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再現稻花香 田園美景引人戀

2019-09-30 11:10:29|來源:西安晚報|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小朋友體驗收穫水稻的歡樂

長安的水稻碾成大米後就是西安人熟悉的“桂花球米”

  秋風送爽,“桂花球”香飄長安,又是一年豐收好時節。秦嶺腳下,稻浪翻滾,金黃如畫。9月29日下午,長安“桂花球米”開市暨鄉村旅遊路線推介活動在長安區王莽街道劉秀村舉行。

  聞稻香、割水稻、釣蝦、捉魚、稻田音樂節……一場別開生面的趣味秋收拉開序幕,來自西安市的50組家庭參加活動。

  開市咧!擊鼓慶豐憶鄉愁

  當天下午,在“開市咧”的號子聲中,2019年長安“桂花球米”正式開市。

  插秧、打谷、風谷、碾谷、曬谷……活動現場,演員們身著傳統農服,以情景劇的形式生動展現了關中稻農從水稻種植到收穫的全過程。一段節奏明快的鼓聲將情景劇表演推向高潮,演員用慶豐號子演奏出豐收的喜悅。在鼓聲中,“稻農”把纏著紅線象徵著豐收的稻束送到觀眾面前。秦嶺腳下,金色稻田中,人聲、鼓聲、稻香……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鋪展開來,勾起西安人的記憶和鄉愁。

  爆米花、米皮、甑糕、蒸飯、黃酒、壽司……這些全是用本地出産的“桂花球米”加工而成的特色美食,家長和孩子們現場品嘗、學習食品製作過程、與美食美景合影留念,玩得不亦樂乎。

  “我記得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經常有長安的農民帶著大米到市區換麵粉,一斤大米換1.3斤白麵或者2斤玉米麵。”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他今年70了,很早以前,自己吃過“桂花球米”,西安演員郭達出演的小品《換大米》説的就是這一段歷史。“我已經30多年沒吃過‘桂花球米’了,現在都忘了它是啥味道,沒想到今天還能再見到並親手收割‘桂花球米’,特別有紀念意義,在這裡重拾記憶,體味鄉愁。”

  “趣味秋收”樂翻天

  活動現場,稻田捉魚活動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大家一起下稻田大展身手,體驗鄉村田間樂趣。

  除了捉魚,現場還為大家準備了釣蝦活動,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拿上釣竿,戴上草帽,嗅著稻香,坐在田埂上,等著小龍蝦上鉤。

  本次活動還有一個特別吸引人的互動環節——割水稻。在村民的示範下,大人們在稻田裏體驗割稻,孩子們跟在大人後面拾撿稻穗,共同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豐收的喜悅。“哇,原來水稻真的是長在水田裏的,原來只是在電視和書上看過。”來自碑林區文藝路小學的孩子們盡情享受著鄉村田園之樂,感受豐收的喜悅。

  記者了解到,得益於秦嶺峪口豐富的水資源,秦嶺北麓這一隅水田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在傳統種植以小麥為主的關中地區,這是極為少見的。從上世紀末開始,由於水利條件和産業結構調整等原因,這一片水稻種植面積越來越少,水田變旱地,種上了小麥、油菜花。直到最近這幾年,長安區大力修復秦嶺北麓生態水田,有了政策扶持,老稻農又拾起丟了好多年的手藝,開始種稻,人工育苗、手工插秧、不施化肥,“桂花球米”得以回歸。

  文/記者 郭旭  圖/記者 謝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