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把指導服務開展到産業扶貧最前沿 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8-12-21 14:53:53|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陜西省農業廳産業扶貧指導服務彙報會現場。

  産業扶貧指導組組長彙報交流。

  産業扶貧指導組成員交流感受。

  省紀委駐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紀檢組組長丁東華作點評。

  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文作點評。

  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穆正祥作點評。

  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文引學講話。

  産業扶貧指導組在基層開展指導服務。

  12月14日深夜11時,古城西安的人們大都已進入夢鄉,開始享受週末的閒暇時光。而位於城墻西北角的省農業農村廳四樓會議室卻燈火通明,參加産業扶貧指導服務的40名幹部職工還在交流一線工作的感悟和收穫。

  進入第三季度,這是一年辛苦付出將要收穫的季節,此時距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效工作時間不到600天,這是與時間賽跑、與貧窮決戰的關鍵時期。而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面臨的任務非常艱巨,是“最難啃的骨頭”。作為産業扶貧的牽頭部門的陜西省農業農村廳,認真研究分析了産業扶貧面臨的形勢和問題後,決定在向全省53個貧困縣派出聯縣駐村工作組的基礎上,再選派不同專業的幹部職工組成一支哪有問題就培訓在哪,哪有困難就戰鬥在哪”的機動小分隊,赴全省各地開展有針對性的産業扶貧指導服務,去幫助基層解決存在問題和實際困難。

  組織的召喚就是使命 讓群眾滿意就是信念

  “基層的需要就是命令,解決實際問題就是目標,要讓這次指導服務成為“四個意識”和“兩個維護”在産業扶貧領域的具體實踐。”10月16日,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文引學同志發出動員令。一時間,廳屬各單位積極響應,不同專業的幹部職工踴躍報名,很快由精兵強將組成的小分隊就組建成立了。

  10月18日,40多名不同專業幹部職工分成5個工作組,由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穆正祥帶隊直奔産業扶貧一線。

  翻開指導服務工作手冊,工作紀律、指導要點、服務內容、工作方法,一應俱全。即使這樣,手冊的整理者王玨還不放心,在去渭南的路上,她還在思考。“雖然説培訓的內容已經非常詳細了,我還是想讓指南更細、更全一點,大家工作起來更方便。”

  當前全省已經進入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深水區,在既要持續深入推進各地改革,又要強化全面指導服務的關鍵時刻,面對農經隊伍人員短缺的實際困難,省農業農村廳經管處處長張旭峰説,“不論有任何困難,我一定協調解決,保證每個指導服務組都有産改指導專家。”

  吳彩鑫在第二組負責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任務,白天忙培訓、作指導,晚上梳理情況,歸納整理問題、找出對策。一趟指導服務下來,厚厚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基層情況、群眾的心聲和解決辦法。他講的課最受基層幹部歡迎,漢濱區金川社區的支部書記説,“要是麼得吳同志,我們都還不曉得産改咋個改法,他這麼一講,這下清楚嘍”。和吳彩鑫一樣,李永紅、牛穎穎、史峰娜等市農經機構的行家裏手,走到哪,就將培訓班辦到哪,就將産權改革的藥方開到哪,受到了基層幹部的一致好評。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指導服務針對産改的培訓,覆蓋基層幹部、經營主體和普通群眾超過2000多人,有效補齊了他們政策不清、操作不會的短板。

  除了農村集體産權改革,産業扶持政策、小額信貸優惠、農業保險補貼等,工作組逐一向群眾耐心細緻地宣傳,消除大家顧慮,鼓勵大夥發展産業,積極與新型經營主體對接,抱團發展。工作中,工作組成員一句“大娘”,一口“老叔”,拉近了與基層幹部、農民群眾的距離,讓基層幹部和農民朋友感受到了省級部門的關心,許多貧困群眾拉著工作組幹部職工的手説,“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你們讓我過上好日子。”

