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五千年 我在這裡等你回家——黃帝手植柏的自述

2019-04-07 18:29:5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清明,正是遊子回鄉祭祖的時候。老宅的院子裏往往有那麼一棵老樹,刻錄著家族密碼,靜候晚輩回聽祖輩的足音。 這一天,更是中華兒女齊聚黃帝陵,祭祀人文初祖的時候。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裏也有那麼一棵蒼勁挺拔的古樹,見證、訴説著中華文明之脈。請聽——黃帝手植柏的自述。  

  我是一棵樹,一棵黃帝陵前的柏樹。 

  我的身高有19米;我的腰圍,人們都説是“七摟八拃半,疙裏疙瘩不上算。”請不要驚訝于我的粗壯繁茂,因為我已經五千歲了。  

  我本是一顆普通的種子,是黃帝將我親手栽種在橋山的黃土地裏,因此我被稱作黃帝手植柏。  黃帝,是中華文明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崩,葬橋山”。自那時起,我便開始了與黃帝陵的千年守望。  

  清明節至,人心思歸。這一天,人們都要祭祖掃墓,為先人的墳塋培一把新土。也是在這一天,海內外的中華兒女溯源、尋根、凝心、鑄魂,在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陵前,獻上延續千年的長天一叩。  

  昨天,己亥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黃帝陵舉行。34咚鼓聲悠遠,56米飛龍騰空,海內外萬餘名中華兒女代表齊聚橋山,緬懷軒轅黃帝功德。“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以毛澤東《祭黃帝陵文》為詞的《黃帝頌》,在112名海內外少年兒童的深情吟唱中響徹橋山……  

  細細數來,從漢武帝堆土築臺祭祀黃帝算起,歷代在黃帝陵祭祀黃帝,已經兩千多年了。在我旁邊的碑廊裏立著46通古碑,上面記載著中華民族歷史上對黃帝陵的保護和祭祀。其中,有36通石碑記刻的是歷代皇帝親自頒發的祭文——禦制祝文。這些古碑和我一樣,猶如一部部“活”著的歷史,見證著中華文明的世代傳承。  

  還遠不止如此。  

  在我身後,是全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柏樹群。這裡有8.3萬餘株古柏,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年齡在千歲以上。這些並不是天然林,而是由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種植並保護的。柏樹群中有漢武帝祭祀黃帝時曾懸挂鎧甲的挂甲柏,也有渾身上下幾乎沒有葉子、樹榦盤旋而上像獸角一樣的龍角柏。近些年來,我們周圍還有了“炎黃子孫林”“僑胞林”“僑心林”“思源林”等越來越多的新成員。  

  橋山起伏綿延,翠柏千年成蔭。我們靜靜地守護著黃帝陵,也擁抱著每一位回來祭祀祖先的中華兒女。無論經歷多少風雨,我們都一直在這裡,等你——

  有一年清明節,一位白髮老者在家人的攙扶下,踉蹌著來到黃帝陵前。剛進陵園,他“撲通”跪地,抱著我失聲痛哭:“回來了,終於回來了啊!”  

  老人滿腔深情,十指有力地撫摸著我的千年紋路;我也枝葉簌簌,想要盡力向他伸展。那一刻,風動、樹動、心動,我與遠方的遊子有一個緊緊的、濃烈的擁抱。  

  除了清明公祭,黃帝陵每年還有重陽民祭。在充滿最樸素情感的民祭儀式上,孩童跟隨長者一起祭祀祖先:  

  “跪——”在長者的指引下,孩童慢慢地彎曲雙腿、跪膝在地。  

  “拜——”雙手疊加前伸,俯身伏地,向人文初祖行叩首之禮。  跪拜叩首,是認祖歸宗,更是血脈傳承。孩童的動作略顯稚幼,但透過那明亮而堅定的眼神,我看到他的心裏種下了一顆承續著中華文明基因的種子。  

  沐風五千年,我常常在想,為什麼黃帝在中華兒女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在我眼裏,黃帝他作衣冠、造舟車、教蠶桑、定音律、發明指南車;身為部落首領,他身體力行,親力親為;他一統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聯盟;他與百姓一起追逐安居樂業的夢想。  

  中華民族精神,就是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在黃帝的功德里我找到了這些偉大精神的源頭,在歷年公祭黃帝的祭文中,我也聽到了中華兒女對民族精神的有力承續,更聽到了他們砥礪前行,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鏗鏘腳步:

  丙申年清明,我聽到——五大發展新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習馬會,同胞手足舉世矚目;烏鎮聚,環球之內互聯互通。  

  丁酉年清明,我聽到——改革深化兮樹四梁八柱,民生改善兮佑萬眾安康。經濟增長兮助國力繁盛,文化自信兮鑄時代華章。  

  戊戌年清明,我聽到——“一帶一路”連五洲命運,精準脫貧惠華夏山鄉。翱空潛海創新加速,擴綠治污沃野新粧。  

  己亥年清明,我聽到——四十年改革開放,家國富裕;新時代奮發圖強,築夢夙夕。核心掌舵,穩徵帆馳風騁雨;上下同欲,眾志成復興可期。  

  我腳下的沮河裏,盛滿了中華兒女溯源、尋根的感動與熱淚;我紮根的黃土裏,累積著中華民族凝心、鑄魂的奮進與汗水。我見證了中華文明之脈的綿延賡續,也正見證著中華兒女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高歌前行。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在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裏——  

  我是一棵樹,一棵守著源頭的樹,一棵見證傳承的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