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清的故事—— 五個崗位背後的為民情懷

2019-05-30 13:56:33|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是張富清轉業後的5個主要工作單位,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他是參與者、建設者。“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需要哪搬。”張富清説。

  上世紀60年代,張富清在湖北省來鳳縣三胡區任職。當時的經濟條件一般,人們的溫飽問題還沒解決,張富清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吃飯問題。

  為真正了解老百姓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張富清想了一個辦法,他找最窮、最困難的家庭,和他們一起栽紅薯、種苞谷,一起勞動一起生活。從陌生到熟悉、從隔膜到認同,張富清取得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將黨的聲音傳到了邊遠山區。張富清説:“幹群關係密切了,工作就好開展了。”

  上世紀70年代,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張富清搶先選擇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裏不通路、不通電。張富清決心給當地修路,他一邊給糧田被佔的農民做思想工作,一邊和社員一起肩挑背扛。張富清靠著細緻的思想工作和過硬的實幹作風,給高洞修了第一條公路。

  上世紀80年代,張富清調任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副行長。當時建行只有幾個職工,資金更是困難。單位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只得借用其他單位的土瓦房,職工也沒有住處,所有的業務只是發放貸款。摸清情況後,張富清一方面狠抓學習,提升職工的業務能力,調動大家的工作熱情,另一方面積極改善職工的實際困難,想辦法解決職工辦公室和宿舍問題。

  當時正逢建行“撥改貸”改革,國有小型煤礦田壩煤礦是當時建行最大的貸款戶,張富清經常去煤礦了解生産銷售情況,常給企業出謀劃策。建行來鳳縣支行行長李甘霖説,當年建行放出的貸款,沒有一筆呆賬。

  時光荏苒,離休後的張富清過著簡樸的生活。一所簡陋的屋子,幾件普通的傢具,張富清卻甘之如飴:“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很知足。”

  張富清很普通,慈眉善目,不願給別人添麻煩。然而,他又是不平凡的,經過戰火的洗禮、時代的淬煉,信念之光卻愈發明亮。他的眼中,永遠是腳下那片土地,他的心中,永遠裝著人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