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經開區:繪就天藍水清秀美畫卷

2019-04-18 17:42: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暮春時節,漫步在陜西省渭南經開區渭河堤壩上,如詩如畫的風光盡收眼底。藍天白雲下,奔流不息的渭河微波盪漾;綠柳垂蔭間,瑤草琪花爭相鬥艷;當夜幕降臨,渭富、渭蒲、沙王三橋華燈初上,猶如長虹臥波,在光與影交織中,水天一色的田園生態城市輪廓分外明晰。

  渭河變清了,渭河變美了,這是居住在渭河北岸經開區人民的共同感受。近年來,為了渭河一汪碧水,渭南經開區加大渭河流域綜合整治力度,打出一套“嚴厲打擊非法採砂,嚴格管控水域污染源頭,強化渭河沿岸生態建設”組合拳,讓渭河以其清爽、秀美的面孔流淌在經開大地上,成為一條生態河、景觀河。

  

渭河北大堤已經成為一道靚麗風景 攝影 崔正博

  非法採砂零容忍

  每到週末,很多居住在渭南經開區的市民,都會漫步在渭河岸邊,或在堤壩上慢跑,或下到河灘,任由雙腳沾滿泥沙,在沙灘上留下一串足印。“沒想到渭河會變得這麼安靜、這麼美。”一名居住在渭河附近的群眾驚訝感嘆道,幾年前,渭河裏到處都是採砂船,晝夜機器轟鳴,灘塗千瘡百孔,超載的拉沙車將道路碾壓得凹凸不平。

  “因為採砂活動猖獗,渭河曾經‘傷痕纍纍’。”據渭南經開區農綜局副局長韓金龍介紹,最嚴重的時候,在轄區管轄的25.16公里的河道上有採砂窩點30余個,大大小小採砂船50余艘,對渭河生態、行洪安全、交通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日趨嚴峻的環保形勢,讓“保護渭河生態,打擊非法採砂,維護一方安寧”成為渭南經開區所有人的共識。2017年3月,渭南經開區出臺《鐵腕治污降霾整治河道非法採砂專項行動方案》,打響了渭河河道非法採砂攻堅戰。

  為理順管理體制,形成攻堅合力,渭南經開區首先建立健全河長、河道警長制度,形成區、鎮、村三級河長體系,明確責任和分工;通過河道警長制,暢通河道溝渠違法犯罪執法渠道。同時,渭南經開區還整合公安、環保、國土、城市綜合管理等部門職能,形成信息共享、密切合作、聯合執法的工作機制。

  “2016年4月後,最後一批渭河採砂合法手續全部到期,渭南經開區停止了一切合法採砂手續辦理,但在利益面前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試法,鋌而走險。”韓金龍説,為扭轉這一局面,渭南經開區農綜局多次組織聯合執法隊伍,加強河道日常巡邏,摸排亂佔、亂採、亂堆、亂建情況,出重拳予以打擊。

  2018年7月13日,隨著一聲巨響,24艘非法採砂船成功爆破,成為一堆廢鐵,所有爆破殘骸、採砂設備全部清出灘區。開展渭河河道非法採砂專項行動以來,渭南經開區對渭河河段全線所有砂場的房屋、洗砂機、篩沙架、輸沙管道予以全部拆除,對於非法採砂船隻採取切割、碾壓、爆破等方式進行搗毀,有效震懾的非法採砂行為。為確保打擊效果,渭南經開區對運砂通道進行加設限高限寬設施進行封堵,街道、村兩級建立24小時值守制度,嚴格禁止運砂車輛、鏟車等機械進入灘區。同時,對於遺留的砂堆,渭南經開區採取“還砂于河”的方式進行處理,彌補渭河“傷痕”。

  截至目前,渭南經開區已累計取締採砂窩點30余處,搗毀採砂船50余艘,清理“四亂”百餘處,抓捕犯罪嫌疑人1人,將30萬餘噸河砂還于河道,曾經的渭河“傷疤”正逐步被修復。

  水源污染抓“元兇”

  “以前村裏條件不好,垃圾都往河裏扔,污水隨意排放,渭河岸邊垃圾遍地,污水橫流。”4月11日,在渭南經開區蒼渡村,説起村裏之前的衛生情況,一名村民忍不住搖起了頭。如今,在蒼渡村,家家戶戶配備有垃圾桶,生活垃圾每天都有人清理到固定堆放點統一處理,生活污水排放進管道,村子變得乾淨、衛生。

  “長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蘆花載滿舟。”這是古人對渭河美景的描寫,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急劇增長,數年前,渭河污染曾經突然加劇,一度成為群眾眼裏的“下水道”。

  近年來,自開展渭河綜合治理以來,渭南經開區對轄區渭河段排污情況進行多次拉網式排查,摸清了每一個排污口的基本情況,建立了監管與查處機制。與此同時,渭南經開區也對轄區企業也進行了摸排走訪,查清了企業廢污水排放情況,指導企業建設污水處理和排放設施,建立日常監管監測制度,並明確排放標準。

  不僅如此,渭南經開區還在市政建設上加大投入,修建起完善的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實現雨污分流,對轄區內的污水進行統一的收集處理,達標後進行排放。

  針對廣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現狀,渭南經開區在轄區每個村都建有垃圾集中收集設施,安排公益性崗位每天清理生活垃圾,對生活垃圾進行統一清運、統一處理,修建改造傳統旱廁,引導村民樹立起環保意識,讓農村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如今,渭南經開區共建有污水處理廠1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2.5萬餘噸,建有雨水管網31.5公里,污水管網29.5公里,垃圾處理設施20余處,築牢了排污“屏障”,有效確保了渭河水質安全。

  一路沿著蜿蜒的渭河堤壩道路前行,沿途放眼望去儘是綠油油的景象,蟲鳴綠樹間,一株株楊樹整齊排列,直衝雲霄。在控制污染源頭的同時,渭南經開區還集中修建了這條全長25公里的渭河北大堤工程,該堤壩集水土涵養、生態觀光為一體,防浪林、護岸林密布其中,有效地為渭河沿岸解決了蓄水、保土、防洪、增綠等多種難題。

  如今的渭河渭南經開區段,一河碧波,夾岸翠綠,鳥語花香,生態優勢日益凸顯,全長25公里的渭河大堤上,2180畝防浪林護岸林與總佔地5854畝的渭河濕地公園和景觀種植區共同構成了集“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于一體的綠色生態長廊。(供稿 渭南市委宣傳部 編輯 吳宇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