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黃帝陵祭典譜寫為中華文明的讚美詩

2019-04-07 18:36:18|來源:西部網|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軒轅黃帝,帶領中華民族的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開啟了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先河,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培育了中華民族崇尚文明的人文精神,被譽為“人文初祖”。《史記》記載“黃帝崩,葬橋山”。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橋山黃帝陵承載著中華民族最久遠的歷史記憶,維繫著海內外中華兒女最厚重的民族情感。

  祭祀黃帝、紀念黃帝由來已久,源遠流長。從漢武帝堆土築臺祭祀黃帝算起,歷代祭祀,延綿不輟,歷經兩千餘年而不衰。每逢清明,海內外華夏兒女就齊聚陜西黃陵,尋根謁陵,祭奠初祖,慎終追遠,吊古憑今。黃帝陵留下了豐富的祭祀文化遺産。這一文化遺産不僅表現在制度化的祭典和民間祭祀禮俗,還表現為黃帝陵寢所在橋山的數萬株古柏,表現在現存的46通祭文碑刻和2通宋元時期關於陵廟保護的碑刻,表現在近現代的各種題詞和香港、澳門回歸紀念碑。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視察時指出:“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並進一步強調,“對歷史文化,要注重發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尋到魂,找準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中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治國智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發掘黃帝陵祭祀文化的現代價值提供了思想指導。

  今古相濟,豐富祭祀儀程,提升清明公祭典禮的莊嚴感

  公祭典禮,是一場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亦是一場歷史文明的對話,通過規範“形祭”來加重“心祭”。今年,我們將原來相對割裂的典前序禮活動和公祭典禮整體規劃,把包括山門景行、廟祭三獻兩項活動在內的“典前序禮”與“公祭典禮”融為一體,對原有活動內容進行完善提升,整個祭禮體現文化感、儀式感、參與感。全新設計黃帝祭典專用佩巾,重新設計執祭人、主祭人服裝和擊鼓鳴鐘、古琴演奏員服裝,彰顯清明公祭氣象。採用民族管弦樂與交響樂,全新創作大典全流程音樂。新增唱《黃帝頌》、種植橋山柏兩項儀程。《黃帝頌》歌詞採用毛澤東親撰的《祭黃帝陵文》的前八句:“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由著名作曲家印青譜曲。全新打造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又體現新時代中國精神的“告祭樂舞”。新版“告祭樂舞”剛柔相濟、文武並用,力求體現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

  秉承傳統,守護歷史記憶,發掘黃帝陵祭祀文化內涵

  縱觀中國歷史,自秦漢以後,歷朝歷代都有對黃帝陵進行整修與維護,現仍保存有北宋嘉祐六年的碑刻。近現代以來,黃帝陵經過兩次大的整修。1956年愛國華僑陳嘉庚上書中央建議整修黃帝陵廟。毛澤東主席親自批請周恩來總理對黃帝陵進行保護維修,並委託郭沫若為黃帝陵祭亭手書“黃帝陵”三個大字。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黃帝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為古墓葬第一號,有中華第一陵之稱。隨著改革開放,海內外同胞謁陵祭祖者日益增多,清明節祭祖規模日益擴大,原有條件難以適應祭祖盛況,國家領導人提出進一步整修保護黃帝陵。1992年,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黃帝陵視察和指導整修保護工作。同年,陜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了黃帝陵基金會,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整修保護工作至此拉開帷幕。2004年整修結束。新建的黃帝陵祭祀大殿氣勢恢弘,是現代精神、現代技術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創造性地繼承了漢代建築精神,體現了中國風貌和中國氣象。2008年,陜西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原有《整修黃帝陵規劃設計大綱》的基礎上,規劃建設黃帝文化園區。2014年2月,通過了《黃帝文化園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和《黃帝文化中心建築設計方案》。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併發表重要講話後,陜西省委、省政府加快了黃帝陵文化園區建設步伐,成立了直屬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黃帝陵文化園區領導機構。2017年9月,黃帝陵文化園區開工儀式舉行。作為黃帝陵文化園區重點項目的“中華始祖堂”,經過近一年的優化提升和試運營,已于2019年3月30日正式開放。“中華始祖堂”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設計。造型以史前文物“玉龍”為原型,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按照“黃帝文化”和“黃陵文化”兩大展陳主題,分為七個展廳重點對黃帝傳説、黃帝時代、黃帝功績、黃帝崇拜、黃帝祭祀以及守陵護陵、頌陵藝術等方面進行展陳,其中新中國成立70週年黃帝陵保護髮展圖片展,集中、系統、全面地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黃帝陵的保護、管理和建設成就。通過“虔誠守護、共葺祖陵、四海同欽、聖境新姿、龍脈永續”五個章節,全面地對黃帝陵整修維護,黃帝祭祀盛況,黃帝文化傳承,黃陵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重要文物、重要活動、重要場景、重要事件等進行集中展示,充分反映黃帝陵的獨特地位,展示黃帝陵保護事業的發展進程,體現海內外華夏兒女認祖歸宗、愛我中華的心路歷程。

  聚焦重點,賡續三秦文脈,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的宏大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多彩,紅色文化光輝燦爛,自然風光壯美雄奇。如何保護、發展、利用這些資源,是陜西的歷史責任。

  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提出的“五個紮實”要求和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紮實加強文化建設”,按照唯一性、至高性和標誌性原則,實施項目帶動發展戰略,全面謀劃佈局,系統梳理資源,認真遴選擇優,廣泛徵求意見,最終確定30個省級重大文化項目。項目分佈全省各地。截至目前,已有23個項目投入運營,其餘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通過這些項目的建設,陜西省文化産業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文化事業發展日益繁榮。

  為總結經驗,陜西省政府在清明黃帝祭祀活動期間專門組織舉辦陜西重大文化項目建設成就展。展覽以“傳承賡續文脈 創新發展文化”為主題,本著簡樸、實用的原則,以文字和圖片為主,將重大文化項目劃分為中華文明溯源、歷史遺跡保護、紅色文化傳承、山水文化體驗、公共文化建設、文化創意産業、文旅融合發展等七個單元進行展示,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展現陜西文化魅力和陜西文化産業發展的新格局,全面展現了近年來全省標誌性文化設施的新面貌,有“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之感。人們參加黃帝陵祭祀並參觀中華始祖堂後,再來看看陜西文化建設的新進展,就一定會對如何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産,推進當代文化生活方式創新,有不同的感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黃帝是一個開啟文明時代的象徵,一個共同文化及民族凝聚力的標誌。黃帝陵,具有無限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築夢、鑄魂的民族聖地。我們要繼續努力,把黃帝陵祭典譜寫為中華文明的讚美詩,在這一詩篇中汲取文明進步的力量,為中華民族的血脈更加暢通作出新的貢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