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3月底 陜西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86.48萬人

2019-04-29 18:18:3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4月29日,陜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與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舉辦“陜西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一場發佈會。陜西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戈養年,陜西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馮雨,陜西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曹天剛,陜西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彭立出席發佈會,戈養年介紹《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有關情況。

  戈養年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事業保基本、兜底線制度不斷健全完善,為保障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特別是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截至2019年3月底,陜西省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34.13萬戶、84.48萬人。

  據悉,陜西省農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990元;共保障農村特困人員12.23萬人,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年5500元至6000元,均穩定地高於扶貧標準。同時,陜西省健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每年惠及生活困難殘疾人77.28萬人、重度殘疾人36.77萬人,年均發放補貼資金10億元;為29750名農村留守兒童落實了監護責任人,10235名孤兒和10132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實施分類保障,實現鄉鎮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全覆蓋,目前陜西省共有鄉鎮兒童督導員1443名,村(居)兒童主任19846名。

  戈養年表示,2019年以來,陜西省民政廳制定印發《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方案》,為貧困群眾構建“六張保障網”;同時大力開展“四個專項行動”,在加強貧困地區農村自治組織建設、動員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匯聚公益慈善和社工人才力量以及強化民政公共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方面助推脫貧攻堅。

  陜西省民政廳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切實兜住兜牢農村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加大臨時救助力度,有效解決農村困難群眾“急難”問題;全面落實政策,特殊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和關愛保護;圍繞脫貧攻堅,全面加強貧困地區基層政權建設;強化蘇陜扶貧協作,積極組織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據了解,截至4月中旬,陜西省民政廳已下撥中省農村低保補助資金24.8億元,共保障未脫貧建檔立卡低保對象約132155戶、322533人,保障未脫貧建檔立卡特困人員95867戶、102685人,佔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總人數的54.8%。2019年一季度,陜西省民政廳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殘重病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共8863人;實施農村臨時救助18.5萬人次,支出資金1.7億元;通過“救急難”基金募集社會資金130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04人,支出229.5萬元。

  此外,陜西省民政廳推進蘇陜社會組織扶貧協作,陜西省參與脫貧攻堅的社會組織達到7983家,在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志願服務等領域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5億元,幫扶貧困群眾46萬餘戶。

  戈養年表示,下一步陜西省民政廳將從提高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水準、特殊困難群體關愛服務、“四個專項行動”、支持貧困縣脫貧摘帽、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五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針對2020年全面脫貧之後如何有效發揮民政兜底保障作用,陜西省民政廳還將深入開展工作調研,了解基層情況,強化系統研究,加強政策儲備,確保兜住兜牢農村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