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富縣:民富村美生態佳 鄉村振興路正興

2019-07-24 18:54:0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近日,在延安市富縣,汩汩溪水延綿村裏,鄉間小路、庭前屋後乾淨整潔,漫山遍野的林果孕育希望,寬敞明亮的農家院歡聲笑語。 

  田疇織錦繡,沃野好風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發展迎來新機遇。近年來,陜西省延安市富縣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力書寫鄉村振興的富縣篇章。 

  青山綠水包圍的富縣城區 供圖 吳龍迪

  和著鄉村振興的嘹亮號角,循著砥礪奮進的堅實足跡,現代文明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的美麗鄉村新圖景,正在富縣大地徐徐鋪展。

  興産業 強支撐 “新型主體”串起千家萬戶 

  “剛來川莊的時候,這裡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野草叢生,村子沒有主導産業,零星幾塊地裏種著些玉米,村裏人很少,甚至有些家戶都是空宅,門上挂的鎖已經生了銹,到處都瀰漫著破敗的氣息。”富縣張家灣鎮川莊村第一書記喬建國説。 

  2016年4月20日,伴隨著轟隆的機器聲音,320畝的稻田恢復項目正式開始實施。短短1個月,川莊便出現了連片稻田。為了讓村民種的水稻不愁銷路,由村“兩委”牽頭成立了富縣川莊水稻專業合作社,並且實現貧困戶全覆蓋,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有工可打。 

  現在的川莊每畝水稻拋殼後能打700余斤,每斤均價在3.5元左右,經過加工和包裝後每斤能賣到6元到8元不等,富硒水稻的價格則更高。 

  村民的錢袋子鼓了,接下來就該提升生活品質了。2016年,川莊村文化廣場被整體硬化,村衛生室也拔地而起。2017年,村裏多了6個垃圾桶、1輛垃圾車,衛生變得更加乾淨整潔。再往後更是出現了黨員水稻志願服務隊、“愛心超市”,太陽能路燈的安裝也被提上了日程。

  如今在川莊村,葫蘆河潺潺流過,連畝稻田泛著粼粼波光,山風和著泥土的清香拂過,遠處的稻田裏依稀可見白鶴、鷺、鹮等珍禽悠閒掠過,宛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田園畫。 

  富縣川莊村水稻 供圖 吳龍迪

  川莊村的巨大改變,只是富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個小小縮影。 

  自2008年以來,富縣共計改建農村衛生廁所1.5萬戶,公廁13所。2018年,富縣對137個行政村中的30個村巷道進行了硬化。各行政村先後制定了村規民約並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以“四會一約”為準則處理民間事務,逐步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在遏制傳統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富縣正在通過修復自然生態、挖掘文化資源、發展農業産業、改善民居環境,鼓勵群眾自發眾創、共建共享,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增加群眾收入,從而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以此不斷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最終達到振興鄉村的目的。”富縣副縣長許新選説。 

  美環境 種風景 喚回美麗田園詩情畫意 

  2018年5月28日是富縣牛武鎮垃圾資源化處理站正式運行的日子,操作員張啟軍熟練地操作著3台轟鳴的設備,將可腐爛的瓜果、菜葉等變成有機肥,將可處理的塑膠、紙張、玻璃等變成陶瓷灰。圍觀的村民全都驚呆了,垃圾還能變成寶? 可腐爛垃圾1噸能産出肥料150公斤—200公斤,不可腐爛垃圾1噸能産出陶瓷灰10公斤,但要想將這些垃圾合理利用起來,分類是個大問題。 

  在牛武鎮領導幹部的努力下,終於,牛武鎮八條鹼村垃圾分類被納入村規民約,並且每月會對農戶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評定。 

  每天清早,保潔員張玉梅垃圾車上悠揚的喇叭聲就會傳遍整個村莊。“村民把垃圾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到我這兒二次分揀成有毒、餐廚、可回收和其他4種。”張玉梅介紹道。 

  牛武鎮只是富縣實行垃圾分類的一個試點,富縣將按照“城鄉一體、分類處置、全民參與、整縣推進”的總要求,逐步建立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處理長效機制,實現全縣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如今的富縣,已經建立了政府、村集體、村民等各方共謀、共建、共管、共享機制,提升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並且建管並重,長數運行。堅持先建機制、後建工程,合理確定投融資模式和運行管護方式,探索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機制,確保各類設施建成並長期穩定運行。 

  截至目前,富縣已實施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建設工程、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工程、村內道路硬化工程以混凝土路面為主體、村容村貌整體提升工程這四大類工程,共12個項目,總投資17711.32萬元。 

  防污染 護藍天 綠色生活助推綠色發展 

  “我這活又不累,還有工資拿,而且看著河水越來越清,人心情都變好了。”王懷娃是富縣交道便民服務中心界子河村人,為探索“河長制+脫貧攻堅”模式,交道便民服務中心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了王懷娃等人從事河道巡護工作,並提供每季度800元的工資。 

  在富縣的每個鄉鎮村落,都會有像王懷娃一樣的巡河員定期對當地河道進行巡視,一旦發現河流異常,就會逐級上報,使問題得到迅速解決。 

  得益於退耕還林工程的改造及“河長制”工作的逐步推進,如今的富縣縣城已經被環繞在一片青山綠水間。

  富縣城區污水處理池 供圖 吳龍迪

  為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青山綠水”,減輕污水處理壓力,有效提高水環境品質,富縣決定實施“雨污分流”工程。重新鋪設污水專用管道,將雨水、污水分開,使污水進入處理廠,雨水等無害水則直接排入河道。 

  “第一階段工程5月13日開工,首先對人口密集、水量集中的沙梁片區進行改造,預計到11月底投入使用。”富縣城管局總工程師王孝生説,“為儘量不影響市民正常出行,我們在車流較大的路段採用頂管法施工,在不大面積破壞路面的情況下進行作業,以避免造成交通擁堵。” 

  據了解,沙梁片區“雨污分流”工程總投資2527萬元,工程費用2180萬元,此外還有北教場片區、茶坊片區、老城片區、南教場片區、監軍臺片區5個片區計劃實施“雨污分流”工程,預計三年全部改造完成。 

  2019年5月,富縣榮獲“陜西省縣城建設先進縣”稱號。在城市建設發展中,富縣始終堅持“宜居宜業、具有唐韻特色”的理念。“城市建設不是簡單的修橋、鋪路、蓋房子,而是推進富縣建設的具體路徑、落實轉型升級‘組合拳’的具體招式、引領綠色生態發展的具體抓手,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建設、社會建設的龍頭,是統籌城鄉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橋梁。”富縣縣委書記李志鋒説道。(文 吳龍迪 朱佳雨 編輯 張雅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