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亮70年】 陶瓷技藝傳承人劉忠陽:爐火煉就匠藝人生

2019-04-25 18:58:4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編者按: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文化,作為陜西最亮眼的一張名片,不僅灌溉著中華文明,也滋潤著世界文明。近年來,文化陜西也成為陜西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共識。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把鏡頭聚焦陜西文化,從“非遺國際化”“走近大師”等角度宣傳報道,推動文化陜西建設。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段曉蕊 通訊員 馮妍):手藝之於匠人,是謀生的方式,但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堅守、文化理念的認同與傳承。對於陜西省渭南市澄城堯頭陶瓷技藝傳承人劉忠陽來説,憑藉自己的雙手,讓泥土在千年爐火中羽化,熔煉成熠熠生輝的瓷器,這是他從小以來慣常的生活,也是他當下及日後努力經營的事業。

  

  劉忠陽在作坊內製作陶瓷    圖片由周引弟提供

  堅守    耳濡目染後的艱辛維繫

  “我們祖祖輩輩都是做堯頭陶瓷的,我從小耳濡目染,也就喜歡上了這個。”劉忠陽説道。從18歲開始,劉忠陽就跟著自己的父親學做堯頭陶瓷。剛開始,他只會採矸耙泥、踩泥揉泥,每天就跟黃土和泥巴打交道。 “一個匠人要做好堯頭陶瓷,首先得‘懂泥’。跟工業生産的陶瓷製品不一樣,堯頭陶瓷是純手工製作,用的泥也是天然的,泥的含矸量、含鐵量等都沒有確切的數據,匠人只能按照師傅傳授的經驗,反復練習。” 劉忠陽説道。

  走好第一步後,劉忠陽就開始學著起錐拉坯、晾坯修坯、上釉晾釉、裝窯燒窯……劉忠陽説道:“跟景德鎮陶瓷製作不同,那裏的匠人只要幹好各自負責的工藝和環節就好,但要製作堯頭陶瓷,匠人得‘一條龍’都會,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得重新來過。”僅一年半的時間,劉忠陽把72道工序學了個遍,而且一個人就能拿下整條製作流水線。

  來自世界各地的陶瓷藝術大師與劉忠陽夫婦(右二、右三)合影留念   圖片由周引弟提供

  劉忠陽的妻子周引弟也出身於陶瓷世家,嫁給劉忠陽後,兩人一起經營著自己的小作坊,依靠這項手藝經營生活。據周引弟介紹,澄城堯頭陶瓷共碗窯、黑窯、翁窯和砂窯四個窯係,劉忠陽就掌握了其中三個,而且,工藝嫺熟且細緻,名聲遠揚。

  “收秋不收秋,等到五月二十六,只要此日滴一點,快到堯頭買大碗,買來大碗吃米飯。”這首在渭北一帶不知流傳了多少年的民謠,是堯頭窯及其陶瓷製品對於當地人們生活重要性的生動反映。但到了二十世紀90年代,塑膠製品等廣泛應用,對陶瓷製品的銷售産生了很大影響,堯頭陶瓷製作技藝甚至面臨斷代的危機。

  二十一世紀初,對於劉忠陽和他的家庭來説是最艱難的時候。當時生産的陶瓷賣不出去,很多陶瓷匠人都去做別的行業,為了糊口,劉忠陽也曾短暫“出走”過兩次,他打過工,拉過貨,但還是會忍不住回來做老本行。直到2006年,一切都出現了轉機。

  

  劉忠陽在窯內擺放瓷器    圖片由周引弟提供

  傳揚   順勢而為下的探索創新

  2006年,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從國家到當地政府,都越來越重視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這無疑增強了劉忠陽夫婦傳承發展堯頭陶瓷的信心與勇氣,堯頭窯千年爐火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澄城堯頭窯的聲譽不斷擴大,也有人主動找到劉忠陽,跟著他學藝。

  劉忠陽説:“2006年起,堯頭當地做堯頭陶瓷的多了好幾家,而且有人主動找到我,跟著我學手藝。到現在,還有三四個人在堅持,這其中有五十多歲的,也有三十多歲的,但沒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劉忠陽除了培養專業學徒,還積極辦培訓,他帶著堯頭陶瓷走進貧困戶和大、中、小學校,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來傳承這項非遺技藝。

  

  劉忠陽製作的絲綢之路主題作品    圖片由周引弟提供

  “以前,堯頭陶瓷最遠就到過內蒙、甘肅,如今,我們的作品已多次隨著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走到日本、法國、韓國、意大利等國家。”周引弟拿著老鼠罐繼續説到,“老鼠罐、獅子罐,這些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傳統器形,代表著對生活的美好祝願,我們要好好地繼承。但同時,我們也通過手機、電腦,研究現代人們更喜歡的器形,如筆筒、筆洗、花瓶等,根據它們的尺寸、式樣,做一些創新,朝著工藝品的方向進行改進。”如今,劉忠陽夫婦所經營的潤昌德有限公司每年都會接到不少訂單,最遠來自日本、歐洲等地。

  “做陶瓷就跟農村人種莊稼一樣,要活到老、做到老、學到老。”劉忠陽時常這樣叮囑學徒,他也始終用這句話勉勵自己。如今,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是國家確定的首批國家傳承工藝振興項目之一,作為該項目的省級傳承人,劉忠陽更是將技藝的傳承視為一項事業,他表示,會繼續免費招收學徒,讓更多人來傳承這項手藝,也要積極“走出去”,多參加展會、進行文化交流,在宣傳與傳承中,讓老堯頭重現千年前的輝煌。  

  

  劉忠陽的妻子周引弟在製作中國夢主題瓷器    圖片由周引弟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