  哪有困難就到哪 把指導服務開展到産業發展最前沿

  當前基層還有哪些困難?工作還有哪些難點?群眾有哪些需求?帶著這些問題,工作組朝著最偏遠的山村走,開口向最貧窮的農戶問,查最真實的情況,解決最實際的困難,把指導服務開展到産業發展的最前沿。

  安康市漢濱區大竹園社區茶棧村位於巴山深處,雖然種茶多年,但缺少技術幹部,茶園缺管理,效益不好。省園藝站副站長孫越赟專門挑了一個這樣的貧困村進行指導,茶苗怎麼種、茶園怎麼修剪、茶葉病蟲害怎麼防治……他在田間搞起了現場教學,普通話群眾聽不懂,學習的人稀稀拉拉,他就拿起鋤頭和剪刀現場示範,人一下子圍了過來,示範結束後,群眾遞來了一杯茶:“這是個真把式。”

  渭南市合陽縣坊鎮大伏六村,有群眾向工作組反映問題,第三組組長任志偉接到消息後迅速反應,“偉東、育波,你倆再核實情況,弄清楚問題,要注意工作方式。”他一邊拿著電話指揮,一邊和李永紅坐車向村上趕。到了村上才知道,村上因為不清楚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專業合作社的的區別,又不大懂運營,造成了管理和賬務混亂,群眾有了意見,村幹部也覺得委屈。就這個問題,李永紅從産權制度改革到合作社區別,從清産核資到成員界定,從股權設置到合作運營細細地講了一遍。

  “以前,對於這兩種合作組織的性質搞得不太清楚,國家給的錢不敢要,怕犯錯誤。這回,聽你們這麼一講,搞明白了,經營思路也清晰了,以後帶領社員脫貧致富的幹勁更大了。”該村村主任滿懷信心的説到。有意見的群眾也明白了情況,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兩個多月來,5個工作組實地走訪了52個貧困縣(區)、285個貧困村(社區),實地查看生産基地和涉農企業274家,現場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病蟲害防治、畜禽養殖技術、設施農業管理、龍頭企業申報、新型經營主體融資、帶貧等各類難題306項。

  解決難點緊盯關鍵 增強基層發展産業信心

  指導服務剛過半,好多幹部職工就産生了憂慮,原因是一些地方將産業項目與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簡單化,以資産性收益代替産業發展,一股了之、一租了之、一分了之的現象普遍存在,貧困群眾不能有效嵌入到産業鏈條,很難增強造血功能,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僅靠我們一次指導服務,肯定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這次跑的遠,看得多,要善於挖掘,看看基層有什麼好的辦法,及時總結、宣傳推廣,讓基層幹部學習借鑒。”第五組組長宋勇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並積極行動起來。《荒茆變果園 增收不再難》《空心掛麵圓了高家塄的致富夢》《六措並舉壯大集體經濟》《“淘米”淘出致富路》等23篇高品質的産業扶貧模式和典型範例以及基層的新經驗、新典型、新模式在省産業脫貧簡報上刊發,為各地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基層和群眾反映的問題,工作組不敢馬虎,能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及時反映,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

  剛到咸陽,基層同志就反映“大數據”平臺無法錄入數據,辛辛苦苦採集回來的數據上不了網,大家焦急萬分。“只有一兩個縣還是全市都錄入不了?硬體設備的問題還是軟體系統的問題?”第四組組長肖紅年開始認真調查,查明情況後立即向上報告,省産業脫貧辦工作人員王瑋當天聯繫軟體公司,從下午一直協調到深夜11點,淩晨還在督促進度。第二天上午,就得到了基層同志的反饋,數據錄入暢通無阻!

