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陜西省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一、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任務完成情況和五年工作回顧
2017年是陜西發展歷程中砥礪奮進的一年。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極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圍繞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五新”戰略任務,經濟增長好于預期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物價漲幅、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性指標均在控制範圍之內,圓滿完成了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特別令人振奮的是:實現生産總值21898.81億元,增長8%,突破2萬億元大關。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006.39億元,同比增長11.9%,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30810元和10265元,增長8.3%和9.2%,全部邁上了新臺階。全省追趕超越的步伐明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面對嚴峻的下行壓力,我們把努力保持經濟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作為貫穿全年的重要工作,穩工業,促投資,強消費,在促進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保證了就業和群眾增收,創造了結構調整的空間。按照“穩能源、促化工、興電子、強製造、擴新興、優傳統”思路,出臺新一輪促進工業發展21條舉措,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為近三年最好水準。加大惠民生、調結構、補短板項目建設力度,實施PPP三年行動計劃,鐵路和高速公路建設明顯加快,引漢濟渭等水利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寶蘭、西成高鐵建成通車,總里程828公里的沿黃公路全線貫通,投資216億元的延長石油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快速推進,咸陽8.6代液晶面板項目投産,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4.6%,其中民間投資增長10.8%。實施品質強省戰略,積極發展分享經濟、信息經濟、消費經濟等新業態,新增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8個、陜西名牌産品88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19個,海航現代物流總部、京東全球物流總部等一批千億級龍頭項目落地,西安咸陽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100萬人次,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和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6.4%和26.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36.37億元,增長11.8%。
(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氣力推進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加強財政金融工作,供給體系品質進一步提升。煤炭去産能完成“十三五”任務的64%,化解鋼鐵過剩産能210萬噸,取締“地條鋼”企業18家,商品房去庫存週期降至12.5個月,政府舉債行為進一步規範,企業稅費、用能、物流等成本降低300多億元。結構調整持續深入,優質增量規模化遞增,存量效益不斷提高,汽車産量突破61萬輛,單晶矽産品産量達到全球第一,32個重大文化項目完成投資150億元,建築業增加值增長14.7%。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三變”改革示範村擴大至26個縣,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率達到97.2%,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糧食生産能力穩定在1200萬噸,果、畜、菜規模效益持續提升。採取有效措施盤活存量資金、加快財政支出進度,設立28支總規模835億元的産業基金,通過採礦權抵押、建立融資擔保體系等舉措支持企業融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到5926億元,增長68.6%。
(三)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大力促進軍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加快建設各類創新平臺,創新供給能力進一步提高。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陜西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組建運行,新增兩院院士6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獲得國家科技獎36項,制修訂國際標準6項,民參軍單位達到589家,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921.55億元,居全國第四位。實施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工程和民營經濟轉型示範工程,全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建眾創空間110家、孵化器60家,新增市場主體55.19萬戶,註冊資本增長71.1%。在繼續推進陜北轉型持續發展和陜南綠色循環發展的同時,全面啟動關中協同創新發展,西安被列為國家中心城市,西鹹新區實現由西安市代管託管,神木撤縣設市,鄠邑、南鄭撤縣設區,9個鎮被評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全省呈現三大區域協調共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四)著力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啟動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54證合一”和“證照分離”改革,在35個縣市區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以查處問題電纜為突破口開展市場環境專項整治,“營改增”和資源稅從價計徵等改革穩步推進,全面深化國企國資等關鍵性改革,“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平穩有序,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國有林場、鹽業、電力、安全生産、價格等重點領域改革更加深入。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165項試點任務全面啟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成運營,“微信辦照”經驗在全國推廣。“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建設步伐加快,西安至布拉格等14條客運航線、至芝加哥等3條貨運航線、至布達佩斯和科沃拉中歐班列開通運營,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楊淩農高會、陜粵港澳合作周、首屆世界西商大會等活動成果豐碩。全年招商引資790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8.9億美元,分別增長26.9%和17.6%,進出口總額增長37.4%,其中出口增長58.8%,增速位居全國第二位,西部第一位。
(五)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堅持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強力推進“1+9”專項行動,全省特別是關中地區空氣品質明顯好于往年。按照柔性治水要求,系統實施重大水利工程,昆明池、渼陂湖、鹵陽湖恢復建設初見成效,國家濕地公園增至43處、總面積達84.9萬畝。夯實四級河長責任,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渭河干流水質持續改善,漢江、丹江、嘉陵江流域水質保持優良。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聯合調度制度,紮實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與治理修復工作。深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完成營造林719.5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05.4萬畝。積極探索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黃土高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納入國家試點。
(六)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持之以恒落實各項民生政策,完成民生支出3970.8億元。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實施産業脫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八大工程,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投入力度,20多萬名幹部下鄉結對幫扶,全年減貧45.4萬人,4個貧困縣有望摘帽。實施新一輪就業創業政策,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6.22億元,新增城鎮就業45.5萬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89.2%,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推動社會保障擴面提標,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三連漲”,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高於全國20元,省內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跨省就醫結算擴大到全國,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8%和15%。穩步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公租房分配率達83.4%,棚戶區改造開工22.79萬套。努力辦好公平優質教育,普惠性幼兒園接近60%,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數量居西部第一位,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數量居全國前列,8所高校進入“雙一流”建設名單。全面推行公立醫院改革,101個醫聯體覆蓋90%縣級醫院和50%鄉鎮衛生院,寶雞市、子長縣被列為國家公立醫院改革示範。大力推進文化惠民,成功舉辦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第四屆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第八屆陜西省藝術節,話劇《麻醉師》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漢中“三堰”入選世界遺産名錄。成功舉辦省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我省體育健兒在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上再創佳績。紮實推進“平安陜西”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侵財等刑事犯罪,有效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安全生産事故總量繼續下降。民族、宗教、地震、氣象、測繪、人防、檔案、地方誌等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極不平凡,習近平總書記心繫三秦,兩次來陜視察指導工作,給全省人民帶來了巨大的鼓舞、激勵和鞭策。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凝心聚力、迎難而上,戰勝能源價格波動、局部自然災害等風險挑戰,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全面啟動實施“十三五”規劃,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方位、歷史性成就,開創了陜西追趕超越的嶄新局面。
