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殘聯:爭取讓每位殘疾人享有康復服務

2018-12-20 13:06:10|來源:陜西傳媒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爭取讓每位殘疾人享有康復服務

  ——陜西殘疾人精準康復工作綜述

  冬日寒意漸濃,但寇相武喜歡在午後坐著輪椅,來到村口同老夥計們拉家常。今年61歲的寇相武是禮泉縣史德鎮雪三村村民。2002年他外出打工不慎從高空墜落,導致高位截癱。2018年4月,得益於省殘聯實施的精準康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寇相武身上反復發作的褥瘡終於被治好了,同時他也能夠借助輪椅外出了。

  寇相武生活的變化是我省殘疾人精準康復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相紅霞介紹,截至2018年12月,全省建立服務到村的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總計14089個,開通工作賬號25228個,累計為71.39萬名殘疾人建立了康復檔案,篩查評估34.1萬人,與33.5萬人完成簽約,24.56萬名有需求的殘疾人享受到了家庭醫生提供的基本康復服務。

  優化頂層設計 規範精準康復

  2018年年初以來,省殘聯在各地市調研中發現,全省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少、規模小,康復人才缺口大,社區康復和家庭康復工作無法滿足殘疾人需求。同時縣級以下殘聯對精準康復服務工作實施的方法步驟、主要內容、關鍵環節、基本流程等了解不夠。

  省殘聯針對這些問題,認真研究後,提出了“納入公共衛生服務,依託家庭醫生團隊,統一設計‘模板’,積極穩妥推進”的工作思路,形成相對統一的“模板”,經試點完善後全面推開。

  《陜西省殘疾人精準康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錄》隨即出臺,把應當由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提供的康復服務內容,按照社區康復和家庭康復指導的服務定位,依照殘疾類別明確細化為79項服務內容,解決了家庭醫生簽約團隊不知道服務什麼、無法界定培訓內容等問題,同時也有效防止了因精準康復簽約服務項目不具體,而導致的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代替精準康復服務的問題;通過對行政流程、簽約服務流程和篩查工作流程的優化,有效地解決了縣級及以下殘聯“沒幹過”“不會幹”的問題。

  2018年9月28日,《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經省政府第十三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實施意見》從10月1日起全面實施,要求各地對符合條件的0歲至6歲(含6周歲)視力、聽力、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實施救助,明確了救助內容和標準。自此,我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有了制度保障。

  創新工作模式 推行“互聯網+康復服務”

  針對簽約服務過程中工作量大、需要填寫的表冊多等問題,我省推行“互聯網+康復服務”工作模式,研發了“精準康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手機APP服務助手”,工作中的基本信息採集、篩查評估轉介、選擇服務項目、簽訂服務協議、填寫服務記錄、上傳服務情況、服務對象評價等均可在手機上操作,實現了對康復檔案和服務團隊的電子信息化管理。同時,在系統中嵌入了服務目錄操作指南,方便家庭醫生隨時調用,下一步還可實現在線諮詢和遠程指導。

  目前,全省工作進展情況良好,所有縣區全面啟動了精準康復簽約服務工作。101個縣區出臺了精準康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方案。

  強化服務職能 著力提高各級康復機構水準

  2017年11月,省康復醫院牽頭,省、市、縣、鄉130余家醫療機構、康復服務機構共同參與,成立了陜西省康復醫療集團,邀請國際康復專家,舉辦康復專業培訓班和學術研討會,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類醫療康復機構的服務水準。

  2018年3月至5月,省殘聯組織抽調康複學科專家30多人,組建了全省精準康復服務工作巡講團,舉辦省級精準康復服務師資研討班2期;依據工作方案和服務目錄,編寫了統一培訓教材,並進行反復試講;分期、分批在全省10個地市和12個試點縣、區舉辦“全省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培訓班”24期,為各市、縣培訓基層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和康復服務人才4000余人。

  在抓好省級培訓的同時,省殘聯要求各縣、區全面開展精準康復服務培訓。目前,全省超過80%的縣、區已完成培訓。

  2018年,省殘聯爭取省財政專項資金2600萬元,按持證殘疾人人均20元的標準,對精準康復簽約服務進行資金補助;投資1400萬元為4個縣級康復中心、210個鄉鎮衛生院、1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60個村衛生室配備了康復器材。

  今後五年,我省將按照省殘聯第七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的要求,在實現“到2020年,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享受基本康復服務比例達到80%”的目標基礎上,爭取早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馬磊 童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