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駝代步踏歌而來的唐三彩

2019-05-30 09:22:04|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記者 百川攝

  唐朝都城長安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各國的移民客居長安,或經商,或留學,或朝拜,或訪友,或學藝,形成了人種的大交流和文化的大交流。異國的文化隨著人種的交流而涌入胸襟開闊的大唐都城,許多異域的樂器也成為長安城中經常可以看到的各類宴舞中助興的工具。詩人李頎在《聽安萬善吹觱篥歌》中有著這樣的描述: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出。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造型新穎浪漫,表現的是流行于開元、天寶時期的“胡部新聲”,即胡漢文化融合後的新舞樂。該俑釉色鮮明亮麗,協調自然,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

  姓名: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年齡:1300余歲

  職稱:國寶級

  戶籍登記時間:1959年

  籍貫:陜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

  出生時間:盛唐時期開元盛世

  現住址:陜西歷史博物館

  1 出土之謎

  在剛剛過去的國際博物館日,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陜西古代文明陳列”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榮獲201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近年來,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文物精品頻頻登上央視舞臺,出現在國家重大節慶活動中,鎏金銅蠶、杜虎符、銀香囊……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走入大眾視野。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第四展廳,陳列著一組由唐三彩精品文物組成的駱駝隊伍,向觀眾展示著昔日絲綢之路的故事。在駝隊的最前面,有一件駱駝俑,駝背上載著一個“龐大”的樂隊,樂隊人物造型惟妙惟肖,這就是陜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的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1957年,在西安市西郊一號唐墓中出土了一件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墓主人鮮于廉,出身軍伍,死時官至將軍、上柱國。這件駱駝載樂俑的駝峰平臺上有樂手四個,舞俑一個,多為深目高鼻的胡人。載樂俑以胡樂、胡舞的新穎題材,三彩釉的鮮明色調引起轟動。1959年6月下旬,由西安市西郊中堡村一座普通的唐墓中,又出土了一批唐三彩,其中同樣有一件駱駝載樂俑,也就是我向你介紹的這件,其形體雖不如一號墓出土者高大,但所載舞樂俑多達八人,不僅陣容龐大,而且樂器齊全,有助於我們研究盛唐時期的音樂、歌舞,尤其是在西域舞樂對內地的影響方面,加深了了解。這就是收藏在我們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作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五星級講解員,郭瑋璐對記者説。

  根據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資料顯示,雖然在地下埋了1300多年,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出土時仍光彩奪目。“當時西安市要進行基礎建設,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了文物所在的唐墓。所幸的是除了受到淤土擾動外,墓室裏的器物保存較為完整。經過考古人員的搶救性發掘,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重新面世。”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晏新志對記者説。

1960年的考古發掘簡報。 記者 百川攝

  2 出生之謎

  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檔案室裏,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駱駝載樂俑的考古發掘簡報,這份出自1960年的考古發掘簡報紙質已經發黃變脆,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為記者打開了這份簡報。簡報中記述了駱駝載樂俑的出土情況,顯示的出土時間是1959年。

  跟隨郭瑋璐來到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四號展廳,記者看到一件造型獨特的唐三彩吸引著諸多遊人駐足觀賞,這便是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這件駱駝載樂俑表現了一個以駝代步、歌唱而來的巡迴樂團,有主唱、有伴奏。駱駝背上放置一平臺,七個男樂俑圍著圈坐在平臺邊沿上演奏,在中間唱歌的女子,梳著唐朝婦女典型的髮型,身穿高束腰的長裙,站在樂隊中間婉轉歌唱。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動鮮活,駱駝顯得沉穩有加,踏著樂步徐徐行進。

  一般人坐在高高的駱駝背上都有點心驚肉跳,而這七個人卻圍著圈坐在平臺邊沿上演奏,個個神態坦然,全神貫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那位唱歌的女子,造型線條流暢,頭向上揚,右臂動作優美,神態優雅、自信,駱駝在走,她卻站在樂隊中間婉轉歌唱。

  “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從漢朝到唐朝,見證了這條道路由開創走向繁榮。特別是到了唐朝,絲路貿易達到鼎盛,隨之而來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你現在所看到的這件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就是有力的例證,它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管部副主任賀達炘對記者説。

  陶瓷業在唐朝時期有重要發展,主要是陶瓷技術突飛猛進,除了“南青北白”瓷業之外,三彩陶器在唐代燒造達到頂峰,創造了濃艷瑰麗的唐代藝術風格。三彩陶器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具,製造時入窯兩次,先燒釉。釉以鉛為熔劑,高溫下呈玻璃狀可流淌。唐三彩正是利用這一特點,使不同色釉于高溫下交混,製造出綺麗的藝術效果。

  3 造型之謎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通高56.2釐米,長41釐米,駱駝高48.5釐米。這一形象逼真、色彩艷麗的三彩俑之所以成了絕唱,得益於三個方面:其一,淋漓盡致地展現出絲路上商貿、文化、音樂等領域的興盛與交流場景;其二,為我們展開了一幅精美絕倫的民族間文化、音樂融合的真實畫卷,對研究盛唐音樂、歌舞、文化交流參考價值重大;其三是器物構思精巧、造型誇張,充滿著藝術的想像和浪漫的氣息。”賀達炘説。

