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臨潼實踐”——西安市臨潼區聚力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18-12-11 14:08:05|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12月1日,經市級抽查復核,西安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批復同意臨潼區2018年度19個貧困村脫貧退出,801戶在冊貧困戶2190人達到脫貧標準。至此,臨潼區完成年初既定的脫貧目標任務。

  “國家政策好、幫扶幹部好,我們沒想到的,扶貧幹部都替我們想到了,住新房沒花一分錢。現在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日子越過越紅火。”12月4日,在臨潼區脫貧成效“大回訪”工作組開展回訪工作中,臨潼區穆寨街道辦東嶽村易地扶貧搬遷戶楊革水豎起大拇指,為扶貧工作點讚。

  楊革水的點讚是對臨潼區脫貧攻堅成效的有力注解。

  提前1年完成“兩房”建設任務;提前2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社會扶貧工作受到省扶貧辦肯定;扶志扶智做法得到省委宣傳部認可……一項項脫貧工作亮點,匯成了臨潼區脫貧攻堅戰的“生動答卷”。

  黨建引領

  鍛造“扶貧鐵軍”

  臨潼區是西安市東大門,總人口71.72萬人,共有226個行政村。截至2017年年底,臨潼區有省定貧困村19個、在冊貧困戶1911戶3687人,主要分佈在仁宗、穆寨、小金3個山區街道辦。按貧困戶類型分為:一般貧困戶338戶1015人,低保貧困戶571戶1599人,五保貧困戶1002戶1073人,分別佔貧困人口的27.5%、43.4%、29.1%。

  “作風硬、脫貧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員幹部,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臨潼區委書記龐阿平説,“能否抓實抓好脫貧攻堅工作,檢驗的是臨潼區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鐵軍作風。雖然臨潼區脫貧基數不大,但我們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黨建引領、高點站位,盡銳出戰,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

  21個扶貧專項工作組、38支駐村幫扶工作隊、106名駐村工作隊員全部下沉一線;1911名優秀幹部“一對一”幫扶1911戶貧困戶;駐村工作隊隊員們全年駐村時間超過300天……

  去年以來,臨潼區構建起黨委和政府主導、部門參與、資源強力整合、資金多元投入的“大扶貧”工作格局,脫貧攻堅徹底從“扶貧辦”一個部門的事,提升到全區各級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的大事。

  西安市人大常委會派駐穆寨街道辦東嶽村第一書記楊凱就是其中一例。

  去年7月的一天,由於連陰雨,楊凱十分牽掛住在村裏危房的貧困戶周縣民,於是他連夜冒雨趕到周縣民家,準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方。不料返回途中車輛拋錨,楊凱就和駐村幹部下車,硬是把車推著走,全然不顧路邊就是50多米懸崖的危險。事後,周縣民把楊凱請到家中為其披紅挂彩放鞭炮,用自己傳統樸素的方式表達了感激之情。

  在臨潼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像楊凱這樣的幹部比比皆是。

  去年以來,臨潼區注重用好“四支隊伍”力量,鍛造扶貧鐵軍,尤其在今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注重把致富帶頭人和高學歷人才吸納進來,貧困村“兩委”成員中致富帶頭人37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6人。

  臨潼區扶貧辦還通過出臺《臨潼區幹部駐村聯戶幫扶管理辦法》,對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在崗、履職情況進行規範;實施業務培訓13場4228人次,讓扶貧幹部真正懂扶貧、會幫扶;各級領導走訪慰問扶貧幹部,為他們進行思想疏導、加油鼓勁,激發他們紮根貧困地區幹事創業的熱情。

  五大産業

  加快脫貧步伐

  “我家10畝地,過去全部種小麥,每畝收入不到300元。這幾年,駐村幹部讓我發展産業,收入一年比一年多。”談起扶貧産業給貧困戶帶來的變化,正在陜西華曦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王灣村苗木基地裏幹活的貧困戶鄭忠龍,掰著手指頭算起了一年的收入賬:“2016年種植核桃樹4畝,今年年初已經挂果,明年就有收成了;2017年栽植的2畝常夏石竹長勢較好,去年拿到産業獎補資金1萬元,我把這些錢入股到合作社,今年分紅800元,取回本金2500元;在基地長期務工,1年工資1.8萬元;兒子在村上當保潔員1年收入6000元;前不久光伏扶貧又給我分紅535元,加上我和老伴的養老保險等,算下來今年一家5口人的總收入將超過4萬元。”

