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縣城全景 張慶攝
謝克成正在整理蜂箱 記者 王婕妤攝
紫陽茶山 陳傑攝
悠悠漢江水,亙古不息;巍巍秦巴山,綿延千里。這裡,是茶香與民歌交融的紫陽。
“青松翠柏映秀屏,漢水之上挂山城”是對紫陽最真實的寫照。山上民居錯落有致、別有情趣,江水穿城而過,給小城增添了靈氣;清晨江邊晨練的百姓,饒有興致地唱起當地民歌,歌聲清脆悠揚,勾勒出一幅和諧景象。
綠水青山給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帶來秀美景色,卻也因為山大溝深、人多地少,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13.3萬。紫陽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陜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是全省自然條件最惡劣、貧困程度最深、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紫陽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圍繞“三個落實”,強化統籌統攬,系統推進“五大工程”,聚力苦幹實幹,2014年以來全縣累計脫貧7.18萬人、退出貧困村17個,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0.46%。在中央和陜西省委、安康市委歷次考核評估、督查巡查、民主監督中,紫陽始終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工作成效得到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2017年榮獲省、市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雙優秀”,2018年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被評為綜合評價較好的縣。
“我們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發展機遇、最大的民生工程,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集中力量打好産業扶貧、易地搬遷、基礎設施、技能脫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硬仗。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全面總攻、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堅決把脫貧攻堅的最後山頭攻下來。”紫陽縣委書記趙立根堅定地説。
統領統攬 凝聚攻堅合力
紫陽的貧困面之大,基礎之差,是擺在全縣幹部群眾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要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離不開一套全面有效的機制。
2014年以來,該縣持續發力向貧困發起猛攻。全縣133名第一書記,176支駐村工作隊,3708名幫扶幹部,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親近民意,舍小家顧大局,夜以繼日地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5年來,紫陽縣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要求,建立脫貧攻堅4個片區作戰機制,成立“八辦三組五保障”工作機構,實行指揮部管總、片區主戰、工作團主責、工作隊主抓四級攻堅體系。實行縣級領導包抓脫貧攻堅“三個一”工作機制,有效整合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鎮包村幹部和村兩委班子“四支隊伍”。
為選好農村“當家人”,紫陽縣實施村級後備幹部“青苗工程”,建立村級班子常態化研判機制,注重把政治強、發展強的“雙強型”優秀後備人才選拔進村兩委班子。結合村級組織換屆,紫陽縣將一批政治素質好、群眾威信高的現任村幹部、後備幹部、致富能人、大學生村官、退居二線幹部、退伍軍人中的優秀黨員選進村黨支部。
今年,紫陽全縣上下最大目標就是實現整縣脫貧摘帽,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116個貧困村出列,最後5.7萬貧困人口脫貧。“我們務必把實現整縣脫貧摘帽作為全縣頭等大事、最大政治任務、全局頭號工程,盡銳出戰、全線出擊,對照標準狠抓落實,嚴把時間高效推進,聚焦問題紮實整改,切實補齊短板弱項,聚力攻克深度貧困。”紫陽縣縣長陳蓮説。
8月28日,紫陽縣扶貧開發局局長張宣銘告訴記者:“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縣戶脫貧5項指標有3項已達標,村出列7項指標有5項已達標,縣摘帽7項指標有4項已達標,其餘指標正以‘百日攻堅’行動為抓手全速推進,有望如期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目標。”
壯大産業 促進農民增收