  西安市出土的大量唐代表現樂舞藝術的陶俑與眾多的文獻資料一起,為人們再現了當時震撼人心的樂舞之聲。它穿越時空,久久回蕩在歷史的各個角落裏。

  “從作品上看,樂俑所用的樂器基本上都是胡樂,而舞樂者均是穿著漢人衣冠。考古學家根據這些特點,指出這組舞樂俑的形象有別於胡舞,應是盛行于開元、天寶時的‘胡部新聲’。‘胡部新聲’傳自少數民族地區。在唐代,西域的西涼、高昌、龜茲、疏勒等地民族音樂已十分成熟,經改造傳入長安後,受到人們喜愛。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升胡部于堂上’,後又專門下詔,令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胡部新聲’在長安風靡一時。”郭瑋璐説。

  聽著講解員的講述,記者腦海中不由得産生出一幅景象:駱駝引頸長嘶,舌尖上卷,四腿強勁有力,承載了八個鮮活生動的人物,爛漫、誇張,他們和諧自然、儀態萬千、沉醉其中、入情入景,他們在漫漫絲路上用歌舞排遣寂寞的同時,見證著大漠絲路的繁華,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的點滴,默默地向我們訴説著盛世長安那輝煌的氣象。

  大漠、夕陽、駝鈴、行囊,徜徉其中,仿佛置身於廣袤的大西北,涉足於漫長的古絲路。旅人、商人、歸人不知疲憊,不覺枯燥,只因那絲竹之樂使人意動神飛。

  根據賀達炘介紹,三彩駱駝載樂俑所示七種樂器中的琵琶、箜篌等都由西域傳來,成為西域音樂東漸的有力證明。西域音樂通過漫長的絲綢之路不遠萬里來到中原,在隋、唐長安城裏受到各階層的喜愛,成為唐代的流行音樂,並與傳統的“雅樂”“古樂”相融合,滲透于社會的各個層面,西域樂器也“洛陽紙貴”、備受推崇。

  4 身世之謎

  胡人帶來的不僅是貿易,還有文化的融合。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從唐初到玄宗開元年間,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長安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大都市。那時長安不僅輸出了各種精美的商品,也引起了西域、中亞、西亞諸國民眾的無限嚮往,以致各國商人、工匠、藝人各色人等紛至遝來。其中,給絲綢之路貿易往來作出了突出貢獻的胡人在古代絲路文化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時各國紛紛遣使者來唐,進入長安,盛況空前,“萬國來朝歲,千年覲聖君”是唐朝對外關係的真實寫照。美國學者愛德華·謝弗認為,在唐朝統治的萬花筒般的三個世紀中,幾乎亞洲的每個國家都有人曾經到過這片神奇的土地。唐朝境內人文薈萃,奇貨雲集。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聚居在大唐的首都——長安,熱情高漲,渴望實現自己的夢想。法國漢學家謝和耐説:“長安是亞洲所有民族的匯聚地:回鶻人、吐蕃人、粟特人、迦濕彌羅人、波斯人、印度人、僧伽羅人等。”

  這些來自西域各國或更遠地方的人們,唐人統稱為胡人。他們遍佈各個階層、從事著各種職業,實實在在地融進了長安人的日常生活中。按照職業的不同,他們通常分為胡商、胡姬、胡僧、胡人藝術家幾類。唐三彩駱駝載樂俑所表現的正是當時的胡人藝術家們,他們多數擁有專業技能,來到長安主要從事音樂、舞蹈、演唱、雜技等藝術活動,為長安的精神生活帶來了新氣象。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説:“吾國中古傑出之樂工亦多為西域胡種。”

遊客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欣賞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記者 杜瑋攝

  5 價值巨大

  “作為唯一一件國寶級唐三彩,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在2013年8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陜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強躍對記者説。

  據強躍介紹,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作為三彩陶器中的無價之寶,多次在國內重大文物展覽活動中登場亮相。“2017年以來,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就先後在杭州西湖博物館、瀋陽張氏帥府博物館、週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展出,吸引了眾多當地觀眾前往觀看。外地觀眾在看到這件工藝精湛、神韻獨特的文物時,交口稱讚,很多人表示來西安一定要來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可以説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作為我們的鎮館之寶之一,也是陜西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強躍説。

  在強躍看來,博物館不僅承擔著文化傳承的責任,更是文化自信的引領者。他説:“以我們陜西歷史博物館為例,自1991年建館後就一直參與國家對外交流活動,目前已在全世界49個國家的100多座城市進行了文物展覽。陜西歷史博物館推出原創性展覽、引進國內外高品質展覽及推出原創展覽國內巡展等,數量達到160多次,多次榮獲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這在國內博物館界首屈一指。通過這些展覽,讓各國人民了解了我們的祖先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豐富物質遺産,彰顯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記者 郭青 百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