  鄭忠龍今年64歲,是穆寨街道辦王灣村的在冊貧困戶,雖然視力殘疾,但他是遠近聞名的勤快人,過去日子過得還湊合。2014年,鄭忠龍的兒子鄭新鋒患上尿毒症後,讓這個家庭變得一貧如洗。駐村幹部得知後,不僅自發捐助,而且幫他家爭取到了健康扶貧相關補貼等,切實解決了他家的“看病難”問題。同時,在村幹部幫扶下,鄭忠龍還有産業、務工和分紅收入,對未來生活,鄭忠龍充滿希望。

  在臨潼區,像鄭忠龍一樣通過多渠道實現增收的不是個例。

  小金街道辦小金村的農戶有種植核桃、石榴的傳統,過去因信息閉塞,只能低於市場價售賣。

  “自從建了電子商務服務站,村裏的土特産好賣多了。”小金村村民李華華説,去年她在政府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持下,在小金村開辦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並依託“小金街道辦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平臺,銷售石榴、核桃等家鄉特色農産品,累計為村民銷售核桃5.6萬公斤,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她還與30戶貧困戶簽訂了供銷合同,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回收土雞蛋。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臨潼區政府的政策支持。

  “這兩年,臨潼區拿出獎補資金鼓勵農村青年黨員和企業創建電商平臺,電商産業快速發展。今年前3季度,臨潼區網上零售額突破1.6億元,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400多人。”臨潼區區長王浩説,“截至目前,臨潼區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投入4239.69萬元,按村規劃、因戶施策,大力發展特色産業,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電商+貧困戶’‘園區+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把貧困戶嵌入産業鏈。全區培育新型經營主體8家,培育扶貧産業增收示範戶73戶,輻射帶動613戶貧困戶增收;培育形成石榴、花椒、苗木花卉、鄉村旅遊、電子商務5大扶貧産業,實現了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産業全覆蓋,增強了貧困戶的‘造血’能力,加快了貧困戶脫貧步伐。”

  “確保到2020年有勞動能力且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每戶至少1人穩定就業。”這是全省脫貧攻堅的總體要求之一,今年,臨潼區已經達到要求。據統計,截至目前,臨潼區建成社區工廠1家,就業扶貧基地2個,認定創業孵化基地4家,認定“創業擔保貸款信用鄉村”1個,累計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5139人。

  “兩房”建設

  實現貧困戶“安居夢”

  12月4日,在穆寨街道辦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新房,白色柵欄圍住的小庭院裏白墻紅瓦、綠樹遍佈。

  楊革水是今年2月27日搬遷到這裡的。進入他家,只見煤氣灶、沙發、床、桌椅、衣櫃等一應俱全,屋內墻面潔白、貼著瓷磚的地板光亮如新。

  “這些傢具和生活用品都是社會各界捐贈的,住進這麼好的房子,我沒掏一分錢,拎包入住,這是我這輩子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回憶起當時的搬家情節,楊革水至今興奮不已。

  過去,楊革水和家人一直生活在父母留下的3間土坯房中,年久失修變成危房,屋內屋外一個樣,遇到暴雨天氣,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出門一身泥、進門一身灰。2017年11月,臨潼區委宣傳部、區扶貧辦聯合發起眾籌活動,動員和號召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以實物認籌方式,幫助268戶貧困戶解決“有新家、無新傢具”問題。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張桌子,簡單卻暖心。楊革水是受惠者之一。

  楊革水能拎包入住搬新家,得益於臨潼區的“兩房”建設工程。臨潼區累計投入3000余萬元,建成3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迅速完善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提前1年完成搬遷任務。

