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延安:沐浴著新時代的文化“陽光”

2018-12-20 13:08:03|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日前,在有著“中國最美新華書店”之譽的延安中國紅色書店內,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位書店的“常客”,只見這位雷女士與女兒正在“競賽”讀書。她們早已將這座位於延安老城區中心地段,集閱讀、休閒、兒童娛樂、文創産品展示于一體的文化綜合體當成了每週末文化休閒的必到之處。“我們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組織指導群眾開展各類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活動,鞏固文化陣地,讓廣大群眾品味美好生活。”陜西省延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樹棟説。

  如今,行走于延安各地,文化之光照耀城鄉,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廣場上,歌聲激蕩,舞步翩躚;延安大劇院裏,各類文化演出有聲有色;農家書屋裏,求知若渴的身影成為新農村最美的風景……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動不僅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提高了群眾的綜合素質,營造了和諧的社會氛圍,也為延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

  補齊短板

  強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雖然一些基層農家書屋、文化活動中心、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等基本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較為完善,但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的群眾並不多……”延安市文廣新局在針對基層文化基礎設施的調研中發現,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的高低與眾多因素有關,其中核心點在於有沒有站在群眾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群眾用起來方不方便、吸不吸引人等。

  對此,延安從硬體設施建設和軟體管理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著力推動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讓場館設施佈局更為合理;另一方面,著重凸顯文化陣地的服務性。“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尤為重要,尤其是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是當地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延安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安世平表示,延安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著力加強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規劃和指導,從而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發展。

  近年來,延安市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延伸公共文化服務手臂、創新服務手段,不斷強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累計投入超過13億元建設完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成農家書屋3396個,全市13個縣區圖書館、114個鄉鎮(街道)綜合文體中心、1921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立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

  持續投入

  文化碩果普惠百姓

  “市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用於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列支180萬元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列支100萬元用於十大主題文化廣場基本維護及活動開展,列支200余萬元用於‘延安過大年’‘陜北民歌大舞臺’等品牌文化活動……”安世平表示。

  自2014年以來,延安每年購買公共文化惠民演出活動1000多場,服務群眾、服務基層,集中推出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和優秀作品。延安堅持“均衡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理念,全市公共文化機構以殘障人士、農民工等特殊人群保障為重點,大力實施“送文化下鄉”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如今,每年市縣兩級政府購買“送文化下鄉”公共演出2300多場,農村電影放映2000場,基本實現每個鄉鎮2場、每個村1場的目標,受益群眾達到300多萬人次。

  除堅持政府投入為主,管好用好中央財政的項目專項資金和配套資金、加大地方財政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外,延安鼓勵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公共文化事業,參與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據介紹,一些有條件的縣、鄉、村已經探索通過市場化運作舉辦文藝活動,通過村企共建、城鄉共建等方式,為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正常運行提供資金保障和支持。志丹縣雙河鎮墩梁村村支書高亞遼感慨地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農民一年四季忙於弄吃的、弄穿的。現在日子好過了,我們渴求文化。這不,近幾年村上也建成了文化廣場,村部騰出房子給我們配備了圖書室、活動室,還送來了音響、秧歌服。”

  借助品牌

  文化精品與群眾良性互動

  文化發展既要大眾化,又要精品化,才能助推發展、體現繁榮。依託延安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資源,大力扶持、鼓勵創作,全市公共文化精品項目不斷涌現,文化品牌打造得有聲有色。據悉,近3年,延安市累計創作大戲10余部、小戲(小品)70余部、歌曲350余首、舞蹈和曲藝節目300多個,80%的優秀作品已正式搬上舞臺與觀眾見面,並贏得好評。

  “‘延安過大年’‘陜北民歌大舞臺’、文化下鄉等群眾文化活動已成為延安的文化品牌。”延安市文廣新局公共文化科科長尚鵬浩介紹,截至目前,延安已成功舉辦了35屆“延安過大年”春節系列文化活動,舉辦了6屆全市“小戲調演”、6屆城區校園文藝會演、4屆社區文化節、3屆農民藝術節、3屆陜北道情大賽、2屆民間藝術大賽,借助文化品牌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群眾的精品意識和參與意識不斷增強,並形成良性互動,越來越多的群眾文藝精品從此誕生。

  “延安人文資源獨具特色,黃河文化和黃土風情文化馳名中外,陜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紙等民間藝術久負盛名,也是豐富群眾生活、調動群眾熱情的抓手和紐帶。”楊樹棟介紹,延安正高舉“興文化”的大旗,不斷挖掘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文化資源,讓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並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