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沙窩村裏的“金窩窩”

2019-07-05 14:03:33|來源:陜西網|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佛坪縣城以北的長角壩鎮沙窩村曾經是個貧困村,經過近些年發展,已于2017年末摘帽脫貧。

  聽村裏現任的第一書記劉平安説:“來到佛坪,每個人都是大熊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大熊貓生存的待遇”。

  這裡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保護動物37種;有紅豆杉、銀杏、杜仲、黃柏、香柏、冷杉等珍稀植物158種;有天然瀑布等自然山水風景;有紅二十五軍舊址、苗鄉文化、秦嶺民俗文化等獨特的紅色歷史及人文風景。

  優美的自然風光、恬靜的農家生活、珍奇稀有的野生動植物、厚重的文化底蘊,這便是沙窩村脫貧致富的核心資源。

    佛坪邁入全域旅遊新時代

  古有儻駱道、子午道蔓境而過,今有西成高鐵穿梭境內。

  2017年底西成鐵路客運專線的全線貫通,成了連接西安、佛坪、漢中、成都的直線通道,為佛坪社會經濟發展插上了新的引擎。

  為迎接西成客專開啟的高鐵旅遊新時代,佛坪立足大熊貓、山茱萸等優勢資源,以打造秦嶺原生態山地度假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堅持實施“旅遊強縣”戰略,搶抓脫貧攻堅,全面擴容提質、完善功能,以大手筆繪就大藍圖,打造全域旅遊富民強縣。

  從西安出發自駕時長近三小時的車程,乘高鐵現在只需四十分鐘左後便可抵達,一個小城佛坪從此融入了西安一小時經濟圈,探訪古道明珠,與大熊貓來個親密接觸,不再是路途遙遠的事情。

  資料顯示,2018年佛坪縣接待總遊客數量152萬人次。通過高鐵方式出行來佛旅遊人數28萬人次,以高鐵方式來佛坪旅遊的人數佔旅遊總量的19%左右。

   村黨支部樓上有個“金窩窩”

  “沙窩村一年四季都有看點,山水自然風光秀美,紅色及歷史人文資源豐富,在清明節前後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山茱萸,還能參觀紅25軍舊址,復興寺等,更能看到熊貓,金絲猴等珍稀野生動物,內容很豐富”,長角壩鎮鎮黨委副書記李昌學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2017年時,佛坪縣全縣44個村就全部完成集體經濟合作社組織登記並運行,財政為每個合作社注入30萬元啟動資金,並整合涉農資金項目扶持集體經濟發展,要求各村以新組建的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為主體,謀劃産業項目,開展經營活動。

  在長角壩鎮沙窩村,10戶民宿、農家樂分佈在通往熊貓谷景區的道路兩旁,從清明到國慶,每家店毛收入在40—50萬元。位於沙窩村村支部樓上的“金窩窩”便是依靠村集體建設的民宿。

  “我們依靠村集體先後投入五十多萬元,建設了金窩窩民俗,從今年五一試運營到現在,每週末房間都爆滿,已經掙了三萬多元,未來,金窩窩掙得錢將會分給村集體的每一個人,我們以後還計劃建造垂釣魚塘等配套設施”,村支書段昌斌告訴記者。

  29歲的村民段昌鵬9年前返鄉創業,從最開始辦農家樂到後來不斷投資發展到住宿為一體,現在已有兩層14間客房,一年純收入20多萬元。“我依靠産業扶持資金,貸款一部分錢發展民宿,村裏在環境、服務、管理、培訓等方面還給予了很大支持,現在生意不錯,再過一兩年就能全部還上貸款”,段昌鵬説。

  和段昌鵬一樣做起民宿的還有曾經的貧困戶代輝,他早些年外出打工,經常遇到活兒幹了卻拿不到工錢的事兒,看到鄉村旅遊發展的機會,剛好家人廚藝都不錯,代輝索性就回家把老房子改造成農家樂,和愛人開起了夫妻店,經過這幾年努力,每年也能收入近10萬元,如今,代輝不僅能照顧家人,也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據統計,沙窩村2018年接待遊客1.8萬人次,疏散遊客住宿0.47萬人次;為貧困戶自産的土雞蛋、土蜂蜜、天麻、藥王茶、山野菜等土特産實行代售代賣,實現銷售收入約3萬元。

  隨著核心景區的建設與發展,全域開發的“沙窩模式”帶動了農家樂集群和特色種養業的發展,以農旅結合的産業模式,在創建全域旅遊發展的同時,也加快了全縣脫貧攻堅的步伐。

  圖説:沙窩子村不僅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也是一塊紅色的土地,至今保留著紅二十五軍舊址。

  以特色養殖産業帶動經濟增收

  除了發展旅遊,沙窩村持續壯大林下經濟、特色養植等拳頭産業,全村發展山茱萸6500畝、板栗350畝、豬苓5萬平方米、天麻1萬平方米、中蜂1470箱;建成千畝山茱萸園1處、豬苓示範基地2個、冷水魚養殖場2個35萬尾;組建了以山茱萸、中蜂、豬苓、土雞等産業為龍頭的農村專業合作社6個、家庭農場4戶。

  沙窩村先後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互助資金協會,持續帶動群眾致富、經濟增收。目前,沙窩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中蜂養殖200箱,種植中藥材重樓4.25畝,建設休閒垂釣魚塘2個,改造民俗客房7間。2018年,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收益17.74萬元,並於年底為43戶股民每股分紅340元。互助資金協會為20戶村民發展産業提供貼息貸款49.2萬元,其中為6戶貧困戶貸款10.2萬元。

  據悉,下一步,沙窩村將緊緊圍繞佛坪熊貓谷——沙窩旅遊環線,以項目建設為引領,以産業發展為助手,打造以民俗遊、紅色遊、觀光遊等鄉村旅遊新業態,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為實施鄉村振興打好基礎。(記者 劉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