  在危房改造過程中,臨潼區堅持高品質、高標準,區政府自籌資金,將危房改造補助標準提高到每戶5萬元,推行“工作安排部署到位、政策入戶宣傳到位、工匠逐個培訓到位、內部分工督辦到位、領導一線指導到位、監理現場檢查到位”的“六到位”工作模式。原計劃兩年完成的430戶危房改造任務,現在提前1年完成了,貧困戶的“美居夢”實現了。

  志智雙扶

  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從因病致貧,到通過養雞、種植花椒等途徑逐步走上脫貧致富道路,再到伸出援手幫助身邊的貧困戶脫貧,小金村貧困戶趙紅儒自己動手勤勞致富的故事,自被編排成《山鄉巨變》勵志微戲劇於今年7月搬上舞臺後,不論是在哪演出,都能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山鄉巨變》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故事,把貧困戶這種自立自強的典型事跡宣傳出來,激勵了更多貧困戶自主脫貧的意識。”區扶貧辦主任劉軍鵬説,“過去貧困戶‘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現象,在臨潼區也存在,現在我們創新推行‘一二三四扶志扶智工作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感化人、鼓舞人、激勵人,一下子把‘懶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臨潼區的“一二三四扶志扶智工作法”即:成立一支文藝小分隊;創作《情係百姓心向黨》《最美家園》兩首脫貧攻堅歌;製作以貧困戶毛春華(勵志典型)、駐村工作隊隊長田曉行(幫扶典型)、貧困戶楊立志(脫貧典型)為原型的3部脫貧攻堅微視頻;編排《山鄉巨變》《黑娃脫貧》等4部勵志微戲劇。通過將其搬上鄉村大舞臺、深入貧困村宣講等形式,凝聚艱苦奮鬥、向善向好的脫貧攻堅正能量。

  今年7月12日,臨潼區又開展了以“扶志扶智”為主題的微視頻、微戲劇、微歌曲、微公益、微訪談“5V”分享會。分享會上,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扶貧故事,感染了在場的53家愛心企業和103位愛心人士,現場捐款總計14122元。臨潼區這一做法,也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肯定與讚賞。

  一石激起千層浪。臨潼區依託“一二三四扶志扶智工作法”,還開展了以“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為主題的攝影巡展、文藝下鄉、道德講堂、道德評議、貧困戶紅黑榜評議等活動,相關主題活動累計受教育群眾人數達1.2萬人次。全區58個“扶貧愛心超市”運行良好,群眾通過勞動獲得積分兌換物品,貧困戶內生動力持續激發。

  “互聯網+社會扶貧”

  蹚出脫貧新路子

  今年10月17日,西安市在臨潼區大唐華清城舉辦“互聯網+社會扶貧”推廣活動。

  活動現場,人山人海。扶貧故事展、扶貧成果攝影展、扶貧特色農産品展等感染著現場每位群眾,他們紛紛通過“中國社會扶貧網APP”向貧困戶捐款。這只是臨潼區深入推進“互聯網+社會扶貧”模式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臨潼區大力推廣使用“中國社會扶貧網APP”,截至目前,全區貧困戶註冊率100%,愛心人士累計用戶註冊8萬餘人,愛心物品發佈941起,對接成功785起,成功率83.4%,此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臨潼區,社會幫扶的力量不限於此。

  穆寨街道辦門岩村,地處臨潼區最南邊,交通不便,村裏的2000多畝山地因為缺水和農民過多使用化肥、農藥,造成土地板結,農産品産量和品質下降。

  2017年,西安真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結對幫扶門岩村,讓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公司在門岩村選擇100畝試驗田進行土壤改良、打灌溉井,利用微噴技術解決灌溉問題,選擇適合當地的番茄、黃瓜和大豆等農作物,引導農戶無公害種植,並修建機耕路,建設豆腐加工廠,增加大豆的産品附加值;同時,利用周邊的荒山,養殖土雞2萬隻,培育形成多個“門岩特色品牌”,這些農産品全部通過餐飲渠道高價銷往西安各大酒店,為全村農戶累計增收50多萬元。

  據了解,在臨潼區,像這樣的企業共有19家,他們在全區開展的“一企幫一村”社會扶貧行動中,累計幫扶帶動522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記者程偉見習記者鄔正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