今年夏至前,紫陽縣煥古鎮大連村黨支部書記謝立安就趕緊帶領全村茶農按照統一標準修剪茶樹,鋤草。謝立安説,大連村共有2960畝茶園,為了給茶農提供更好的服務,去年8月,村上註冊成立了紫陽縣富農茶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我們通過專業管護隊伍,對農民進行精細化種植茶葉指導,提供專業管護,統一修剪、施肥,確保栽種的茶葉有更好的品質,收穫更高的價值。同時延長茶業産業鏈,進行深加工、包裝、銷售,幫助農民增收。”謝立安説。貧困戶張先碧經營了3畝茶園,在合作社的帶領下,收入從去年的7000多元提高到今年的2萬餘元。
同樣嘗到甜頭的,還有村民張仁貴。今年40歲的張仁貴家原本有4畝地,2006年流轉了村上3畝地後,7畝地都栽種上了茶樹。當時還年輕的他不甘於一輩子住在大山,平時便把茶園交給家人管理,每年到了採茶季再回家收茶。因為疏于管理,剛開始7畝茶園每年只能採茶150多公斤。
隨著紫陽縣茶葉産業的發展,張仁貴看到了自家茶葉的發展前景。2015年,他辭掉工作,回到家裏專心種茶樹,成為一名職業茶農。“回來後,村上組織我們去蒿坪鎮種茶大戶那裏觀摩、學習種茶技術,還邀請夏建民教授專門來村裏給我們指導。”張仁貴説,“現在7畝地的茶葉産量已經可以達到800多公斤,是原來的5倍多。”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張仁貴的茶園收入從去年的6萬元增加到今年的10萬元。
産業扶貧是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基礎支撐,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2017年以來,紫陽縣通過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興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引入龍頭企業等方式,有效盤活閒置資源資産,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該縣重點圍繞茶葉、魔芋糧蔬、特色經濟林、畜禽養殖、中藥材和食用菌及養蜂等小眾産業,堅持市場導向,組織貧困村制定年度特色産業發展方案,基本形成“一鎮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品一主體、一戶一技一項目”産業發展模式。同時依託綠水青山,加快發展循環産業,著力打造綠色增長新引擎,紫陽縣單一、分散的農業生産模式正在改變,逐步走上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特色化的發展之路。全縣目前累計發展茶葉23萬畝,新發展魔芋5.8萬畝、特色經濟林2.4萬畝、畜禽養殖220余萬頭(只),實現了中長效産業全覆蓋,帶動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如今,在紫陽有許多像張仁貴一樣的職業農民,在黨委、政府的幫扶下,走出貧困。
強化培訓 拓寬就業渠道
“找準位置,力道適中,應該這樣按……”8月28日,走進紫陽縣職業教育中心,三樓修腳技能培訓教室內學生們正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這是紫陽縣人社局為全縣群眾提供的免費技能培訓。
從這裡走出的學員鐘定海,家住紫陽縣雙橋鎮鐘良村。鐘定海以前一直和丈夫在西安打零工,因為缺少技術,沒有穩定的工作,一個月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雖然在外打工多年,卻始終沒有積蓄,一家三口只能勉強糊口。2017年3月,在村幹部的推薦下,鐘定海參加了第128期修腳技能培訓班後,被安排在鄭遠元修腳店上海東寶興路店,一個月4500元收入,還包吃住。
記者通過遠程連線聯繫到了鐘定海。如今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為一名店長,每月收入7000元左右。丈夫在她的帶動下,通過免費技能培訓,也成為一名修腳師,每月收入6000多元。“去年,為了方便小孩讀書,我們搬到鎮上了。今年回家,我們又把原來的土房翻修了一下,家裏的老房子也看著舒適多了。”鐘定海説。
在紫陽,每年有8萬群眾外出務工,以前他們大多從事下井挖礦等高危行業,收入不穩定,危險系數高。
為切實解決紫陽貧困面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紫陽縣委、縣政府通過對接市場需求,精準培訓施策,堅持以增強自我脫貧能力為突破口,秉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創造性開展了以修腳足療、家政月嫂、特色烹飪、電子商務、職業茶農為主的五大培訓工程,在全省範圍內率先走出一條“黨政主導+龍頭帶動+基地培訓+定向就業”的技能精準脫貧的路子,紫陽技能扶貧經驗先後入選全國優秀扶貧案例和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除了為外出務工群眾培訓技能外,縣上還為在家的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讓他們走出去有活可幹、有錢可掙。
在紫陽迪鑫玩具有限責任公司毛壩鎮溫家坪村分廠,正在工作的村民馬忠秀就住在500米外的移民搬遷安置點,小孫女坐在她身旁玩耍。馬忠秀説:“我是個農村婦女,以前在家務農,從來沒有工作過。在這裡打工,50多年來第一次自己賺到了錢,內心感到驕傲自豪。而且這裡離家近,工作的同時還能顧家,何樂而不為。”
紫陽迪鑫玩具有限責任公司是毛壩鎮從揚州引進的玩具工廠,公司搬遷後,把加工、製作環節放到紫陽。“紫陽山大溝深,最大的弊端就是交通不太方便。我們把分廠建在村上、建在農戶家裏,雖然成本會相對較高,但卻能幫助農民就業。”公司負責人李家林説。
