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 化危為機 銅川 “煤城”變美了

2018-12-26 10:56:03|來源:人民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再過幾年,這果園就能成為我的小金礦!”看著一人多高的果樹,姚金理憧憬著。

  姚金理是陜西銅川耀州區一二三道溝區域劉寨村村民,五年前他狠狠心,挖掉了自家的蘋果樹,“滿樹都是塵土,果子賣給果汁廠人家都不要。”

  不過,一二三道溝區域治理開始後,姚金理髮現空氣好了。去年,他重新在溝沿地裏栽了果樹。

  銅川是一座因礦而建、因礦而興的城市,高峰期煤炭開採企業一度達到500多家,水泥企業30多家,建築石料加工企業400多家。不過,銅川也付出了環境代價:廢棄煤礦滿目瘡痍,石灰石礦山山體裸露,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2009年,銅川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資源枯竭城市,生態修復治理隨之加速。

  被確定為資源枯竭城市,環境治理有了轉機

  “隨著舊的發展模式走到盡頭,我們迎來了經濟轉型、生態修復的好機會。”銅川市市委書記楊長亞説。

  銅川被國務院確定為資源枯竭城市後,銅川市委、市政府抓住機會,組織編報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工程實施方案,三年累計爭取到中央支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專項資金2.9億元。位於王益區市區宜園路東側的桃園煤礦廢棄矸石山綜合治理項目是其中之一。

  順著修好的石階往上爬,銅川市國土資源局王益分局局長袁保民説,“山上種的最多的是紫穗槐,近26萬株,最適合土質鬆散的坡型地面。”通過採取一系列技術措施,佔地面積84畝的矸石山全部實現治理,其中綠化面積達到67.5畝,總投入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021萬元。

  眼前的桃園煤礦廢棄矸石山再沒有了往日的臟亂差,地質災害隱患消除,環境改善,山腳下修建的廣場還成了周邊群眾的娛樂場所。

  李愛敏是桃園煤礦礦工家屬,住所距矸石山不足500米。週末午後,她正帶著孩子在廣場踢足球。“沒治理前,矸石山寸草不生,出門一天,白衣服就成了黑衣服,一颳風飛沙走石,常年不能開窗。” 李愛敏説,“現在我常和鄰居在這兒跳廣場舞,孩子們也有了玩的地方。”

  據了解,這筆中央專項資金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2.31億元,共支持了17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目前有9個項目已經竣工驗收,8個項目仍在進行中。

  關停煤礦,勸退採礦企業

  一座城市想要蛻變,僅靠治理幾座礦山是不夠的,生態修復是一個系統工程。“煤炭的開採,不僅會造成沉陷區、採空區,還會對地下水系造成破壞。這是影響城市轉型和生態修復治理的難點。”楊長亞説。

  借助國家煤炭去産能政策的契機,銅川關停了品質不高、破壞生態的一批煤礦,僅2016年就關停了21家煤礦,煤炭去産能1058萬噸,佔全省年度去産能總量的36%。

  2017年1月,又一個政策紅包“砸中”銅川——該市成為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試點區之一。

  耀州區石柱鎮經濟服務站站長王奔鋒被抽調來,負責一二三道溝的生態修復工程。前期的重要工作是勸退採礦企業。有一位礦主,堅持不拆礦,施工時要麼躺到鏟車上,要麼站在挖機鬥裏。“我找他的熟人跟他談,前後跑了兩個多月,最後終於談妥了。” 王奔鋒説。最終,工作小組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通過政策約束、經濟補償等方式,勸退了全部34家採礦企業。

  楊長亞給出了一組數據:經過核算,僅2016年關停的21家煤礦就拉低了銅川市4個百分點的GDP。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截至今年10月底累計投入了26.91億元。

  “收入在減少,支出在增加。但城市發展不能只看GDP,更要看百姓的生活品質。”楊長亞又給出了一組數據:2017年,銅川人均水資源為303立方米,2015年為276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270天,比2016年增加40多天。

  加強制度保障,優化修復技術

  為了夯實生態環保責任,銅川市嚴格落實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制度,把環保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獎懲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制度在産生約束的同時,也激發了領導幹部的內在動力。”銅川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魯寧説。

  對未來的治理,劉魯寧感到治理理念和施工技術還有提升空間,“一些修復工程用的是工程手段而不是生態手段,比如,有條河道治理把河搞成了渠,修的堤壩用的是水利防洪的水泥壩,水生態系統和周圍的土壤失去交換就會變質,這樣的工程需要重建。”

  生態修復是一項高投入低産出的工程。據統計,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總投資達到58.63億元。對於需要後期維護的河道項目,銅川市引入PPP模式,既解決了當下建設資金短缺難題,又有專業的團隊負責長期運維事宜。

  去年,全市實施的18個子項目中有7個採用PPP模式,佔項目總數的39%。“我們設置了全生命週期的績效考核辦法,並將其與付費掛鉤,此舉有助於提升第三方長期運營維護的品質。”劉魯寧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