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採太陽的人”一家三代人的煤礦記憶

2019-07-04 15:52:22|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我們一家21口人,有14人在礦區工作過”秦明義説。

  下班後,和媽媽、媳婦、兒子在一起聊天是秦偉最幸福的時刻。

  祖孫三代礦工在陜煤銅川礦務局下石節煤礦礦史館感受礦區的變化。

  秦忠海正在工作中。

  秦偉在工作現場。

  陜煤銅川礦務局下石節煤礦的秦明義老人一家,祖孫21人,有14人在煤礦工作過。他們先後從事過不同崗位的煤礦工作,有的已經退休,有的還在堅守。他們不改初心,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把青春和熱血獻給鍾愛的煤炭事業,用奮鬥詮釋最美人生底色。

  對於50歲的礦工秦忠海來説,一家人最愜意的就是聚在一起談論銅川礦區的發展變化。陜煤銅川礦務局下石節煤礦是父親秦明義和他們兄弟姐妹5人奮鬥過的地方,也是他兒子秦偉堅守的家園。這份生命中無法割捨的情懷,賦予了這個四世同堂家庭更多的榮耀和自豪。

  “我以前上下班都是走路,現在我兒子是騎摩托車,我孫子則是開著小汽車。井下挖煤,我那時基本靠人工,到我兒子時,就用上了機械化設備,如今,我孫子是一鍵啟動,基本實現自動化。”近90歲高齡的秦明義是一名老軍人,也是下石節煤礦的第一批開拓者,耄耋之年,耳不聾眼不花,體格硬朗,思維敏捷,談起礦區的發展變化,滔滔不絕。

  説起70年間煤礦的改革發展變化時,老人笑著説:“從當年的掄大錘、推小車,發展到如今的現代化、數字化,下石節煤礦的今天來之不易,是一代代礦工艱苦奮戰的成果。希望將來我的重孫依然可以享受到這片土地的富饒。”

  “礦一代”秦明義

  哪需要就到哪去

  立過功、受過獎,抗美援朝後轉業,秦明義來到了銅川礦區,先到史家河煤礦,再到王石凹煤礦,後轉到下石節煤礦,在煤礦一幹就是30多年。

  1956年春天,26歲的秦明義和95名戰友從部隊轉業到銅川後,穿上了礦工服,成為史家河煤礦平巷隊的一員。當時煤礦基礎設施落後,生活條件艱苦,他和妻子住在臨時搭建的棚戶區簡易房裏,“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就是真實寫照。

  6月28日,説起礦區的發展變化,26歲的“礦三代”秦偉一邊扶著爺爺一邊告訴記者:“雖説煤礦工人被稱作‘開採太陽的人’,但他們的工作性質卻是加班打連勤、一天三班倒、兩頭不見太陽。記憶中,父親那時候就沒有跟家人過過一個團圓年。”50歲的“礦二代”秦忠海一臉愧疚地接過話題:“越是到了春節期間,越要保障電煤、城鄉集中供暖用煤等供應,所以,以往年年都是在百米礦井下‘守歲’的。”

  “過去,井下沒有機械化,打眼、放炮、拉煤全靠這一身力氣,一個班下來要工作10多個小時,煤也是靠人一簍一簍地走10來公里路、爬幾千級臺階背上來的。勞累一天,渾身黢黑,連吐出的唾沫也是黑的,工友之間互相辨認不出,只得在工作服背後寫上自己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升井時,累得在罐籠裏站著都能睡著。”與累相比,秦明義更擔心的還是安全事故,“那時候,我們這些‘煤黑子’是四塊石頭夾著一塊肉,冒頂、瓦斯爆炸、透水、衝擊地壓,每一樣都能要命。在井下,老鼠經常偷吃礦工挂在柱子上的飯菜,礦工不但不惱,反而還會專門給老鼠留點飯菜。那年月,井下沒有安全監控措施,一旦有類似衝擊地壓之類的異常情況,老鼠就會傾巢出動,在老鼠的幫助下我還躲過了好幾次冒頂呢!” 秦明義對自己的礦工歲月感慨良多。

  1961年5月,銅川礦區王石凹煤礦籌建初期,已經是史家河煤礦平巷隊黨支部書記的秦明義被“請”到了王石凹煤礦。

  秦明義作為掘進隊的帶頭人,和工友們一起奮戰,一米一米搶進度。當時施工任務緊張,他就帶著職工打連班,換班時在隊上值班,連家也沒顧上回,以鋼鐵般的意志鑄就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艱苦的作業環境和物資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工人們勞動強度高,安全設施條件差,涼開水、涼饅頭就幾口腌鹹菜就是飽腹的佳肴;睏了乏了就席地打地鋪;苦了累了就吼幾嗓子粗獷的號子醒腦提神。

  “不會咱就學,沒啥能難倒咱的!”秦明義回憶説。1971年,下石節煤礦勘探建設,從搞基建、起護坡到配合勘測掘巷道,組織分配什麼任務秦明義都會全力以赴幹好,從來不打折扣,認識他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讚他一句好樣的!

