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樂破解傳承難題 非遺紮根校園將大有可為

2019-06-25 18:15:57|來源:西安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周至集賢中心小學鼓樂班的同學們表演西安鼓樂

  本月迎來了“自然與文化遺産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也一併公佈,西安鼓樂入選。作為世界級非遺項目,它的保護傳承深入校園。周至集賢中心小學、長安二中等學校相繼設置了鼓樂班、鼓樂社,近年培養了幾百名小小“傳承人”。非遺進校園展演活動、學校設立非遺基地、非遺傳承人校園授課……如今非遺與學生關係越發緊密。專家認為,如果我市非遺項目更廣泛更成體系的紮根校園,對傳統文化的普及、破解非遺傳承難題意義深遠。

  細數非遺的“校園傳承”案例

  在我市眾多非遺項目中,西安鼓樂榮譽最高。2006年5月它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9月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它是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重要遺存,被國際音樂界和史學界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西安傳統鼓樂六大社分佈在5個區縣。西安鼓樂深入校園的契機,就從地域優勢開始。

  其中,周至集賢有“鼓樂之鄉”之稱,2009年西安鼓樂被列入世界非遺名錄之後,集賢中心小學就設立了鼓樂班,聘請了集賢傳統鼓樂社的傳承人給孩子們上課。記者獲悉,每週兩節音樂課上會有固定時間學習西安鼓樂,週三下午鼓樂班等社團開展活動。一般孩子們從四年級開始報名學習,截至去年就已培養了200多名小小傳承人,他們可以表演出相當完整成熟的鼓樂曲。另一個大名鼎鼎的何家營鼓樂社位於長安區。2013年12月,長安二中鼓樂社正式成立。這個“第二課堂”本著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唐代宮廷音樂文化遺産的目的成立,一年後就在西安市藝術教育示範學校藝術展演中榮獲一等獎。西安鼓樂深入校園的這種“傳承”很特別,但也不是個例。

  例如,紅拳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如今陜西紅拳進校園做得風生水起,不僅讓學生們強身健體,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武術這類非遺項目的魅力所在。還有的學校建起非遺基地,讓更多非遺項目走進來,讓更多學生學起來。

  西安新知小學,作為陜西非遺教學實踐基地開展了豐富多樣的非遺傳承活動,學校有太極、武術、花棍社團、24節氣專項閱讀課程。西安自弘中學,自2012年初啟動“非遺文化進課堂”,與市非遺保護中心合作開設了木版年畫、泥塑、剪紙、草編、習禮儀、誦詩文、西安鼓樂等課程,非遺工作室達十幾個。記者從校方獲悉,因為城市發展需要,自弘中學原校址拆除,新校址選定建設中,重新開學後會繼續保留非遺基地。

  非遺對學生群體有天然吸引力

  5月底一場“西安非遺校園行”活動來到鐵一中濱河小學。現場有長安泥塑、鄠邑社火微縮模型、結繩技藝、秦腔戲劇臉譜繪畫等十余個非遺技藝展示臺在操場上分開擺設,上千名小學生分組經過,驚嘆聲連綿不絕,久久不肯離去。他們與傳承人交流互動,拍照詢問,有的拿出筆記本做記錄,學習熱情極為高漲。

  這樣的場景對主辦方市非遺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來説,司空見慣。“非遺保護校園行”活動開展10年,就是為了讓學生們零距離接觸非遺,喚起保護意識。非遺項目對學生而言,像一個新大陸,好看好玩因此願意去學習。這一點感受最深的是在學校授過課的非遺傳承人。

  東路碗碗腔是陜西皮影戲的一個重要支脈,23歲的孫衛是孫家皮影第四代傳承人。他在2017年給灃東第六小學的小學生上皮影課,每週一節課。“皮影課收20個孩子,報名就報了50多個。”孫衛教表演動作,傳授經驗,然後讓孩子們自編自演。“他們開心滿足,我也開心。”後來他因為距離、時間原因停止了授課。“可如果附近的學校請我授課,我非常樂意教。”他説在校園上課的費用肯定比商演低,但做這件事就是一種傳承。

  76歲的經金山是省級非遺項目竹扎技藝的傳承人。這個技藝融合木工榫卯和竹子彎曲工藝,能培養極強的動手能力。“我先後在西安自弘中學、西安小學給孩子們教課。”他説一週一節課,一直教到去年。課堂最多容納30多個孩子,以三四年級學生為主。“上兩三節課以後,他們就可以掌握基礎知識,自己想著編出孔雀、小鹿。”後來因為年齡大了不得不放棄授課,但他還會想起孩子們做出自己作品時興奮的臉龐。

  非遺進校園也是有傳承的。西安唐皇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前曾舉行過一場“竹鐫文心——文房清供雅器展”。展出90余件明代至民國時期的竹雕用具,其中有兩隻清末民初高級小學(相當於現在初二)學生的竹雕筆筒。一件刻有提梁壺和梅花,另一件刻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常精緻,並有學校和名字落款。這其實是兩件課堂作業,構圖、雕工都很棒,可見當時學生在學校裏就受到傳統技藝的教育。

  紮根校園破解的不只是傳承難

  如今非遺項目,尤其是技藝類傳承人普遍會遇到傳承難。幾十年前靠技藝可以維持生計不愁徒弟,可這樣的慢時光如今難尋覓。但對學生而言,學習非遺的目的單純得多。帶來一場優秀傳統文化啟迪之旅,提高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審美。陜師大教授、非遺專家傅功振認為,非遺深入校園,不僅會讓學校成為充滿文化氣息的育人場所,開闊青少年的視野,更能使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後繼有人,意義深遠,價值重大。

  “首先會使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傅功振説非遺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項目凝聚了我國各個民族的智慧。青少年是民族未來的希望,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必然需要依靠這支生力軍。非遺進校園,讓孩子們認識、了解它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傳承優秀文化的自覺性。另一方面,非遺保護項目有著鮮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徵,不同的學校依託各自獨特的地域和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可以為學生創造體驗非遺項目的機會與空間,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對傳統文化産生濃厚的興趣,逐步提升其保護非遺的自覺性。

  “當學校教育教學注入非遺這一新鮮血液,學校的教育教學形式也更加靈活生動,從而提高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豐厚文化底蘊,這些都有利於學校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他説學習非遺,會使學生學會尊重傳統文化,培養創新意識。因為非遺項目中包含的文化元素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與潛在的創新性。學生通過親手參與或製作文化作品等方式,將得到新的啟示和思考,展開大膽的想像和創作,讓傳統文化綻放出新的光彩。

  “非遺是民族智慧的結晶,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思維方式。”傅功振認為非遺融入校園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對於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吸引和造就一大批非遺愛好者、傳承者,為非遺的傳承和保護提供有力保障。“更能使學生産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守護民族文化、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懷,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