近年來,紫陽不斷引進外來企業,為像紫陽迪鑫玩具有限責任公司一樣的企業、社區工廠提供了便利及優惠政策,為進一步帶動群眾就業奠定了基礎。截至目前,全縣建成社區工廠46家,解決就業1878人,其中貧困戶816人,月平均工資達2000元以上。利用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4495人,累計對3.3萬人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完成勞務輸出8.2萬人次,全縣農民工年均總收入達到20億元。
扶貧扶志 激發內生動力
8月29日,記者來到紫陽縣蒿坪鎮東關村村民謝克成家。謝克成27歲時因為一場礦難永遠地失去了右腿,但他並沒有被命運打倒,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裏,他依靠雙拐,頑強地生活著。
出事後,謝克成跟著親戚去廣州打過零工、去山西修過汽車。“剛出事的時候,心灰意冷,對人生感到絕望。周圍的親戚朋友們給我力量,鼓勵我要積極向上。”謝克成説。1997年,他回到老家開始種地、養豬,每年2萬元收入,剛夠維持生活。勞動使謝克成漸漸對生活有了信心。
2017年謝克成萌生擴大自己“産業”的想法。2018年9月,鎮上為他提供了學習機會,推薦他去高橋鎮蘭草蜂業公司學習養蜂技術。學習結束後,謝克成就在蘭草蜂業購買了中華蜂20箱。不到一年時間,他養殖的中華蜂就發展到51箱,收入2萬多元。如今,謝克成的“産業”遍地開花,一年下來純收入達到5萬餘元。看著錢包越來越鼓,謝克成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明年我打算養一些種蜂,學好技術,再帶領村上的貧困戶一起發展,依靠自己的力量致富,不等不靠。”謝克成對未來充滿希望。
因為勞動,謝克成不但致了富,而且對生活充滿了信心。人一旦有了脫貧志,便有了精氣神。
紫陽縣結合每月黨群例會,緊扣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開展道德評議,將評議結果在轄區公示。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群眾在“我看、我聽、我評、我議”的過程中,做到見賢思齊。累計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好孝子”“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勤勞致富”等先進典型4200余人。通過表彰先進,在全縣營造了“自強不息、不甘落後”和“我脫貧我光榮”的良好氛圍,影響和改變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和“不勞而獲”的懶漢心理,最大程度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
如今,在全縣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下,茶鄉紫陽正大步向全面脫貧的目標邁進。(記者 王婕妤 通訊員 餘興福 唐波)
見字如晤 陜西師範大學連續15年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2021-07-16 17:32:38
“演藝”裏的西安:雅樂尋蹤 駐華大使夫人與西安共譜文化交流“交響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駐華使節西安經貿文化之旅走進白鹿原影視城2021-05-16 16:43:35
“八辦”紀念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發展、開拓創新,持續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奮力譜寫“八辦”紀念館文物保護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從劉家洼考古隊獲悉,考古隊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首次發現了關中地區罕見的金權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覽以“光化六合”為主題,意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國末期至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演進為線索,以于右任先生“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朝墓誌和拓片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寶雞市千陽縣第四屆西秦刺繡香包節開幕2021-06-06 16:19:42
絲路歡樂世界主題角色動畫Miracle(《奇跡》)預告片正式發佈2021-05-27 19:22:11
銀川市首批“暢遊西鹹新區”旅遊團打卡西鹹2021-05-21 11:33:32
VEX機器人亞洲公開賽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開幕2021-04-03 16:19:01
“中國到處都有意思,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是現就讀長安大學的土庫曼斯坦籍留學生張依娜來到陜西後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選擇來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是華夏始姐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2019-11-11 09:47:27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