  在西鄉縣白龍塘鎮碾子溝,漢牧園食品加工合作社反映變壓器有問題,電力不穩導致生産設備不能正常運行,第四組組員楊少雄立刻開始幫助協調解決。“張局長,這邊有個問題需要您協調一下”;“趙縣長,您好,有個電力問題需要麻煩您協調解決”……他一口氣打了五六個電話。第二天,在去鎮巴的路上,企業負責人王文清專門打來電話,“小楊,太感謝您了,電力問題解決了,您在哪?我給您送一盒茶葉”;“謝謝,不用了,我們已經離開西鄉,你帶著鄉親們好好搞産業,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給我打電話……”電話那頭的王文清已經感動的説不出話。

  指導服務中,工作組幹部職工鑽牛羊圈舍,看設施大棚,手拉手與群眾交談,面對面解決困難。期間,入戶調查貧困群眾1162戶,組織召開各類座談會175場次,從“3+X”特色産業發展、産業扶貧整合資金使用、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完善、技術幫扶、“大數據”平臺運行等方面共提出指導意見138條,增強了基層發展産業的信心,傳遞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隴縣農業局程保衛説,“別人搞檢查,你們搞服務,有你們的幫助,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幹部職工轉作風受教育 錘鍊産業扶貧鐵軍

  “要做落實轉變作風的排頭兵,要做牢守紀律的急先鋒,要做農業農村廳新形象的代言人”,工作伊始,省紀委駐省農業農村廳紀檢組組長、廳黨組成員丁東華對所有參加指導服務的同志提出了要求,並向每個工作組派出了1名紀檢幹部負責産業扶貧領域作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檢查。

  第五組組員孫軍剛記錄下了工作的點滴,“隊友們對待工作的態度,點燃了我心中的激情,張西平發高燒,宋勇、康煒腿上過敏,撓出了一條一條的血痕,楊紹軍老婆孩子住院……沒有一人請假休息,沒有一人退縮,他們是我的榜樣,給我增添了前進的動力。”

  “人總得幹點讓自己值得回憶的事兒,不然有些對不起逝去的年華。”石泉縣池河鎮駐村工作隊長馬本軍的話深深地刻進了第二組張釗的腦子,同為80後,他立志要成為馬本軍那樣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人。

  “以前經常迷茫,呆在機關裏寫文件、出政策、耗青春,到底有沒有意義?在跑了幾個縣後,尤其是多次和貧困群眾面對面談心以後,我才知道在機關辦的每一個文件都很有意義,能為老百姓做很多事,通過這次指導服務,我更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幹”,中途加入隊伍的第二組成員劉昱玲説到。

  第五組康煒建議,技術幫扶下一步應該思考如何做好“供給側”改革,從群眾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服務入手,提升農業技術服務能力;第三組王玨對集體和個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思想也由集體要我做什麼轉變成為了我能為集體做什麼。

  兩個多月,40名不同專業的幹部職工在連續在産業扶貧一線指導服務服務中被農村洗禮,受農民教育,被別人感動,在自我反思之後,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被人們稱為——産業扶貧鐵軍!

  産業扶貧在路上 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2018年即將過去,越往後,脫貧難度越大,産業扶貧的任務就越重。非常階段需要非常謀劃、非常舉措。謀劃和舉措從何而來?

  “指導服務發現了問題,也總結了經驗,帶來了思路,要吸納基層好的做法和措施,也要對基層反映的問題認真舉一反三,更加科學地謀劃“3+X”産業佈局,更加科學地指導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更加科學地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文這樣説。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文引學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産業脫貧辦要組織專門力量,仔細研究帶回的情況,認真梳理、總結此次指導服務工作。明年要出臺一批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扶持基層創新發展;要繼續強化指導服務工作,進一步細化要求,逐步規範和理順集體經濟組織;要改革技術服務資金管理方式,持續推進技術幫扶“110”平臺建設,科學調配技術服務力量,提高技術服務水準;要持續産業扶貧精準施策,提高産業脫貧品質;要加強農經人員業務培訓,打造堅強有力的農經隊伍;要夯實工作基礎,確保“大數據”平臺有效精準;要深化“3+X”特色産業發展,解決好産業發展細碎化和産業覆蓋不到位的問題。

  文引學表示,面對機構改革後職能增加、任務加重的新挑戰與新機遇,農業農村廳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全廳上下凝心聚力,努力轉變作風,堅持正能量,體現新作為,塑造新形象,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力譜寫陜西新篇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