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 陜西工業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器

2018-12-20 13:07:52|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智慧製造 陜西工業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器

  法士特智慧生産線。 本報通訊員 劉躍峰攝

  當前,智慧製造已成為全球産業發展和變革的重要趨勢,也是各國發展先進製造業競相爭奪的制高點。我省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向中後期過渡階段,要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必須以智慧製造為抓手和動力,準確把握智慧製造的發展方向,使智慧製造産業成為我省工業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器。

  陜西省智慧製造産業培育成效斐然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發展智慧製造作為深入落實製造強國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立足本省優勢,加大推進力度,一批智慧製造示範企業和智慧工廠、數字車間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智慧製造基礎裝備和關鍵技術不斷實現新突破。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4家企業獲得國家智慧製造試點示範,24個項目獲得國家智慧製造專項支持,立項數量居全國前列。工信部在陜西召開了“全國裝備製造業智慧製造現場經驗交流會”,充分肯定了我省智慧製造推進工作。

  對於目前我省智慧製造的現狀,省工信廳廳長張宗科介紹,當前,我省智慧製造在3個方面表現突出:一是企業在智慧改造方面成效突出。部分大中型企業率先加快生産線數字化和智慧化改造,著力推進基於精益管理的智慧製造工程,大幅度提升生産過程和産品的智慧化水準。特別是14個重點領域通過實施智慧化改造,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慧化水準進一步提高,生産經營績效取得了明顯提升和改善。

  二是産品智慧化升級趨勢明顯。依託國家重點工程和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我省製造業正在向“數字一代”“智慧一代”升級,一批國家急需、長期依賴進口、受制于國外的智慧製造技術裝備實現突破。如秦川機床研製發展圓錐磨齒機打破了國外對大型船舶用主驅動齒輪加工裝備的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

  三是服務型製造助力製造業不斷提質增效。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及智慧化技術的不斷運用,服務型製造已經成為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新趨勢。製造企業的盈利模式,正逐步從主機産品的一次性銷售,向設備成套、工程總包、工業服務及設施運營等綜合性智慧化服務方向發展。陜鼓集團就是國內最早從傳統製造型企業向服務型製造成功轉型的企業,通過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系統服務,産品附加值和利潤大幅提高。同時,他們開發的能源互聯島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多能互補梯級利用,將可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能效利用耦合集成,實現了能源利用效率高,環境負面影響小,能源結構優化和經濟效益好的疊加優勢。

  智慧智造助力我省轉變工業增長方式

  為了加快推進智慧製造産業發展,根據國家智慧製造發展整體規劃,我省先後制定了《陜西省智慧製造工程實施方案》《陜西省機器人産業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成立了高端裝備與智慧製造産業研究院、智慧製造專家諮詢委員會等機構和組織,開展了省級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工作,形成了一批智慧製造典型企業,認定了一批智慧製造第三方服務機構。智慧製造正在成為我省轉變工業增長方式,重塑工業增長動力,建設製造強省,實現追趕超越的重要抓手。

  張宗科告訴記者,智慧製造是基於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産、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産方式。通過分析發達國家與先進省、市的經驗,我省智慧製造産業推進要從大力發展智慧製造技術裝備、夯實智慧製造基礎、創新智慧服務等方面通盤考慮、分類施策,系統推動。

  當前,發展智慧製造必須著力發展智慧製造技術裝備。智慧製造裝備産業的核心能力主要體現在基礎裝備上,智慧製造技術裝備是信息技術和智慧技術應用的重要載體,是智慧製造的工作母機,也是提升智慧製造産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我省在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智慧製造技術裝備方面有了一定基礎,部分産品走在了全國前列。如秦川集團承擔了國家高檔數控機床重大專項課題16個,獲得國家專項資金7億元,省內配套資金3億元,其研製的數控磨齒機、螺桿磨床居國內行業領先水準,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寶雞機床在全國通用數控機床領域優勢明顯,漢江機床、漢江工具在滾珠絲杠、高速高效複雜刀具行業有一定的知名度,産品特色突出。

  張宗科説,眼下,我省要重點將承擔的國家重大專項課題研究成果産業化,抓好總投資27億元的秦川集團中高檔數控機床研發生産基地、寶雞機床整體搬遷改造、漢江機床滾珠絲杠等11個項目建設,提升産業規模,加快産品的升級換代,提升機床可靠性和精度,打造整機結構合理、核心功能部件自主配套能力強的産業體系,力爭將我省建成全國重要的數控機床研發生産基地,帶動製造業和智慧製造産業躍升發展。

