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隻朱鹮在漢江邊飛舞。 記者 趙晨攝
朱顏墨腿的鳥兒,雪白的羽毛裏暈染著夕陽般的橘紅色,輕盈起舞時,仿佛天空中靈動的舞者。
6月22日,當83歲高齡的劉蔭增再次踏上洋縣這片土地時,回憶起與朱鹮初遇時的情景依然令他感慨萬千。
38年前,在動物研究專家劉蔭增和團隊成員的努力下,一場苦苦尋覓的遇見,讓世界有幸得見“東方寶石”這一自然界的美麗精靈;也是這場遇見,開啟了日後中日多年共同守護這一精靈的友誼之路;更是這場遇見,讓世人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義所在。
初遇時世界僅有的7隻朱鹮,如今已發展到3000余只。今天的它們,是人們鏡頭裏爭相追逐的靚麗主角,是畫家筆下翩翩起舞的精靈仙子,也是國與國交往中的文化使者。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38年前的那次尋找。
人鳥和諧。 王維果攝
生死邊緣
100年前,朱鹮還種群繁盛,遍佈東南亞地區。它們是鳥類中的“貴族”,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當它們淩空而起時,驚艷的舞姿讓人心神飛動。
然而就是這樣美麗的精靈,曾經卻面臨著快速消亡的命運:
1963年,蘇聯朱鹮在哈桑湖滅絕;
1979年,朝鮮朱鹮在板門店銷聲匿跡;
1980年12月,日本對境內最後55隻野生朱鹮進行籠養繁殖失敗,日本本土朱鹮絕跡……
當周邊國家的野生朱鹮相繼消亡時,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野生朱鹮存活的最後希望之地——中國。
尤其是日本,找尋朱鹮的願望尤為迫切。在日本,朱鹮被視為“聖鳥”。1952年日本將朱鹮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1972年,日本環境廳向中國正式提出在中國尋找野生朱鹮的請求。
中國還有朱鹮嗎?當時林業部、中科院給國務院的答覆同樣不容樂觀:1930年以前,我國14個省份普遍可以見到朱鹮;1950年前後,在陜西、甘肅一些地方的稻田和河壩還可以見到覓食的朱鹮;到了1960年,我國的鳥類學家只在秦嶺採集過標本;1964年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朱鹮的消息。
朱鹮,會和爪哇虎、渡渡鳥、猛犸象一樣,作為大自然的記憶,被封存在博物館裏,成為人類永遠的遺憾嗎?
不,只要有一線希望,人類就永不放棄。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大幕正式拉開,百廢待興。雖然當時國力孱弱,但環境保護已提到國家層面。
當年10月,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正式立項,決定在全國尋找消失已久的朱鹮。正在外地開展科研工作的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蔭增接到單位通知,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開始執行尋找任務。至此,尋鹮小組成立。
那一年,劉蔭增42歲。
三根羽毛
接到尋找任務時,劉蔭增倍感壓力。在多年的野外工作中,他從未發現過這種鳥兒,如今要在全國尋找,無異於大海撈針。然而,他又深深地渴望能找到朱鹮——這不僅僅是對一個物種的保護,更包含著人類對它深深的思念。
只是,要在偌大的中國尋找已經失蹤了14年的罕見鳥類,談何容易!
