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聖地展新顏】延安甘泉縣域經濟大發展 “美水之鄉”煥發新活力

2019-09-19 19:50:4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劉君慧 趙浚喆):9月19日,延安市舉行“壯麗70年 聖地展新顏”系列新聞發佈會甘泉縣專場,甘泉縣委副書記、縣長左新文以“砥礪奮進謀發展 大美甘泉換新顏”為主題,就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介紹。

甘泉縣委副書記、縣長左新文介紹相關情況 攝影 劉君慧

  甘泉縣因水得名、因水盛名,素稱“美水之鄉”。近年來,甘泉縣面對多重不利因素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不斷推動高品質發展,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引領、全域旅遊帶動、特色工業強縣、融合農業富民”的發展之路。

  據左新文介紹,2018年,甘泉縣實現生産總值26.65億元,是2012年的1.37倍;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2.05億元,是2012年的2.1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2億元,是2012年的1.9倍,年均增長1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000元,是2012年的1.3倍,年均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00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長9.7%。

  築巢引鳳調整結構 奏響轉型發展“協奏曲”

  “我們始終把項目和招商作為加快發展、追趕超越的‘兩大引擎’,積極跑項目、爭資金、引客商,借助外力發展甘泉。”左新文説道。近年來,甘泉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大力招攬精品工程,先後策劃了全域旅遊、農副産品加工、新興産業等4大類109個項目,總投資372億元。其中,在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甘泉縣完成簽約項目28個,簽約總額73.1億元。

  此外,隨著陜西糧農集團30萬噸生物質燃料乙醇加工、延長石油材料公司總部遷址及産能擴建、國電投智慧植物工廠等一批産業類項目即將開工建設,甘泉縣工業轉型發展再添新動能。

  截至目前,甘泉縣民營企業總數達到780家、個體工商戶4100戶,非公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42.4%;甘泉豆腐、甘泉黃酒地理標誌産品保護通過國家質檢總局評審,原味甘泉品牌正在謀劃推進中,特色品牌成為甘泉民營經濟走出家門、邁向全國的代名詞。

  旅遊+ 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甘泉縣充分利用區域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不斷健全“旅遊+”發展模式,確定了以甘泉大峽谷、石門豆腐小鎮、勞山國家森林公園為重點的三大核心景區,全力打造全域旅遊“主客共享”發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甘泉大峽谷已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百萬人次,成功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甘泉秘境》在央視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熱播,並協助承辦了第四屆紅層與丹霞地貌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學術研討會,被業界專家譽為“世界活丹霞、中國夢之谷”。

  據左新文介紹,下一步,甘泉縣將積極融入延安市半小時經濟圈,持續提升特色農家樂和旅遊服務設施,帶動服務業快速發展,逐步實現“工作生活在延安,休閒娛樂到甘泉”,把甘泉打造成延安的“城郊花園”。

  促脫貧抓發展 完成鄉村振興嬗變

  左新文表示,甘泉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斷加大幫扶力度,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率先實現了全縣整體脫貧。截至目前,甘泉縣産業覆蓋率由2017年的76.7%提高到100%;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6.96%降低到2019年的0.66%;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6083元提高到2018年的9682元,提高了59.2%。

  同時,甘泉縣還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共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紮實開展“七改三清三完善”提升行動,村莊巷道硬化率達到95%,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項目順利實施,農村居民生活在城鎮、生産在園區,形成了獨具甘泉特色的統籌城鄉發展新模式。

  順利完成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陜西省雙高雙普創建驗收,在延安市率先實現村級門診報銷,率先啟動了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一件件惠民舉措無不昭示著甘泉縣正緊盯幸福指數,穩步推進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我們將堅持以‘城市雙修’為抓手,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加強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環境,全力把甘泉建設成為乾淨、舒適、安全、有序的宜居家園。”左新文説道。

  “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著力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用辛勤的汗水去澆灌大美甘泉的幸福之花。”談及甘泉未來,左新文信心滿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