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畫筆繪就美麗渭南新畫卷

2019-01-03 14:37:3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改革開放40年來,陜西省渭南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大力推行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打好轉型升級、鐵腕治霾、綜合治理、綠化秦東大地等組合拳,一幅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鳥語花香的美麗畫卷正在秦東大地渭南呈現。

  畫筆劃過廠區

  經濟在綠色中騰飛

  地下資源豐富的渭南市曾為了發展經濟,壯大工業,把資金投向焦煤、電力等能源和化工基礎産業,在享受資源型工業帶來的經濟發展同時,由於環境保護意識滯後、治理保護措施不強,渭南市的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出現了脫節,人民群眾在享受著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同時,也深受環境惡化的困擾。

  要發展經濟,也要“青山綠水”,轉型升級成為渭南工業發展的唯一齣路。改革開放40年來,渭南市一直在尋求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之間的平衡點。經過長期不斷摸索,渭南以去産能、調結構、搞創新為思路,讓傳統優勢産業和新興産業發展並重,用“有效益、有品質、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發展綠色GDP。

  

  渭南市高新區崇業路綠化帶

  一方面,在“減法”上做文章,通過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産能,嚴控排量閥門,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2013年至2017年年底,渭南市累計淘汰落後産能水泥118萬噸、鋼鐵192萬噸、鐵合金4萬噸、電解鋁4萬噸、地條鋼65萬噸,清理取締96家“散亂污”企業;加大企業技改支持力度,實施了年産100萬噸帶鋼生産線、陜焦擴能技改等項目,推動中聯重科、北人印機等骨幹企業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在“加法”上做文章,優化産業佈局,延伸産業鏈,增加産品附加值,同時,引入新興産業,加快培育發展新型優勢産業。2013年,渭南高新區獲批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重點支持3D列印材料研發生産,經過4年多的發展,渭南3D列印産業培育基地已孵化和培育企業300余家,實現産值60億元以上,穩居全國“第一方陣”。隨後,沃特瑪、天臣、星美等新能源動力電池和陜西帝亞純電動乘用車製造等企業先後入駐渭南,形成了集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核心零部件生産、整車製造、物流、商貿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産業園區。鹵陽湖航空産業、“中國酵素城”、黃土旱垣光伏應用等高新産業也相繼在秦東大地渭南上拔地而起。

  畫筆掠過河流

  清水如鏡兩岸青青

  渭河潺潺奔流了數千年,她曾是李白眼裏的“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白居易眼裏的“渭水如鏡色,中有鯉與魴”。但由於生産力低下,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綜合治理措施落後,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隨意排放,致使渭河水土流失,水質遭受污染,曾經生態環境優越的渭河變成了爛河灘,甚至氾濫的河水一度威脅著兩岸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為了加快治理渭河流域水污染,修復生態,渭南市積極實施了渭河變清三年行動、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鞏固提高三年行動等一系列整治措施,通過淘汰關閉項目,加強工業企業廢水深度治理,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加強農業污染治理等手段,先後消滅了黑臭、劣V類水質。渭河水變清了,生態也漸漸恢復了。如今,渭河流域的水生鳥類明顯增加,對水環境要求較高的黑翅長腳鷸數量也越來越多。

  渭河綜合治理項目,更是讓兩岸居民享受到了生態建設帶來的更多幸福感。渭河綜合治理項目西起渭南與臨潼交界,東至潼關入黃口,涉及高新、經開、臨渭等渭南七縣(市、區),于2011年2月開工,2015年7月完成建設,共加高加寬渭河堤防168公里、南山支流堤防53公里,鋪築堤頂道路168公里,綠化堤頂158公里,建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橋9座、防倒灌工程3處,完成灘區清障191平方公里,退耕還河還濕地兩萬畝,建成生態公園4處。如今,沿岸而建的公園四季花常開,兩岸綠常在,遊人閒庭信步,昔日雜草叢生的荒涼渭河灘,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園。

  

  渭南市富平濕地公園溫泉河美景

 畫筆拂過大地

  秦東披綠花果飄香

  改革開放40年來,渭南市不斷加大植樹造林規模和力度,積極打造園林城市。渭南市先後出臺了《實施秦東大地園林化建設綠色東大門的意見》《實施綠化秦東大地建設美麗家園三年行動計劃意見》《加快苗木花卉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項重點林業工作的指導方案和意見,成功打造了城鎮村莊生態景觀林、南北山地水源涵養林、南北垣區水土保持林、中部平原農田防護林和大荔沙苑防風固沙林五大林區。

  

  潼關三河口濕地公園

  2012年到2018年初,渭南全市共完成造林綠化438.33萬畝,完成森林撫育96.4萬畝,渭南市域內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初步呈現出“縣城周邊千畝片林點綴,城區萬畝森林環繞,臺垣山地綠蔭掩映,河流兩岸綠水交融,交通沿線林帶連綿”的良好生態景觀效果。華陰、大荔先後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範縣(市)”稱號。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産業發展是關鍵。為此,渭南市堅持把造林綠化和産業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積極發展農林經濟,打造森林旅遊,形成了産業門類齊全、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業産業發展格局。目前,渭南市幹雜果經濟林面積達到271.4萬畝,柿子種植面積位居陜西省第一,花椒面積佔據了陜西省的半壁江山。2012年,臨渭區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核桃之鄉”稱號,富平柿子、白水蘋果、大荔冬棗、韓城花椒等成為馳名中外的農産品品牌,建成9處森林公園(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兩處),10處國家級濕地公園和1處國家級沙漠公園,森林、濕地生態旅遊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

  據統計,2017年,渭南市林業産業産值達117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加86.34億元,林業産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

  改革開放40年來,渭南全市上下矢志不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步履堅實、鏗鏘前行,如今,生態文明之機遇前所未有,生態文明之勢頭越發強勁,生態文明之路必也將越走越寬。(供稿 文/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編輯 李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