  在機器人領域,尤其是工業機器人方面,我省研製生産力量相對薄弱,缺少主機生産企業,産業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帶動作用不強。但在科技成果、機器人減速器等方面還有一些特色。如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理工大設立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機構,科技實力和研發水準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渭河工模具、秦川集團、微電機研究所等企業研製的機器人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如何發展機器人産業,是我省面臨的重要課題。首先,要創新商業模式,主動給企業創造市場。比如説通過讓六院十六所牽頭,使用秦川集團和渭河工模具的減速器和伺服電機,對省內企業生産線進行智慧化改造,既創造了市場,提升了十六所機器人整機的集成能力和生産規模,又帶動了秦川、渭河等關鍵零部件的生産應用。其次,加快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理工大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主動牽線搭橋,讓優秀的中小企業積極承接他們的科技成果,加快推動特種機器人和康復護理、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産業的發展。同時,加快秦川集團、渭河工模具機器人減速器智慧製造專項建設,進一步提升産業規模。再次,全省各市(區)加快佈局機器人産業園,加強軟硬體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省內外機器人企業來園區建廠,形成我省機器人産業聚集發展的新態勢。

  在3D列印領域,增材製造技術與傳統製造技術的融合發展將對製造業産生深遠影響,已成為工業4.0的重要標誌,是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的必經途徑。我省增材製造産業發展基礎良好,西安交大、西工大科教優勢明顯,近700項專利數居全國第一,培育形成了西安恒通、西安鉑力特、西安賽隆、西安光機所等一批增材製造設備生産、材料製備、産品加工及技術服務的專業化企業,應用領域涵蓋航空航天、汽車、軍工、模具等諸多領域。但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江蘇、天津、北京、深圳等省市在增材製造産業的發展方面,勢頭也都非常迅猛,我省如果再不努力,就會丟掉這塊優勢。所以,一定要有憂患意識,搶先佈局,加快發展,充分發揮西安增材製造國家創新中心的技術引領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全力推進西安鉑力特産業基地、西安塞隆電子束設備等重點項目建設,重點加快渭南高新區增材製造産業園、西安高新區增材製造産業園、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增材製造産業園的建設,儘快形成産業聚集效應。

  在關鍵智慧部件領域,要緊緊依託我省現有優勢,積極發展分佈式控制、動態自組織工業網絡與現場總線、控制裝置、智慧識別裝置、智慧工業網關、驅動器、變頻器、感測器、CNC控制器、智慧儀器儀錶等關鍵智慧部件,提升我省整體智慧裝備技術能力。

  多措並舉確保智慧製造産業健康發展

  目前,我省工業發展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靠拼投資、拼資源、拼環境的老辦法已經行不通,必須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緊抓智慧製造發展機遇,按照“統籌規劃、需求牽引、協同創新、重點突破”的原則,敢於創新、不斷突破,積極搶佔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張宗科説,我省要確保智慧製造産業健康發展,必須積極推進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工作。一方面,要積極組織申報國家智慧製造項目,爭取我省更多企業獲得國家試點示範和專項支持,增強我省智慧製造在全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要開展好省級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優先在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智慧終端、醫藥、節能環保裝備、機器人和增材製造等領域形成一批省級示範企業,直接切入生産製造的關鍵環節,選擇一些條件成熟的企業,率先開展智慧改造升級,形成有效經驗和模式後,儘快在全省推廣應用。2017年和2018年,我省確定40戶企業為省級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分兩批,每批20戶企業)。

  推動我省智慧製造産業健康發展,要繼續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近年來,我省非常重視智慧製造産業的培育和推進工作,在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的同時,省工信廳每年都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智慧製造項目,2017年列支8000萬元,支持了23個省級示範項目,獲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將繼續加大省級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對智慧製造的支持力度。同時,要加強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金融杠桿作用。積極引導産業投資基金,加大向智慧製造裝備和企業智慧改造升級投資力度,逐年加大基金投資規模;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智慧製造的支持力度。目前,省工信廳已與中信銀行、省工商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此基礎上,強化銀行機構、金融機構與省內企業的銀企合作,建立有效合作機制,圍繞智慧製造全産業鏈融資需求,創新專門的産業鏈金融産品,拓展企業融資渠道,支持全省智慧製造産業發展。

  陜西省智慧製造産業健康發展離不開協同創新。首先要突出“雙創”推動作用,加快以智慧製造産業為支撐的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支持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多種形式的創新活動,加快培育智慧製造新産業。同時,加強技術研發創新發展。充分發揮我省科技資源優勢,突出西電、陜汽、陜鼓、三星、鉑力特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規模效益好的創新型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政産學研用相結合方式構建協同創新體系,重點研究解決企業智慧轉型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企業數字化車間、智慧化工廠建設進程,著力提升重點企業製造全過程、産業全鏈條和産品全生命週期的智慧化水準。加強對外合資合作。通過與國際知名企業展開闔作,吸引西門子、博世、施耐德等國際先進企業在我省設立智慧製造專業機構,深度參與我省企業智慧化生産線改造,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樣板工程,助推我省智慧製造産業取得快速發展。(記者 沈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