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2019-07-02 09:20:04|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昔日散落在田間地頭的蒲公英,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華山鎮脫貧特色産業。記者 耿薇攝

  在華陰,提起蒲公英,人們自然會想到華山鎮。

  “每當看到田地裏的金黃色花海,總能想起小時候,對著蒲公英吹一口氣,蒲公英種子便漫天飛舞,洋洋灑灑飄落……”6月27日,華陰市華山鎮黨委書記王畢紅欣喜地説,“真沒想到,蒲公英竟成了我們的致富産業!”

  昔日散落在田間地頭的蒲公英,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鎮級脫貧特色産業,不僅為華山鎮的秀美風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引來農戶大規模、高密度種植。華山鎮蒲公英産業成為華陰市發展“一鎮一業”、助力産業脫貧的縮影。

  路子對頭 增收不愁

  華山鎮地處秦嶺腳下,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水質良好、礦物質豐富,發展種植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但由於轄區內勞動力資源不足,農戶分散經營,缺乏統一的産業發展規劃,尤其缺乏技術支撐,難以實現集約發展。一直以來,農戶增收渠道受限,日子過得緊巴巴。

  蒲公英抗病蟲害能力強,日常管護無須使用農藥,種植也相對簡單,人力資源成本低。經過深入調研、綜合研判,華山鎮黨委班子決定將蒲公英種植加工作為鎮級脫貧攻堅主打産業,研究制定了關於蒲公英種植發展的詳細規劃,明確了發展模式及發展路徑。該鎮採取“黨委主導、公司運營、園區發展、村社連結”模式,建立了集種植、收購、加工於一體的蒲公英産業基地,形成閉環式産業鏈,並在鎮域內各村全面鋪開。

  如今,該鎮15個村已實現蒲公英産業全覆蓋,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有280戶貧困戶參與其中。6月19日,該鎮千畝蒲公英喜獲豐收,第一批收割的萬餘斤蒲公英鮮菜已裝箱,並借助電商平臺由冷鏈車直通運往北京。今年,該鎮蒲公英種植加工産業綜合收入預計可達2000萬元。

  農戶有心勁兒 脫貧攢後勁兒

  産業敲定了,商標註冊了,如何吸引更多財力、人力、資源“進駐”産業基地,推動蒲公英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

  “充分激發貧困群眾的創造力、內生力,是産業發展、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王畢紅表示。鎮黨委號召幹部群眾加快“三變”改革,流轉更多土地以擴大生産規模。與此同時,該鎮積極引導有勞動能力、發展意願強的貧困戶加入産業園,在種植、管護、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技術指導,提高生産能力,拓展致富渠道。

  為提高農戶技能,該鎮制定了“黨員農戶一幫一”制度,邀請農技人員對蒲公英種植、施肥、田間管理等進行手把手教學、面對面答疑。同時,強化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資企業中的黨員先鋒為貧困戶助力,在技術指導、農資經營等環節進行幫扶,並提供免費測土、配方施肥等專項服務。

  此外,該鎮還採取市場化行銷運作模式,由鎮級脫貧攻堅産業承載公司與村簽訂保護價收購協議,每年拿出利潤的10%注入村集體經濟中,並通過崗位開發、技能培訓、勞務協作、就業服務等方式,幫助解決貧困戶穩定就業。

  “自從把自家20畝地作為資源入股,我不僅當上了按月領工資的工人,年底還能拿到分紅,一年純收入8萬元,日子過得越來越美了。”忙著採摘蒲公英花蕾的村民惠周才説,“是黨的好政策、黨員的真心幫扶,讓我掌握了脫貧致富的本領,有了致富的信心。”

  多元價值“變現” 做大做強産業

  隨著特色産業的興起,不同農副産品之間的差異化競爭不斷顯現。“讓蒲公英産業向高附加值延伸,實現多元價值的全面‘變現’,成為蒲公英産業做大做強的發力點。”華山鎮鎮長惠擁軍説。

  “蒲公英可以生吃、炒食、做湯,還能烘乾後泡茶喝,清熱解毒,深受群眾喜愛,市場前景廣闊。”惠周才既興奮又得意。華山鎮從做亮特色、做優産品、做強品牌出發,以拓展用途、延伸銷路為突破口,堅持“産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深度挖掘産品“剩餘價值”,將蒲公英“一物作三用”。挖掘其藥用價值,讓蒲公英葉“變身”中藥材,利用線上線下銷售平臺,銷往北京、江蘇、安徽等地;挖掘其飲用價值,將蒲公英根“變身”保健茶,通過深加工、精包裝,打開飲品新市場;挖掘其食用價值,讓蒲公英“變身”養生蔬菜,與西安華潤萬家達成訂單銷售協議,開啟綠色銷售新模式。

  如今,蒲公英産業已經成為華陰市美麗鄉村的“新風景”、産業振興的“新樣板”、脫貧攻堅的“大産業”。惠擁軍表示,蒲公英産業優勢凸顯、前景廣闊,預計到2020年,當地蒲公英種植面積將達到3000畝,效益將達到5000萬元。

  華山鎮蒲公英産業只是華陰市發展“一鎮一業”、助力産業脫貧的一個縮影。孟垣鎮的菊花、花椒産業,華西鎮的紅提葡萄、聖女果産業,岳廟街道的貢蓮産業……目前,華陰市6個鎮(街道)均已形成特色産業。黨建促脫貧,華陰市逐步探索出一條生態有效的扶貧之路。(記者 耿薇 通訊員 曹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