但大自然的生靈,都需要被呵護和善待。抱著這最後的一絲希望,劉蔭增等人踏上了尋覓朱鹮的漫漫征程。
從長白山到燕山、中條山、呂梁山,再到大別山,華北大地印滿了劉蔭增和同伴的足跡。一年多的長途跋涉、細緻尋覓後,尋鹮小組卻一無所獲。
第二年,尋鹮小組再度出發,踏遍江蘇、浙江、江西、湖北以及黃海、渤海……結果,依然令人失望。
3年,5萬公里,北起興凱湖,南至海南島,西到甘肅東部,東臨海岸線,整個中國曾出現過朱鹮的14個省的山水之間,都留下過尋鹮小組的身影。
然而,一次次尋找卻一次次失望。“在中國,到底還有沒有朱鹮?”劉蔭增也曾猶豫過、懷疑過。
就在團隊幾乎絕望之際,1980年,在甘肅省天水市,劉蔭增團隊發現了3根羽毛。
“那就是朱鹮的羽毛。我們終於在甘肅親眼見到了3根朱鹮羽毛!這給了我們大海撈針的信心!”劉蔭增回憶道。
此後,尋鹮小組總結前期的尋找經歷,進一步優化工作方案,將工作重心框定在陜西、甘肅這兩個有朱鹮歷史分佈記載時間最近的區域。
一場尋找朱鹮的“復查計劃”再次開啟。
守護。 王維果攝
奇跡出現
儘管在甘肅發現了朱鹮的3根羽毛,但尋鹮小組並沒有找到朱鹮。1981年5月,尋鹮小組第三次進入陜西洋縣搜尋。
根據之前“復查計劃”的規劃,洋縣是此次復查的重點區域之一。劉蔭增和他的團隊對這裡寄予厚望。
有償收集線索、播放朱鹮幻燈片……尋鹮小組想盡一切辦法,不遺餘力地發動群眾一起幫助尋找。善良熱心的洋縣老百姓積極配合。但由於缺乏專業知識,當地群眾很難區分鹮、鷺。很多次他們發現的“朱鹮”,都是“白鶴”等鷺科鳥類。
一次又一次,尋鹮小組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眼看著在洋縣尋覓無果,尋鹮小組打算收拾行囊前往甘肅徽縣碰碰運氣。
就在此時,洋縣紙坊鄉農民何醜旦、何天順的到來改變了一切。
“你們是不是在找‘紅鶴’?我們在金家河山上砍柴時,見到過你們要找的鳥。”兩人的一番話,讓正在縣林業局值班的姚德山萬分欣喜。他趕忙拿出朱鹮的照片讓何醜旦他們仔細辨認。“兩位老鄉,你們仔細看看,是照片上的這種鳥嗎?”姚德山仔細追問。“沒錯,就是它!我們看到的‘紅鶴’就是照片上的樣子。”兩位農民肯定地回答。
尋找朱鹮的希望重新燃起。
出於謹慎,劉蔭增希望何醜旦他們能夠帶幾根鳥類的羽毛來,好讓他再確認一下。第二天,何醜旦、何天順帶著考察隊的人在金家河真的找到幾根朱鹮的羽毛。看到朱鹮羽毛的一瞬間,劉蔭增激動不已。
1981年5月23日,由何醜旦、何天順帶路,考察隊再次向洋縣北部的秦嶺深處進發。傍晚時分,在海拔1000米的金家河村,不遠處突然傳來兩聲奇異的鳥鳴。“快看!”大家順著何醜旦手指的方向,看到一隻“紅鶴”正從頭上掠過。
“天哪——朱鹮!是它,真的是它!”3年的苦苦尋覓,終於等到這一天。考察隊的隊員們忘記了疲勞和饑餓,朝著朱鹮飛去的方位狂奔,翻越一座座小山,終於在八里關鄉大店村姚家溝,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畫面——半山腰上長著15株百年青岡樹,在由低向高延伸的第7株樹上,一對朱鹮正在照料三隻嗷嗷待哺的幼雛,還有一對成鳥棲息在不遠處。
這,就是已有“6000萬年曆史”、有“鳥類活化石”之稱的朱鹮,也是當時世界上僅存的7隻野生朱鹮。
這次發現震驚了全世界。緊隨其後,一場全民動員甚至跨國合作的護鹮行動,開啟了對這一美麗精靈的長久守護。
人類成功阻止了一個物種的消亡。而關於朱鹮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記者 喬佳妮 見習記者 陸晟)
朱鹮保護大事記
1963年 前蘇聯朱鹮在哈桑湖滅絕。
1979年 朝鮮朱鹮在板門店銷聲匿跡。
1980年12月 日本對境內最後55隻野生朱鹮進行籠養繁殖失敗,其本土朱鹮絕跡。
20世紀中葉 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中國境內難見朱鹮身影。
1981年5月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經過3年的尋找,終於在漢中洋縣境內姚家溝發現了僅存的7隻野生朱鹮。
1981年秋 我國第一個專業朱鹮保護機構——秦嶺一號朱鹮群體保護站在姚家溝成立。
1983年 朱鹮保護工作人員對姚家溝發現的掉巢朱鹮雛鳥進行了半野化飼養,獲得成功。
1993年 國家提出朱鹮保護拯救措施和中長期發展規劃。
1997年 朱鹮保護工作人員開展了人工飼養朱鹮野外代孵代養實驗。
1998年 我國向日本贈送了一對朱鹮“友友”和“洋洋”,“友”代表中日友好,“洋”代表陜西洋縣。“友友”和“洋洋”到日本4個月後,成功繁殖出1隻雄性小朱鹮“優優”。
