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裏,市民在鄠邑區休閒娛樂摘葡萄。 (記者 李福民 攝)
本報訊(記者 王昕)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二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昨日,市統計局發佈統計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初的三十年中西安農業砥礪奮進,改革開放的四十年裏西安農業振翅騰飛,七十年來,西安人民經過不懈努力,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西安農業發展的壯麗詩篇,初步實現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奮鬥目標,農業發展成就輝煌。
多种經營全面發展
糧食産量實現較大增長
西安結合地理區位優勢在科技興農的發展思路引領下,大力改造中低農田,改良土壤種植條件,改善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全面推廣良種種植,創建高産示範,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提升,糧食産量實現較大增長,單産實現了質的飛越。
1949年糧食種植面積為597.10萬畝,産量45.59萬噸,每畝單産76.32公斤,到2018年糧食種植面積419.56萬畝,産量 142.14萬噸,是1949年3.1倍,每畝單産338.78公斤,是1949年4.4倍。
多种經營全面發展。2018年蔬菜産量373.69萬噸,是1949年的107.4倍;豬肉産量3.59萬噸,是1949年的1.3倍;牛肉産量0.34萬噸,是1949年的30.9倍;羊肉産量0.10萬噸,是1949年的22倍;禽肉産量1.25萬噸,是1990年的2.1倍;禽蛋産量5.26萬噸,是1949年的12.1倍。多种經營的快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城鄉居民餐桌。
農業規模顯著擴大
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以來,西安聚焦“三農”,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加大“支農強農惠農富農”各項政策實施與落實力度,有力促進西安農業的快速發展,西安農業經濟規模顯著擴大,2018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461.2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4.1%。
糧經比例日趨合理。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之前,西安農作物種植主要是以糧食生産為主,其他作物種植規模都很小,難以産生比較直觀的經濟效益。改革開放以來,在穩定糧食生産、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西安逐步縮減糧食播種面積,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使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産保持了一個較為合理的比例,土地利用效益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七十年間,糧經面積之比(經濟作物含園林水果)由1949的年85:15 調整為2018年的77:23。經濟作物已成為我市農業發展的主要增長點及農業産業升級的主要動力。
農業發展動力不斷激活
擁有現代農業園區199家
七十年來,西安堅持走科技興農、發展特色的路子,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産,廣泛運用科技,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管理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激活現代農業發展動力。
2018年全市糧食作物中的良種播種面積佔比達到100.0%。同時現代化灌溉方式不斷涌現,全市噴灌、滴灌、滲灌等灌溉面積已達到11.75萬畝。西安現代設施農業也從無到有,規模逐步擴大,2018年全市農業設施面積24.07萬畝,其中溫室面積達到3.56萬畝,大棚面積達到6.68萬畝。
農業園區引領農業發展方向。2018年我市擁有現代農業園區199家,其中省市級園區125家,現代農業園區規劃面積40.38萬畝,建成面積23.25萬畝,年銷售收入達20.33億元。
生態農業活力增強
鄉村遊收入達26.70億元
西安依託資源稟賦,著力增強生態農業活力,重點圍繞農業抓旅遊,利用田園景觀、農業和歷史人文資源加快農業與旅遊深度融合,堅持農業全域旅遊理念為城鄉居民提供觀賞、採摘、垂釣、遊樂、餐飲、旅遊等體驗性休閒活動。
西安以村莊美、産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的田園綜合體為目標,重點打造10條精品旅遊線路,全市鄉村休閒旅遊蓬勃發展,2018年接待遊客2650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達到26.70億元。目前休閒農業旅遊不僅對鄉村交通、餐飲、娛樂等行業産生了極大的帶動作用,而且成為擴大就業、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成為農業發展的新引擎。
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推進
全部鄉鎮生活垃圾集中處理
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據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市近99.7%的村通公路,92%的村內主要道路有路燈,100%的村通電話,84.3%的村安裝了有線電視,93.7%的村通寬頻互聯網,24.3%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94.6%的鄉鎮實現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全部鄉鎮實現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
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我市全面推行公立醫院改革,2017年末,建成各類醫聯體37個,改造提升鄉鎮衛生院100個、村衛生室2917個,農村醫療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部達標。公立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為群眾減負3.66億元。分級診療制度深入推進,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955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93.65萬人,實際參合率99.7%。
教育文化建設成就斐然。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行,農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據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市94.6%的鄉鎮有幼兒園、託兒所,92.9%的鄉鎮有小學;100%的鄉鎮有圖書館、文化站,82.1%的鄉鎮有公園及休閒健身廣場;92.9%的村有體育健身場所,59.6%的村有農民業餘文化組織。
見字如晤 陜西師範大學連續15年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2021-07-16 17:32:38
“演藝”裏的西安:雅樂尋蹤 駐華大使夫人與西安共譜文化交流“交響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駐華使節西安經貿文化之旅走進白鹿原影視城2021-05-16 16:43:35
“八辦”紀念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發展、開拓創新,持續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奮力譜寫“八辦”紀念館文物保護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從劉家洼考古隊獲悉,考古隊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首次發現了關中地區罕見的金權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覽以“光化六合”為主題,意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國末期至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演進為線索,以于右任先生“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朝墓誌和拓片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寶雞市千陽縣第四屆西秦刺繡香包節開幕2021-06-06 16:19:42
絲路歡樂世界主題角色動畫Miracle(《奇跡》)預告片正式發佈2021-05-27 19:22:11
銀川市首批“暢遊西鹹新區”旅遊團打卡西鹹2021-05-21 11:33:32
VEX機器人亞洲公開賽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開幕2021-04-03 16:19:01
“中國到處都有意思,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是現就讀長安大學的土庫曼斯坦籍留學生張依娜來到陜西後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選擇來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是華夏始姐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2019-11-11 09:47:27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