當時説它是垃圾遍地的臭水溝都一點不為過。”提起浐灞這些年的變化,家住桃花潭公園附近的劉阿姨不禁感慨道,“我算是浐灞的老住戶了,從之前的沒人願意來,到現在更多的人願意來咱們這兒旅遊、生活,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

  位於浐河上的西安桃花潭公園是浐灞對浐河綜合治理的亮點工程,利用了河流水域營造大型水面景觀。近年來對於桃花潭的治理,浐灞一直在不斷的完善。針對桃花潭河道污泥特性,浐灞堅持初期合理人工干預,最終實現可持續生態化治理的理念。在治理過程中,減少人工干預措施,以期達到重建生態系統,保證長期穩定的生態平衡的目標,從而恢復河道自凈能力。

  目前實施試驗工程已經完成,河道底泥性狀改善效果基本達到預期,去除率達69%,河道底泥有機物含量的大幅降低可有效消減異味,目前底泥生物原位處理正在逐步擴大應用範圍。

  作為全國首個以生態命名的開發區,2004年以來,浐灞按照“讓河流休養生息,讓生態流入城市”的柔性治水理念,經過一系列的整治工程,浐灞的面貌有了巨大的變化,沙坑遍地、污水橫流的河灘地變成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廊道。

  通過綜合治理,浐灞已經變成了一座綠色新城,這裡成了西安市民親水休閒、觀光賞景的後花園。未來,浐灞生態區將繼續把水環境治理做為浐灞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頭戲,描繪出浐灞藍天碧水的治水畫卷。(供稿 西安浐灞生態區 編輯 王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