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大數據丨2018 央媒上的陜西最強音

2019-03-01 14:44:12|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瀠溪

  “一帶一路”“脫貧攻堅”“三個經濟”“軍民融合”“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000列”“交大西遷精神永放光芒”......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陜西而言,是改革之年、是創新之年、也是發展之年。陜西成績斐然,頻頻亮相鏡頭前,成為央媒視角中的“網紅”省份。西部網、陜西頭條通過深入細緻的梳理,統計出了2018年央媒聚焦的陜西人、陜西事,為您勾勒波瀾壯闊的2018陜西奮進畫面,共同回顧新聞報道中的陜西故事。

  注:本文中列入統計的央媒共有8家,分別為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等。

  大數據技術支持:凡聞科技

  平均每天有13篇稿件亮相央媒 三月五月是陜西的“高光時刻”

  從報道頻次上來看,2018年列入統計的8家央媒累計發佈涉陜新聞4700多篇,平均每天多達13篇。

  陜西每個月亮相央媒的稿件數量幾乎都在300篇以上,從單月稿量上來看,三月和五月成為陜西的“高光時刻”,這兩個月份分別以487篇和433篇的稿件數量而在全年奪得一、二名。

  在四月,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分別刊發了《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訪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著力構建陜西全面開放新格局——專訪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和平》高端訪談文章。

  42篇稿件登上人民日報頭版 “西安年最中國”連續三天亮相新聞聯播

  從篇幅和版面上來看,42篇涉陜稿件登上人民日報頭版,每個月陜西都準時“打卡”人民日報頭版,在一、二月6次亮相頭版,在五、六月5次亮相頭版。《赤子之心寫華章——記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西安:劍指沉疴開新局》《生態友好型産業越辦越火 安康賣資源走向賣品牌》等多篇稿件在人民日報頭版出現。

  13篇稿件涉陜稿件登上了光明日報頭版,尤其是一月份,有5篇涉陜內容在頭版出現。新華社每日電訊頭版涉陜內容40篇,陜西專版5個。

  另外,還有143條涉陜內容出現在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朝聞天下》等重點新聞欄目。《陜西:拓寬開放新通道》《陜西:精準施策推動産業扶貧》《300台無人機表演燈光秀 空中拜大年》《延安:山地增綠 群眾致富》等內容登上了《新聞聯播》。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在二月連續三天亮相《新聞聯播》。

  西安是當之無愧的“網紅”城市 深入基層是央媒觀察陜西的一線

  從覆蓋地域上來看,2018年央媒所報道的陜西新聞中,全省的10個地市悉數亮相,無一缺席。據統計,全民認可的“網紅”城市西安出現的次數最多,達到了225次,西安的行政效能革命、人才引進、“西安年最中國”活動以及電視問政都得到了央媒的矚目。

  “紅色聖地”延安斬獲了第二名,達到了70次。延安在1月連續三天登上人民日報頭版,《延安:永遠用奮鬥定義自己》《梁家河村民説今昔》《延安退耕還林 還出山綠民富》三篇稿件勾勒了一個新時代下的新延安。

  同時,報道也不斷向基層延伸,寶雞東嶺村、禮泉縣袁家村、延川縣梁家河、黃陵縣索洛灣、陜南的略陽、鎮巴、洛南等地頻繁亮相央媒,基層脫貧中涌現的好幹部、為致富而採取的好辦法都吸引著媒體的注意。新華社刊發的《敢闖善為讓“窮山溝”變“明星村”——記陜西省黃陵縣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柯小海》《陜西寶雞東嶺村:一家三代話變遷》《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在新時代汲取信仰的力量》等多篇報道都將目光對準了基層。

  全年聚焦“脫貧攻堅” 西遷精神 “三個經濟”受到央媒集體關注

  隨意翻閱、瀏覽2018年的央媒報道,隨處可尋陜西“關鍵詞”。從報道內容、主題策劃上來看,四大央媒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脫貧攻堅、環境治理、秦嶺復綠、“三個經濟”、文旅融合、行政效能革命、“一帶一路”倡議、追趕超越、交大“西遷精神”、中歐班列“長安號”等涉及陜西的熱門話題。

  通過對稿件主題的分類整理,我們不難看出,儘管每個月央媒關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脫貧攻堅這一主題“從不缺席”,全年12個月不間斷的報道,足見這是各家央媒全年持續熱點關注的話題。《選準優勢産業 找對脫貧路子——陜西省佳縣扶貧工作紀實》《陜西: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挪窮窩 移窮業 斷窮根--陜南地區220萬群眾搬遷“溢出效應”調查》等多篇報道擲地有聲。

  除此之外,環境治理也是2018年陜西的一項重點工作,秦嶺北麓違建別墅的拆除和秦嶺復綠都受到了媒體的格外關注,全年有超過6個月的時間裏環境治理都是央媒在陜的焦點話題。人民日報、新華社分別刊發了《陜西大規模整治秦嶺北麓違建別墅》《陜西積極整治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等報道。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交大人心懷家國的“西遷精神”一口氣“承包”了四大央媒,人民日報頭版、光明日報頭版、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專題、新華社客戶端“新華視點”欄目均有報道;西安的行政效能革命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央視的《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東方時空》等欄目。

  作為陜西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的重要抓手,中歐班列“長安號”也是受到了四大央媒的頻頻關注,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光明日報均用大版面大時長報道了陜西下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的生動畫面。

  “陜西一分鐘”刷屏老陜朋友圈 正能量內容一樣製造感動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有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內容承擔著傳遞陜西好聲音的作用。2018年10月,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和西部網聯合製作的《陜西一分鐘》和《這裡是陜西》一經推出就大獲好評,刷爆了陜西人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閱讀量突破10萬+,點讚量近2.5萬,微博微信留言參與互動討論人數過千……兩篇正能量內容不斷為陜西人製造感動。

  最終,《陜西一分鐘》視頻全網總播放量超過2000萬次,《這裡是陜西》圖文版微信閱讀量達到10萬+。 兩個産品也在全網贏得數十萬網友點讚,其中,《陜西一分鐘》微信版點讚8627人次;《這裡是陜西》微信版點讚25298人次。主流媒體對新技術、新形式的探索也成為講好陜西故事的重要手段。

  在2019年開局之際,央視新聞報道了春運期間一對奔跑在鐵路上的陜西綏德小情侶,新聞一經播出就成為了刷屏全網的“催淚瓦斯”。這對情侶期盼了很久卻只有1分52秒的碰面,被網友稱為是一段“神仙愛情故事”。

  像這樣感人至深的故事,時時刻刻都在三秦大地上發生著,央媒的聚光燈也始終對準這裡,記錄下陜西追趕超越的生動畫面,發出講述陜西故事的最強音。(記者 劉璞華 製圖 豆友誼)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