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紅色體驗區建成開放

2019-06-10 10:37:2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劉君慧):6月8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場活動之一——魯迅藝術學院舊址保護維修暨革命文藝家館開放儀式于魯藝東山舊址舉行。同日上午,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和陜西紅培文化研究院共同打造的魯藝文化園區紅色體驗區也正式對外開放。

魯迅藝術學院舊址保護維修暨革命文藝家館開放儀式現場 攝影 劉君慧 

  當天(6月8日)上午,延安魯藝文化園區辦公室和陜西紅培文化研究院在魯藝教堂廣場前舉行了延安襄陽兩地學生實踐交流活動啟動儀式,來自湖北襄陽的50余名師生與來自延安延職附小、黃鸝培訓機構、魯濱畫室學生,延安老年合唱團以及園區工作人員,共200余人參加了活動。

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同學們參加交流活動啟動儀式 攝影 劉君慧

  延安魯藝文化園區主任茆梅芳在致辭中指出:“魯藝文化園區紅色教育體驗區的打造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的具體措施。延安魯藝文化園區是一個文化大遺址,延安時期先後有十幾個文藝、文化教育單位曾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址。體驗教學區的利用是對革命遺址的活化利用,魯藝將進一步提升革命文物的展示水準,做到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説,強化園區教育功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授旗儀式  攝影  劉君慧

  陜西紅培文化研究院院長張美玲在發言中説:“陜西紅培文化研究院是致力於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培訓的機構,特別有幸與魯藝文化園區合作,依託延安魯藝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面向全國青少年,共同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培訓。本院將在今後的體驗培訓中,不斷強化理念,探索新型的培訓模式,以魯藝文化園區紅色體驗區為載體,把紅色基因注入青少年血脈、融入靈魂之中,讓紅色精神、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啟動儀式現場小朋友們進行腰鼓表演 攝影 劉君慧

  在啟動儀式上,茆梅芳向首批培訓班授贈共青團旗。全體學員進行了入團宣誓,並與全體人員舉行了升國旗儀式。

  據了解,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紅色教育體驗區是依託魯藝舊址東山60余孔窯洞,進行活化利用而打造的。體驗區是面向全國各地遊客,尤其是青少年學生而設立,以實現“學在魯藝、住在魯藝”的目的,以現場、情景教學、討論課等模式,使學生們身臨其境了解老一輩魯藝前輩為國家為人民的文化擔當和艱辛付出,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定文化自信,成為實現祖國繁榮富強的棟樑之才。

  茆梅芳表示,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的建成與開放,將使大家重溫革命歲月、找尋初心、堅定使命,更好地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