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張照片背後的秦兵馬俑故事

2019-06-20 11:45:5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張天柱(右)在考古現場拍攝。    資料圖片

  記者 李向紅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跡,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也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館員張天柱用20餘年的時間,拍攝了10余萬張照片,以考古學者的視角,觀察記錄了秦俑、秦陵的考古勘探、發掘、保護、展示,以及館院建設等諸多方面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成就。照片以影像的形式記錄了秦兵馬俑的學術史,是張天柱30年的考古工作親歷記,他用手中的相機向人們講述秦兵馬俑的故事,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影像中的“金字招牌”

  作為秦代文化的典範,秦兵馬俑是戰國至秦朝政治、軍事、文化藝術乃至整個社會發展與變化的一個縮影,鑄成了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近年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不斷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也不斷進行文化建設與交流。從1982年第一個秦兵馬俑專題展在澳大利亞舉辦後,秦兵馬俑展覽至今已出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余座城市,海外觀眾超過2000萬人次。

  “朝夕相伴數十年,與秦兵馬俑的感情濃烈如酒。我在這裡工作、生活、成家立業,這裡有我年少的夢想和青春的奮鬥,這裡有我所有的一切。”6月15日,記者見到張天柱時,他動情地説。

  1978年,張天柱被招為秦俑考古訓練班學員,就此與秦兵馬俑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十年來,他與考古隊的同事們一起工作,並用他手中的相機抓拍了許多考古發現的遺跡、遺物,給考古隊留下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從1989年3月到1998年,他先後參加了秦兵馬俑三號坑、二號坑的考古發掘,主持了考古繪圖工作,圓滿完成了考古發掘任務,併為博物館培養了一批繪圖人才。1995年,張天柱被任命為考古隊副隊長,走上了管理崗位。“在與秦兵馬俑相伴的日子裏,我常常被宏偉的軍陣、威武的秦俑形象及絢麗的色彩所震撼,我想留住這美好的瞬間、記錄下這動人的畫面。完成這些僅僅靠繪畫是做不到的,於是我更加堅定了用影像記錄這一切的信心。”張天柱説。

  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難忘的故事

  從1994年開始,張天柱拿起相機,從館院建設發展、學術研究、文物保護、重要活動等方面,記錄秦兵馬俑考古發掘的點點滴滴。從一個小小銅箭頭的出土,到一把把青銅劍、一張張弓弩、一尊尊威武的將軍俑和一個個絢麗的真彩秦俑的再現;從博物館的一磚一瓦,到一座座現代化展示大廳的建成;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建成開放……張天柱用鏡頭記錄了這裡的發展變化,用鏡頭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的發生和諸多“歷史性時刻”。

  2005年3月23日,張天柱得知兩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美國飛虎隊老兵將隨一個60人的代表團來兵馬俑參觀的消息後,就立刻去大門口等待。兩位老兵到一號坑的修復區參觀,當保羅·克羅福和馬克·麥克唐納身著當年的飛行服走到兵馬俑面前時,不約而同行起了軍禮。“太神奇,太偉大了!”保羅激動地説,“1944年我曾來過華清池,在那裏休整,那時還沒有兵馬俑。今天能和這些威武的秦代‘老兵’在一起,非常自豪!”張天柱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一瞬間。這張《老兵給“老兵”敬禮》的照片,成了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經典鏡頭。

  秦俑是永不落幕的奇跡

  作為一個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有30年工作經歷的秦俑人,張天柱有幸參與了秦兵馬俑的發掘工作,見證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建設與發展,對秦兵馬俑有著不一樣的情感。2017年,張天柱編輯出版了《記錄奇跡》一書。書中收錄了700余幅珍貴照片,定格了這些難忘的歷史瞬間。

  著名考古學家袁仲一説:“《記錄奇跡》的動人、誘人之處,在於書中所記錄圖像中的文物的精美絕倫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例如,數千件兵馬俑,披堅執銳,一列列、一行行,排列有序,佈局嚴謹,像個龐大的地下軍團,氣勢恢宏,令人心靈震撼;那千人千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俑群,像座雕塑藝術的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再如二號俑坑上層大面積的棚木遺跡,一根挨一根密集排列,跌宕起伏,像是一幅飽經滄桑的歷史畫卷,給人以美的享受。”

  6月9日下午2時30分,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7樓明珠廳,隨著倒計時數到最後一秒,《書聲》文化大講堂準時拉開了第三期的帷幕。上海大學音樂學院的學生們以大鼓敲響了對話大秦的第一聲。鼓聲如滾滾驚雷,震人心魄,奏出了2000餘年前大秦帝國的磅薄氣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受邀作了以“保護遺産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為主題的演講。此番與院長同來的張天柱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他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歷史的背影》。照片中,晨曦的陽光灑在秦俑的身上,光影交織出“歷史的色彩”。他將《記錄奇跡》一書贈予了《書聲》文化大講堂欄目組,並被“書童俱樂部”收藏。

  “20多年10余萬張照片,我用鏡頭記錄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發展變化,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的發生。每當親眼看見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出土時,每當我看到國內外遊客面對秦兵馬俑所表現出的讚嘆與激動時,我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我為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而驕傲,為自己能在這個為世界所關注的地方工作而自豪。讓世界了解秦俑、秦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是‘秦俑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這裡是見證奇跡的地方,我要用鏡頭繼續記錄奇跡,用影像講好秦俑故事。對我來説,秦俑是永不落幕的奇跡!”張天柱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