  1986年,秦明義光榮退休。

  “礦二代”秦忠海

  認真工作,踏實做人

  50歲的秦忠海是地地道道的“礦二代”,從小對父親認真工作耳濡目染。踏實做人的秦忠海二話沒説,初中畢業走出校園就踏進了礦井,子承父業,成為下石節煤礦防火隊的一名普通職工。

  剛上班的秦忠海正趕上礦井工作面回收封閉的節骨眼兒,他所在的單位負責往井下各封閉點運輸沙子、磚塊、水泥、管路等材料,任務重、時間緊,剛經過崗前培訓就下井的他,那天背著50多公斤的密閉材料來來回回在巷道裏跑了十幾趟。人前不服輸的他咬牙堅持著,下班的時候裏裏外外的工作服濕了個透,坐在巷道裏好半天都動不了。父親鼓勵他,都知道煤礦工作既苦又累,但總得有人來幹。只要過了體力關和心理關,就是一名合格的礦工了。

  兩年後,秦忠海調任選運區成為一名皮帶監護工,認識了自己的妻子,後來成家立業又有了兒子秦偉。一家人的日子過得雖然清苦,但也其樂融融。

  1990年5月,礦上投入了第一套高檔採煤機,原煤産量上來了,但選運皮帶提速後出現了拋撒現象,頭腦靈活的他積極想辦法改進皮帶支架,有效杜絕了皮帶撒煤。區隊領導看他人勤快、腦子活,就把他調到了檢修班。風風雨雨33載,他連續多次被評為優秀班組長、安全先進個人,這是他職業生涯的最佳印證。

  “我從小長在王石凹煤礦,當年跟隨父母來到下石節煤礦時,這裡還是一個大坑,基建隊駐地的矮樓就是當時煤礦最洋氣的建築了。這麼多年我們一家人始終在一起,親眼見證著下石節煤礦從邊生産邊建設的荒蕪之地慢慢變成今天的模樣,心裏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回想起當年的那段艱苦的歲月,秦忠海特別感慨。

  “礦三代”秦偉

  體面工作,幸福生活

  26歲的秦偉,是下石節煤礦的“新生代”,他見證了下石節煤礦信息化建設進程,井上井下直通電話、井下緊急避難硐室、應急廣播系統、礦壓監測系統、頂板安全監測系統相繼投入使用,變頻設備淘汰高耗能設備,物資超市替代儲物倉庫,煤礦一步步走上了高品質發展之路。煤礦污水處理廠等環保基礎工程讓礦區的山更綠、天更藍、景更美,四季宜人。柏油馬路連通市區,秦偉家裏的交通工具也由自行車、摩托車換成了小汽車。

  2009年,初中畢業的秦偉被父親“安排”上了銅川煤炭職業技術學院。一聽説畢業是要去當礦工,他立刻火冒三丈:“別人是‘坑爹’,你這可是‘坑兒’!”沒想到,父親帶他到煤礦一看竟出乎意料:花園式環境、生態化礦井、智慧化採煤、無人化作業。在這裡,伴隨著以提高裝備水準,優化生産系統、優化勞動組織為主要內容的“一提雙優”建設的全面實施,煤炭開採的主基調已由“黑色”轉變為“綠色”,開採過程也更加智慧、安全、可靠。

  “面臨人生重大選擇的時候,我選擇了銅川煤炭職業技術學院電鉗專業。”秦偉説。

  2013年6月,20歲的秦偉被分配到了玉華煤礦,成為掘進三隊的職工。在百米井下,看到井下寬敞的大巷、規整的道軌、工作面上先進的設備,秦偉內心的激動喜悅清晰地印在心頭。

  “七一”前夕,秦偉在火紅的黨旗下莊嚴宣誓,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秦明義得知這個喜訊後特別高興,拉著秦偉的手説:“咱家三代礦工,都是黨員,你要好好幹,聽黨的話,黨叫幹啥就幹啥。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要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心裏,要把咱家的光榮傳統繼承下去。”(記者 喜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