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源脈與西安有啥關係? 80後學者王建國用《西安歷史地理略論》給出答案

2019-01-17 17:29:45|來源:西安晚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王建國(記者 曾世湘 攝)

  《西安歷史地理略論》書封(供圖 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記者昨日獲悉,青年學者王建國所著《西安歷史地理略論》一書,近日由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值得一説的是,該書系統地回答了華夏源脈與西安的關係,在業界引起一定反響。

  80後學者研究西安學結出碩果

  王建國,1981年出生於洋縣,現供職于西安文理學院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長期致力於西安學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學術研究成果。他曾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等課題19項,在國內知名報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參與撰寫《秦嶺智庫》《西安春秋》《隋唐長安城文化管窺》等專著10部,參編《長安歷史文化概論》等5部教材。

  30余萬字的專著《西安歷史地理略論》是王建國研究西安學的最新成果。該書以歷史地理學的視角,探討了古都西安的地理環境優勢、歷史時期的水環境與都城長安之間的關係,對西安建置沿革及建都進行了梳理,研討了華夏源脈與西安之關係,特別是對隋唐長安禁苑的各方面關係進行了深入細緻地分析。

  稱灞河沿岸是華夏民族發祥地

  王建國告訴記者,自己和陳正奇教授合作從民俗、神話、考古及地方文獻等幾個方面綜合考證,認為“華夏”之名源於華胥氏之“華”和“夏”後氏之“夏”組合而成,今灞橋、藍田、臨潼三區縣交會處是華夏族形成的核心地帶;灞河、浐河、渭河交匯處,50公里為半徑的區域是華夏源脈所在地,得出了“西安東郊的灞河沿岸是華夏民族發祥地之一”的結論。該觀點把西安周秦漢唐的歷史向前大大地推進了一步,擴展了西安城市歷史的長度,很有價值。一經提出,即被《新華文摘》等報刊轉摘。

  此外,王建國還認為,西安並不是人們常説的十三朝古都,而是十七朝古都。歷史上,在西安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漢、新、隋、唐等6個統一王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5個分裂時期的政權,東漢獻帝與西晉愍帝等2個末代皇帝以及漢更始帝劉玄、赤眉帝劉盆子、大齊皇帝黃巢、大順皇帝李自成等4個農民起義政權建都,即合計有17個王朝與政權在西安建都。

  為大西安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陜西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李令福教授認為,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歷史前半期最繁榮昌盛王朝西周、秦、西漢與隋唐的都城,對中國歷史影響巨大。比如,長安為都時期創造了中華民族的主體思想與制度文明;漢唐時期創造有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治世”與“盛世”;隋唐長安是當時無與倫比的國際化大都市,佔據七至九世紀世界文明的制高點等等。

  為探究西安獨特歷史文化資源背後的秘密,促使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到西安學研究的隊列。李令福認為,在中國經濟基本實現現代化,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的新時代,作為華夏文明根脈發祥與治盛源泉的西安迎來了復興的機遇,也將成為傳承創新中華傳統文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起點。《西安歷史地理略論》的出版,拓展了西安歷史文化研究的長度、高度、廣度和深度,是西安學研究的一項新成果,為現實的大西安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記者 曾世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