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建議推行“車讓人”手勢 避免車停人不走 車走人也走

2019-02-15 09:46:25|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無燈無監控路口“車讓人”還有改進空間 本報記者 李宗華攝

  “車讓人”在西安實行近兩年,2月13日記者回訪時看到,禮讓斑馬線已成為大多數車主的自覺行為。但在採訪中記者留意到,很多車主都提及自己在踐行“車讓人”時曾遇到這樣的情況——減速禮讓了,行人不確定;發動車要走了,行人又快步搶行。對此,不少人建議:最好能設計一套“車讓人”手勢,方便司機與行人溝通。

  事件  “車讓人”演變為打架   車主認為雙方未能有效溝通

  “行人和駕駛員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是很多車禍發生的原因,可能會引發各種矛盾。”當天接受採訪時,有7年駕齡的“老司機”張先生,給記者講了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典型案例”。

  “臘月二十五那天,我開車去含元路上的一家店取定制好的臘腸。走到新城區法院附近時,遇到一個年輕小夥站在路邊,貌似想過馬路。我減慢車速給他讓行,他似乎沒明白我的意思,遲遲不走。我踩了油門打算先行,他又往前跨了兩步。”張先生説,一看對方想走,他又趕緊踩剎車避讓,可對方見他車動了,也退回去不走了。如此反復兩次,自己有些著急,對方也有些“上頭”,竟走到他車前罵了句髒話。

  “那句話挺難聽的,我一聽瞬間氣炸了,覺得我好心給你讓行呢,你半天磨唧不走,還出言不遜,打開車門就衝下去和對方理論。”張先生稱,當天,他和那名小夥子為這事還動了手,他的臉上挂了彩,對方一部蘋果手機掉在地上被踩了個稀爛。這件事導致他年都沒過好。“事後想想,這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就是一個有效溝通的問題。我本意是想讓行,對方不但沒理解我的意思,反倒覺得他一走我的車一動,是在為難他,大家都有點急,矛盾就出了。”張先生認為,“車讓人”如今已在西安深入人心,但很多司機都遇到過類似“我斑馬線前讓行了,行人卻沒有通過的意思,這時候怎麼辦?到底走還是不走?”的問題。

  走訪  無法“傳遞信號”  行人談及“讓行”也糾結

  昨天針對這一問題,記者選擇了部分路段實地探訪,發現為“讓沒讓”“走不走”糾結的行人也不在少數。

  位於雁塔路上的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門前,有可供行人通行的斑馬線,但沒有紅綠燈和攝像頭。記者觀察發現,因該條路車流量較大,單個行人很難得到被禮讓的“待遇”。一名男子在路中間站了近1分鐘,也沒車停下來讓行,最後他瞅著車流變少,才一路小跑穿過馬路。

  對此,一位在附近開店的王姓店主稱,這條路連通二環,車多,時常有不給單個行人讓行的現象。要是沒什麼急事,大家都會選擇在路邊湊夠一撥人一起通過。“這條路路況好,車速都不低,硬闖肯定不行,容易發生事故。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想,要是能給那些司機們傳遞一下我急著過馬路的信號就好了。”

  提及“傳遞信號”這一問題的,還有在某中學當老師的陳女士。她向記者講述的是另一種情形,“有時候我站在馬路邊上,只是想打車,結果不少車主停車給我禮讓,把我弄得挺不好意思,過馬路也不是,不過也不是。”她希望,交管、文明辦等相關部門能推出一套通俗易懂、全市統一的“車讓人”手勢,讓行人和司機可以相互交流。(首席記者  張晴悅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