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富“路子” 摘掉窮“帽子” ——榆林市佳縣紮實推進産業扶貧工作紀實

2019-09-16 11:34:57|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佳縣劉家山便民服務中心馬家溝村第一書記魏翻桃(右二)為貧困戶講解扶貧政策 記者 趙波攝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佳縣始終把培育致富産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立足資源優勢,結合縣情實際,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提出“東棗西果北蔬菜、旅遊畜牧雜糧中藥材”産業佈局,著力發展“3+X”産業。今年,佳縣將整合産業資金3.6億元,實施10類1145個項目,直接帶動貧困戶18378戶。

  9月,在佳縣這片土地上,處處生機勃發:82萬畝棗林鬱鬱蔥蔥,1.78萬畝山地蘋果長勢喜人,豬羊雞禽繁衍生息……這個曾經貧瘠的土地如今生機盎然,淳樸敦厚的佳縣人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帶領下,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致富之花。

  紅棗産業

  提振群眾致富信心

  佳縣是中國紅棗名縣,紅棗栽培歷史悠久。目前全縣紅棗栽培面積達到82萬畝。過去在佳縣,每説起紅棗,老棗農們總是百感交集。2010年以前,這裡的紅棗産量大、品質優、價錢好。以紅棗為主導産業的村莊大多是人人羨慕的富裕村。

  2010年以後,隨著氣候和市場的雙重擠壓,佳縣紅棗産業每況愈下。紅棗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棗農入不敷出逐漸成為常態。看著佔全縣耕地總面積76%的紅棗林逐漸荒蕪,每年大量的紅棗爛在地裏,棗農們看在眼裏痛在心上。曾經輝煌的紅棗産業也逐漸淪為制約全縣發展的一塊短板。

  為了破解産業難題,近年來,佳縣縣委、縣政府按照有機紅棗的生産技術標準,全面提升紅棗品質;推廣“沿黃老棗園綜合改造試驗與示範”技術成果,進一步推動佳縣優質紅棗基地建設步伐;開發高附加值紅棗産品,充分提高紅棗的商品附加值及企業加工能力;強化佳縣紅棗公用品牌建設,創建紅棗公用品牌符號系統;建設紅棗産業發展試驗基地及專家工作站,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佳縣試驗、研究、開發,為紅棗産業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這樣切合實際的有力舉措下,佳縣的紅棗産業正逐漸走出昔日的困境,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紅寶石”。

  山地蘋果

  拓寬群眾致富路

  走進位於佳縣劉家山便民服務中心桃園溝村的生態科技示範園,放眼望去,一棵棵山地蘋果樹把群山裝點得鬱鬱蔥蔥。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座荒山,現如今經過統一規劃、集中整治、改良土壤、科學栽種等一系列舉措,過去的荒山正在變成帶領群眾致富增收的“金山”。

  59歲的桃園溝村村民王存尚就是依託這片果園脫貧致富的群眾之一。“年紀大了,出門打工沒人要,只能在家受窮。”説起來示範園之前的日子,王存尚滿是無奈,“現在,我在這裡做除草、管理、施肥等工作,一年下來能拿3萬多元。”

  在佳縣,類似王存尚這樣在山地蘋果産業帶動下脫貧致富的群眾不在少數。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佳縣依託先天優勢,積極探索蘋果産業化建設,力爭讓蘋果産業成為全縣支柱産業、致富産業。今年以來,該縣計劃栽植山地蘋果1.8萬畝,涉及74個行政村,預計覆蓋2786戶貧困戶。

  不僅種植山地蘋果,山地蘋果示範基地還計劃組織群眾發展遠志和油菜花種植等短期林下經濟,進行短期勞務輸出……在讓山地蘋果長得好、效益高的過程中,佳縣農民增收渠道也變得越來越寬廣。

  傳統畜牧業

  推開群眾致富門

  在發展紅棗、山地蘋果等傳統産業讓群眾增收的同時,佳縣還不忘豬、羊等傳統畜牧業的帶動作用。截至今年6月,全縣共發展3.88萬隻羊帶動貧困戶8797戶、0.53萬頭生豬帶動貧困戶4278戶。

  今年63歲的王學東是土生土長的佳縣官莊鄉妹山村人。幾年前,因為自己患病和兒子的上學花銷,王學東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是黨的政策好,我的醫療費基本上全報銷了,兒子的學費也減免了很大一部分。”王學東説,“但我不想就這麼戴著貧窮的帽子,總想著幹點啥。”

  幹點啥呢?王學東左思右想,還是決定操起老本行:養豬。説幹就幹,王學東主動聯繫駐村幹部談了自己的想法。在他們的支持下,産業扶貧資金很快就到位了。兩年多的時間,王學東在養豬的道路上發展得越來越好。

  在佳縣,類似王學東這樣在政策支持下發展傳統畜牧業脫貧致富的貧困戶還有很多。據悉,佳縣目前白絨山羊存欄1.3萬隻,建成年出欄千隻羊養殖基地2個、萬頭生豬養殖基地1個、萬隻家禽養殖基地5個。

  “X”産業

  確保貧困戶産業全覆蓋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佳縣按照“長短結合、統籌推進”和“以長帶短、以短補長”的思路,力爭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個長短結合的産業增收項目。

  在鄉村旅遊方面,佳縣圍繞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形成了赤牛坬、泥河溝、王家山等鄉村旅遊帶動脫貧的模式;在農産品加工業方面,佳縣發展手工掛麵、粉條、米麵油、棗酒等各類加工廠150余家;在電商扶貧方面,佳縣全力加快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服務站點建設、電商業務培訓,已建成縣鎮村電商服務站43個,電子商務人才培訓912人次。

  同時,佳縣還針對貧困戶開展靶向式、菜單式培訓,舉辦設施蔬菜種植、蜜蜂養殖等職業農民培育培訓班2期,培訓職業農民100人次;採取分片指導、現場示範、跟蹤服務等形式,深入鎮村開展地膜滲水高粱、穀子種植現場培訓會30場,全面提高貧困戶産業發展經營水準。

  記者 趙波 通訊員 陳靜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