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歷史文化展” 亮相秦陵博物院

2019-08-01 09:20:57|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李舉綱講述“著衣式陶俑”

  程旭講述唐墓壁畫《客使圖》的背後故事

  自西周至戰國時期,燕立國800餘年,其間幾遷都城,統治疆域不斷發生變化,燕文化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出不同的風采。為促進地域文化交流,展示我國優秀燦爛的古代文明,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館主辦的“幽燕長歌——燕國歷史文化展”于7月31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陳列廳隆重開幕,展期3個月。

  本次展覽參展的120件(組)展品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天津博物館、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博物院和易縣燕下都文物保管所。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此次展出的文物中有一件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西周伯矩鬲。伯矩鬲通高33釐米,口徑22.9釐米, 蓋內及頸內壁,分別鑄有相同的15個字“才(在)戊辰匽侯賜伯矩貝用作父戊尊彝”。意思就是:某年某月戊辰這一天,燕侯賞賜了伯矩許多海貝(海貝就是當時的錢),為了紀念這一榮耀而鑄造了伯矩鬲。

  伯矩鬲出土于1975年,出土地點在北京房山琉璃河。“伯矩鬲的主人——伯矩是燕國的‘行人之官’,負責迎接周王使者等外交禮儀活動,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其家族地位顯赫,已經被公認為是西周早期宗周王室和燕國上層的重要角色。”據專家介紹,經過多年的發掘與研究,考古學界終於認定出土伯矩鬲的房山琉璃河遺址就是武王滅商之後,封召公奭于北燕的燕國所在地,這也是北京建城之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展覽主要從建邦與都城、禮制與生活、手工業經濟、文化融合四個方面展現燕國歷史文化的面貌和成就,展出的獨具特色的出土文物不僅代表了燕國所取得的物質文化成就,也凸顯了燕國及燕文化在北方民族融合和秦統一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辦方表示,此次展覽對燕文化的豐富遺存和最新研究成果進行集中展示,目的是讓觀眾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領略、欣賞博大精深、底蘊深厚的大秦文明的同時還能夠了解、探究極富特色的燕文化,通過秦、燕文化的比較,對東周時期我國古代地域文化的發展過程和歷史面貌有所認知,使觀眾真切感受高度發達的中華文明,以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記者 趙爭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