2001年9月 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省級朱鹮自然保護區,逐步將朱鹮及其棲息地保護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
2004年至2006年 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全國鳥類環志中心聯合在洋縣華陽鎮首次開展人工飼養朱鹮的野化放飛實驗,連續兩年放飛23隻朱鹮,成活13隻。2006年,放飛朱鹮與野生朱鹮第一次配對繁殖,成活幼鳥3隻。
2005年7月 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7年5月31日 我國人工繁育的26隻朱鹮在秦嶺深處的寧陜縣寨溝村異地放飛,朱鹮保護由單純的人工搶救開始轉向回歸自然的新階段。
2007年11月18日 我國將朱鹮“華陽”和“溢水”送到日本,改善了日本朱鹮因近親繁殖造成後代和種群品質退化的問題。
2010年5月24日 寧陜縣寨溝村一對朱鹮成功孵出了3隻幼鳥,這是2007年實施異地野化放飛後,朱鹮成功繁殖出的子二代幼鳥,這標誌著朱鹮異地野化放飛取得成功。
2011年10月29日 我省在寧陜縣寨溝村朱鹮野化放飛基地,首次實施了朱鹮野化自然放飛。10隻人工繁育的朱鹮正式回歸自然。此次是寧陜縣第三次進行朱鹮異地野化放飛。
2013年7月 我省首次在秦嶺以北銅川野化放飛了32隻朱鹮。2014年4月30日,在這32隻朱鹮中,有一對朱鹮成功孵化出第一隻小朱鹮,這標誌著我國人工野化放飛朱鹮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10月 我國再次向日本提供朱鹮。朱鹮“樓樓”和“關關”,對於改善日本朱鹮種群、增強遺傳多樣性意義重大。
(記者 何宇整理)
見字如晤 陜西師範大學連續15年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2021-07-16 17:32:38
“演藝”裏的西安:雅樂尋蹤 駐華大使夫人與西安共譜文化交流“交響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駐華使節西安經貿文化之旅走進白鹿原影視城2021-05-16 16:43:35
“八辦”紀念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發展、開拓創新,持續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奮力譜寫“八辦”紀念館文物保護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從劉家洼考古隊獲悉,考古隊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首次發現了關中地區罕見的金權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覽以“光化六合”為主題,意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國末期至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演進為線索,以于右任先生“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朝墓誌和拓片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寶雞市千陽縣第四屆西秦刺繡香包節開幕2021-06-06 16:19:42
絲路歡樂世界主題角色動畫Miracle(《奇跡》)預告片正式發佈2021-05-27 19:22:11
銀川市首批“暢遊西鹹新區”旅遊團打卡西鹹2021-05-21 11:33:32
VEX機器人亞洲公開賽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開幕2021-04-03 16:19:01
“中國到處都有意思,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是現就讀長安大學的土庫曼斯坦籍留學生張依娜來到陜西後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選擇來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是華夏始姐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2019-11-11 09:47:27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