這五年,是陜西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經濟年均增長8.8%,總量由全國第16位前移至第15位。人均生産總值突破8000美元,在全國的位次高於經濟總量排名。
這五年,是全省經濟結構品質優化的五年。以採掘為主的能源型經濟結構正在向能源精深加工、非能産業多元支撐轉型,在能源工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下降11.8個百分點的情況下,地方財政收入增加400億元,單位GDP能耗降低17%,經濟總量持續增長而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全省經濟正在步入高品質發展軌道。
這五年,是人民群眾生活持續改善的五年。群眾收入增速跑贏GDP,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民生投入累計達1.73萬億元,教育、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全覆蓋,各項社會保障水準明顯提升。特別是脫貧攻堅力度之大前所未有,501萬群眾告別絕對貧困,108.2萬貧困人口遷出環境惡劣地區,住進新家園。全省人民生活得更有品質、更加舒心。
這五年,是三秦大地面貌深刻變化的五年。三大區域協調發展,全省城鎮化率提高6.8個百分點,建成鐵路、高速公路里程均超過1000公里,渭河獲評全國“最美家鄉河”,漢江丹江水體保持優質。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綠色版圖不斷擴大,三秦大地更加美麗。
這五年,是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的五年。科技創新成果居全國前列,大型運輸機、新能源汽車、快閃記憶體晶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為“陜西智造”新名片,“放管服”、商事制度、社保、醫藥衛生等領域改革成效顯著,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建設,陜西正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回首五年奮鬥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辦好陜西的事情,一定要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矢志不渝推進追趕超越和“五個紮實”,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偏離。一定要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不被短期經濟指標波動所左右,在保證品質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穩定的發展速度。一定要時刻把全省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聚焦群眾關切做好各領域民生工作,讓三秦百姓有更多獲得感。一定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和西遷精神,堅持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堅持“跳起來摘桃子”,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狀態投入工作、奮力拼搏。
各位代表!陜西能夠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委帶領全省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是海內外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陜西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幹部群眾,向駐陜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長期關心支持參與陜西改革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陜西發展仍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各領域不同程度存在,主要是:經濟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營商環境尚需優化,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和軍民融合、開放型經濟有待培育壯大;群眾收入依然偏低,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領域面臨不少難題,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法治政府建設和作風建設有待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對此,我們一定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意識,認真加以解決。
二、新時代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今年的目標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按照抓首要、大學習、促發展的要求,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入心入腦、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堅持黨對政府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努力開創新時代政府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時代政府工作,必須認真踐行追趕超越和“五個紮實”,把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陜西的精準指引,是我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的必由之路。我們要最大限度釋放追趕超越動力和潛能,努力實現經濟總量追趕、品質效益超越、發展模式創新,奮力譜寫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新篇章。
做好新時代政府工作,必須全面落實“五新”戰略任務,開啟決勝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強省新征程。按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的部署,全力推動發展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著力打造資源配置能力強、體制機制活、服務效能高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充分激發企業、縣域、市場、人才等方面的活力,使人民群眾在奮力創新創業中更多更公平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努力建設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新陜西。
做好新時代政府工作,必須積極適應高品質發展新特徵,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偏離發展主題和高品質發展方向,聚精會神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切實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增強全省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做好新時代政府工作,必須順應三秦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持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積極穩妥處置風險隱患,使全省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做好新時代政府工作,必須堅持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銳意進取、爭創一流。按照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勇於挑最重的擔子,敢於啃最硬的骨頭,善於接最燙的山芋,一以貫之改作風,一張藍圖繪到底,確保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努力創造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發展實績。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必須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CPI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5%和9%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12%左右,研發投入佔比達到2.4%,單位GDP能耗下降2.8%。
見字如晤 陜西師範大學連續15年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2021-07-16 17:32:38
“演藝”裏的西安:雅樂尋蹤 駐華大使夫人與西安共譜文化交流“交響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駐華使節西安經貿文化之旅走進白鹿原影視城2021-05-16 16:43:35
“八辦”紀念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發展、開拓創新,持續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奮力譜寫“八辦”紀念館文物保護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從劉家洼考古隊獲悉,考古隊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首次發現了關中地區罕見的金權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覽以“光化六合”為主題,意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國末期至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演進為線索,以于右任先生“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朝墓誌和拓片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寶雞市千陽縣第四屆西秦刺繡香包節開幕2021-06-06 16:19:42
絲路歡樂世界主題角色動畫Miracle(《奇跡》)預告片正式發佈2021-05-27 19:22:11
銀川市首批“暢遊西鹹新區”旅遊團打卡西鹹2021-05-21 11:33:32
VEX機器人亞洲公開賽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開幕2021-04-03 16:19:01
“中國到處都有意思,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是現就讀長安大學的土庫曼斯坦籍留學生張依娜來到陜西後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選擇來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是華夏始姐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2019-11-11 09:47:27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