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張騫”團隊“絲綢之路”考古成果斐然

2019-02-26 11:29:48|來源:西安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王建新教授(左一)、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姜岩(中)為中烏聯合考古成果展剪綵。

  中烏聯合考古成果展精美展品。(西北大學供圖)

  14個展櫃,120余件(組)文物展品,圖片40余幅……豐富精美的展品,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烏考古合作研究的階段性新成果。當地時間2月22日15時,由西北大學、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烏國家歷史博物館聯合主辦的“中烏聯合考古成果展——月氏與康居的考古發現”,在烏國家歷史博物館開展。

  此次中烏聯合考古成果展分為“康居文化的考古發現”和“月氏文化的考古發現”兩個單元。開展儀式上,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姜岩、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伊斯梅爾伊洛娃、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副院長拉赫莫夫、中國西北大學教授王建新、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馬克蘇多夫先後致辭。

  2157年前,一位中國人從長安出發,歷經10年的苦難旅程,經過大宛(今費爾幹納盆地)、康居(今哈薩克斯坦西南部至烏茲別克斯坦中南部),到達了大夏即巴克特裏亞(今阿富汗斯坦北部和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南部)。他就是漢王朝派往西方的第一位使節——張騫,他的使命是尋找從中國西遷大夏的遊牧部落大月氏。

  從2009年開始,被譽為當代“張騫”的王建新教授,率領西北大學考古學術團隊與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考古學家合作,在西天山地區開展聯合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他們的目標是:尋找西遷中亞的古代月氏人的考古學文化。這項工作是從2000年開始在我國境內東天山地區開展的古代遊牧文化考古研究課題的必然延續。

  團隊在開展大範圍系統區域考古調查的基礎上,先後選擇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市撒扎幹遺址和拜松市拉巴特遺址進行了科學精準的考古發掘,獲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新資料。初步確認了古代康居和月氏考古學文化遺存的特徵及分佈範圍,在絲綢之路考古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進展。

  塔什幹第五十九“十一年制”學校學生,在開展式上表演了中國風歌舞。烏媒體對該成果展進行了及時的跟蹤報道,在烏社會各界産生了廣泛的影響。(記者 張瀟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